可用0. 136%赤霉•吲•芸苔水溶性粉剂2~3克,兑水叶面喷雾,药害严重的应间隔5~7 d再喷1次。
一、水稻苗床药害的种类和发生原因
引起水稻苗床药害的原因很多,有农药残留药害、苗床封闭除草剂药害、苗后除草剂药害、杀菌剂、生长调节剂药害、壮秧剂药害、酸害等。
1、育苗床农药残留药害
有的农户在大豆、玉米田建水稻育苗大棚育苗,或者在这些地块取育苗床土。由于大豆、玉米田残留的农药种类不同残留量也不同,所以田间表现的症状也不同,轻的表现为秧苗生长受到抑制,苗不壮,根系发锈等症状,严重的水稻幼苗干枯、黄化、萎缩、畸形、僵苗、甚至死亡。
因此,千万不能在使用过长残留除草剂的玉米田或大豆田建育苗大棚或取育苗床土。预防苗床土壤残留药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不在玉米、大豆(绿豆、红小豆、黑豆)、高粱等容易有土壤残留药除草剂的地方育苗或取育苗床土。育苗大棚最好能常年固定,育苗床土最好是当年取土备用,第二年再做育苗土。
2、苗床封闭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很多农民习惯在苗床使用丁・扑合剂进行苗床封闭除草,丁扑合剂是丁草胺和扑草净的合剂,有粉剂,有乳油,具有防治成本低,使用方便,除草效果好的特点。但该药剂对使用技术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使用不当极容易发生药害。比如覆土过浅,或覆土不匀,在低温多湿时就会发生药害。特别是幼苗长势弱或低洼积水的苗床,出土或未出土的幼苗都易受害。由于秧盘土层薄,喷施丁•扑封闭除草的苗床浇水后,土表的药剂随水下淋,未出土的幼芽,或长势弱的幼苗,尤其是低洼积水处的苗床造成严重药害。如不浇水,容易发生苗床缺水,影响秧苗正常生长。
为避免丁扑类药害发生,最好采用苗后茎叶喷雾技术。如果采用封闭除草,应采用安全性好的90%高杀草丹乳油,每20平方米苗床用药5毫升药剂,兑水1公斤均匀喷施在苗床上,对水稻安全。
3、苗后除草剂产生的药害
苗后除草剂药害主要是施用药剂不当,如药剂选择错误,药剂用量过大,喷药时期错误。如:苗床施用国产氰氟草酯易发生药害,实践证明:由于国产氰氟草酯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厂家的产品在苗床上使用会发生严重药害,导致秧苗受到严重抑制。因此,苗床除草应采用安全性高的除草剂。
特别要提醒农民朋友,水稻苗床上千万不能使用二氯喹啉酸或2甲4氯除草,否则水稻本田返青后,秧苗会出现筒状叶或葱状叶,很难恢复。
4、调酸剂使用不当产生酸害
水稻秧苗最适宜的土壤酸度是PH值为4.5-5.5之间,为了使土壤达到这个酸度,就要对整个秧苗生长期的土壤进行调酸。床土调酸,只要将酸与床土混拌均匀,一般不会发生酸害。
在盐碱地区,苗期还要对床土进行调酸1-2次,否则土壤PH升高后,极易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调酸一般采用浓硫酸稀释到PH2-3喷洒或用固体酸拌土撒施,用后必须用清水洗苗2次,如果洗苗不彻底,就会发生烧叶现象,影响秧苗正常生长。洗苗时最好用大喷头喷水洗苗,如果用喷淋洗苗,由于压力不够,而且局部区域喷淋不到,洗苗不彻底,就会发生烧叶现象。被烧的叶片产生烧灼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会造成秧苗枯死。
5、杀菌剂、调节剂使用不当
在水稻秧苗发生立枯病时,农民需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目前农药生产厂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大多使用杀菌剂组合,基本上都是由杀菌剂、抑制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组成。如果重复使用或过量使用,往往出现秧苗徒长。因此,在使用杀菌剂组合防病时,一定要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标注的使用方法用药,不能超量使用,不能短期内多次使用,喷药时不能重喷。
还有的农户使用多效唑等抑制性生长调节剂控制秧苗徒长,由于使用剂量掌握不准或喷洒不均匀,很容易发生蹲苗现象。所以控制秧苗徒长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早期通风降温炼苗的办法,安全可靠。
6、施肥过量产生肥害
水稻苗进入2.5叶期后就进入离乳期,生长所需的营养全部来自苗床土壤,由于苗床土的营养有限,在秧苗表现出明显缺肥时,需要对土壤进行肥料补充。一般情况下,在2叶期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25克,兑水2.5公斤。充分溶解后,叶面喷施,喷后要用清水洗1~2次。千万不能过量,如果过量,容易发生秧苗徒长,形成徒长苗,容易发生青立枯病,抗逆性也差。
二、 缓解水稻苗床药害的方法
水稻一旦发生药害,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到底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药害,以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如果药害严重,秧苗枯黄不长或枯死的,尽快采取重新育苗或考虑买苗,不要勉强维持,以免耽误大事。
叶面喷施除草剂导致的药害,应及时喷施促进性生长调节剂解毒,促进水稻苗快速恢复生长。可用0. 136%赤霉•吲•芸苔水溶性粉剂2~3克,兑水叶面喷雾,药害严重的应间隔5~7 d再喷1次。
如果是酸害或肥害,应采取喷水洗苗淋溶的办法把叶片上的酸或肥冲洗掉,然后喷施【碧卡叶面肥】稀释1000倍喷淋水稻叶片,可促进幼苗活力旺盛,,正常情况下,秧苗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生长,对秧苗后期生长影响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