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种植木耳的最佳方法?
1、品种选择,黑木耳的品种根据形状可分为朵形和片形两大类。这两类各有优点,朵形产量高,片形是展开状,看起来干净易于清洗,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市场上销售好。选择品种可以根据本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再结合品种的适应性,抗性来种植。
2、种植环境,人工栽培黑木耳主要是利用菌种适合生长的阔叶树木段,经过人工接种后,提供可以赖以生长的环境来种植的。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场所,要求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周围做好卫生,清理干净。然后选择适宜种植的10年左右树龄的桦木类树种截成1-1.5米左右的木段,晾晒1个月左右就可以接种了。
3、接种种植,人工接种是种植的关键。首先,温度要求适合黑木耳菌丝生长,而15-28摄氏度的温度适宜。接种可采用木屑式,即在杀菌后的段木上用电钻打穴钻孔,深度2厘米左右,穴间距约为5X10厘米。然后用木屑菌种塞到穴孔里面,表面用树皮盖好,保持湿润度。接种后,把段木上堆,排成一定的形状,保证温度在20-28摄氏度之间,菌种只有在高温,高湿,透气透风的条件下才会发菌。
4、日常管理,菌丝成活后会发散蔓延,这个期间要保证场所的湿润度适宜,控制在90-95%之间,保证阳光充足,耳木之间要透气通风,建议将耳木交叉搭建成形。定时对耳木适量喷水,次数和水量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天气干燥,多喷水,阴雨天气停止喷水。大约40-60天,黑木耳就陆续长成。长成后的黑木耳可分批多次采收。
二、养殖舍可以种木耳吗?
养殖社是可以种木耳的,因为木耳在室内也可以种,它不需要阳光
三、种植的木耳是否可以晒太阳?
不能直接晒,是需要技术的。
木耳虽然是黑色的,但是也是需要一定的光照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比如说在木耳的子实体期,木耳是需要一定的光照的,但是不能让太阳直接照射他们,可以利用塑料薄膜或其他的东西散着阳光。一定的光照对于子实体来说能够充足的刺激子实体的生长,使木耳的长势更加的好!
四、木耳种植方法?
1、选择场地。选择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遮阴较少、湿度大和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选好后进行清理;
2、耳树的选择和处理。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变黑为度,可清除病虫,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
3、人工接种。接种时间以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后备用,适当密植,木屑菌种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树皮,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
4、起架管理。将排场的耳木进行逐根检查,有一半耳芽长出的耳木即可检出上架,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种植成功,半月左右收获。
五、家里种木耳放什么地方?
可以种植在家里阴阳参半的地方,因为木耳适合阴阳这种气温的温度。木耳习性是:阳光常期晒着它不会生长,因为太干燥了,木耳种植在见不到阳光的地方也不行,因为没有阳光太潮湿了木耳会烂掉的。所以说木耳是喜欢阴阳适中才适合它的生长。
六、木耳种植环境温度湿度天气等要求?
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七、地栽木耳用遮阳网有什么好处?
地载木耳由于不能晒太大的阳光,阳光太大含停止生长,木耳太干也会停止生长,遮阳网的使用能促使木耳的生长,是很有好处的事!请审核
!
八、地栽木耳田间管理制度?
1、催芽
催芽管理的第一步是菌袋开口。黑木耳菌袋开口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三角口、十字口、条形口、圆口形等多种。深度一般为12.5px~20px,每袋200~220个口左右。
开口时可直接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搬到出耳场地集中,因雨天容易污染杂菌所以,必须选择在晴天开口。
催芽方式主要有室内催芽及室外集中催芽。
室内催芽要求培养室内污染菌袋少,杂菌含量少,并且光照、通风条件好。催耳时将开完口的菌袋松散地摆放在培养架上,割完口的菌袋,使菌丝体吸收大量的氧气,新陈代谢加快,菌丝生长旺盛,菌温升高。为了避免温高烧菌,所以排放菌袋时袋与袋之间应留2~75px的距离,以利于通风换气。如果室内温度过低,菌袋开口后先卧式堆码在地面上,一般3~4层,提高温度有利于开口处断裂菌丝的恢复,培养4~5d待菌丝封口后采取立式分散摆放间距2~75px,如菌袋数量过多也可以双层立式摆放。室内催耳的管理主要是以控温保湿为主。开口后的前4~5d是菌丝体恢复生长的阶段,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24℃,促进菌丝体的恢复。5d左右菌丝封口后,可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并加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时适当降温,夜间温度低时可以开窗降温刺激出耳。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0~75%。耳芽形成期间需要散射光照。室内催芽一般经过15~20d左右,开口处形成耳基,这时就可以摆放到出耳床上,进行出耳管理。
室外催芽应将出芽床周围污染源清理干净或远离污染源,要求床面平整,床长、宽因地制宜,去除杂草,床面宽一般为 1.2~1.5m, 床长不限,床高15~500px,作业道宽50㎝左右。摆袋之前浇透水,催芽时床面上可以暂时不用铺塑料膜,直接将菌袋置于菌床上面,利用地面的潮度促进耳芽的形成。
开口后把菌袋集中摆放在耳床上,间隔50px,摆放一床空二床,以便催芽环节完成后分床摆放。盖上草帘,如气温低可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苫盖草帘。依靠地面、草帘的湿度保持环境湿度;依靠草帘和塑料薄膜保温,保证开口处菌丝不易干枯,尽快愈合扭结原基。催耳温度掌握在15~25℃,一般15~20d左右原基就可以形成。
2、分床
出耳场地的大小可根据菌袋的多少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场地可放菌袋25袋,每亩地可放置约10000袋。
选好出耳场地后要适当清理场地,一定将地面整平,根据地块大小设计耳床尺寸。耳床一般宽2m,长不限,床间距30~1250px,床两侧挖好排水沟。地面平坦有利于菌袋摆放整齐平稳,浇水时和遇风时不易倾倒;另外耳床两侧设置排水沟利于多余水的排放,如果没有排水沟,浇水过多或遇大雨时会使菌袋浸在水中,造成菌袋退菌、污染、烂耳等现象,影响出耳的产量及质量。
在进入出耳管理即分床之前,还需对菌床进行封闭消毒等处理。床面拍实平整后浇重水,使床面吃透水分。再在床面上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菌床封闭药防止杂草及杂菌发生;或直接在床面撒一层石灰,也具有杀菌、杀虫及预防杂草生长的作用。两种方法选择其一即可,二者不可兼做。
为提高黑木耳晾晒品质,便于采收,可在菌床上铺地膜,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胶质状的子实体上,耳片干净、易采收、易晾晒,木耳商品性好。
要根据出芽情况选择分床时间。当催芽结束、割口处耳芽已经隆起将割口处封住的时候,要及时分床,进入出耳管理阶段。若分床过晚,因催芽时菌袋摆放较密集会导致相邻袋之间的耳芽互相粘连,这时菌袋再分开时会使一部分耳芽被粘到另一个菌袋的耳芽上,不仅会使丢失耳芽的菌袋出现缺芽孔,而且由于粘连的耳芽随着浇水烂掉而给粘连耳芽的菌袋也带来病害,所以观察耳芽隆起接近25px的就要及时分床进行出耳期管理。
菌袋摆放的行与列原则上按照品字形摆放,袋与袋间距250px左右。摆袋时最好用一个与袋底同样大小的木槌先在地面砸一下,使摆上去的袋比较平稳。
3、出耳管理
当原基逐渐长大,耳芽生长并逐步展开分化成子实体,就进入了出耳管理阶段。黑木耳袋料全光地摆栽培的田间管理方式主要是水分的调控,通过调节浇水的频率、时长等创造黑木耳子实体生长的最佳环境。
根据黑木耳生长不同时期进行浇水管理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可分为幼耳期、成长期、开片期和成熟期,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有差别。只有满足子实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发育状况下的水分需求才能取得高产优质的效果。
幼耳期主要依靠菌丝体从培养基内吸取养分和水分,输送供养幼耳生长。这个阶段水分管理原则是让菌袋所处的环境相对湿度达到要求,较合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用水以轻喷、微喷为主,尽量保持地面湿润,有遮荫的地块,每天早晚浇1次水,每次15分;全光的地块只有少量多次浇水才能保持住湿度,管理上要求早晚各浇2次,每次15~20分。幼耳期注意浇水不能过多,否则子实体基部总是处于较湿状态,不适合菌丝生长,有的甚至使基部离开袋体,造成离袋现象,严重的会造成耳芽脱落。另外湿度过大容易引起霉菌侵袭,导致烂耳。
成长期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旺盛,所需养分水分较集中,菌丝体必须加速降解基内物质,满足耳片快速生长的需要,子实体呼吸作用加强,对空气相对湿度和氧气的要求也随之增加。此时喷水量要逐渐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95%,如喷水量不足,空气干燥,则干缩部位的菌丝常易老化衰退,耳片僵化,影响分化。向菌袋喷水,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但也不可喷重水或过头水,喷水同时应结合通风,以免高温高湿而烂耳。浇水控制在早晚各浇2~3次,每次20~30分,最好浇水有一定间隔期。湿度过大,菌丝有退菌现象,甚至子实体腐烂,造成流耳、烂耳现象或绿藻发生。成长期一定要给予黑木耳“干干湿湿”的条件,需要在此期间晒床3~5次,当发现黑木耳生长速度明显放慢的时候就要及时晒床2~3d,然后再浇水,此时会发现黑木耳又能很快生长。
开片期应通过加大空气相对湿度至90%以上和通风来保持耳片迅速生长,每天早晚各浇水3~5次,以夜间浇水为主。以黑木耳向外展片为标准,浇水频率以干湿交替为特征。湿时浇水使耳片吸饱水,表现为膨胀、外观发亮和伸展。湿度若低于80%,耳片会生长迟缓、变薄、颜色不正;若超过95%容易滋生杂菌,划口处菌丝停止生长而退菌,子实体也会失去菌丝体营养供应而停止生长,造成杂菌感染或烂耳,流耳。
成熟期子实体耳根收缩,耳片全展,起皱,此时就要停止喷水,转入采收,否则会造成湿度过大,易引起霉烂。
要根据实际气温情况,灵活掌握水分。在温度较低时如果低于15℃要少浇水,因温度低,木耳生长慢,还不需要大量的水分,只要保持菌袋处于微湿的环境即可;在黑木耳正常生长温度范围内,要根据发育阶段水分要求进行管理;如果气温超过25℃,应安排早晚喷水,一般在上午九点以前,下午四点以后等袋温基本降至接近气温条件时再喷水,因为温度高时如果湿度也很大,杂菌滋生的机会就大,出现病害就多。遇有高温且不可盲目喷水降温,可先加大通风,降低湿度,待高温期过去后,再提高湿度,一定不要“高温高湿”。否则极容易大面积感染木霉菌,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4、采收晾晒
黑木耳初生耳芽成杯状,耳脚粗大,以后逐渐展开。正在生长中的子实体褐色,耳片内卷,富有弹性。当耳片随着生长向外延伸,逐渐舒展,根收缩,耳片色泽转淡,肉质肥软,说明耳片接近成熟或已成熟,应及时采收。最好是耳片长至8~9分熟,还未释放孢子时采收,此时耳片肉厚、色泽好、产量也高。如耳片充分展开,有的腹面甚至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则晾晒后的木耳形态不如碗状木耳商品性高,而且过度成熟会使重量减轻。
采收前应停水1~2d,并加强通风,让耳片稍干。采收应在睛天上午进行。采收时,采取采大留小的方式。
晾晒操作影响到黑木耳产品的外观形态,置于架式晾晒纱网上,靠日光自然晾晒,在晒床上堆放稍密,待干至成型前不要翻动。黑木耳品质不同晾晒时间不一,大约为2~4d,如果木耳片厚则晾晒时间长一些;如果木耳片薄,则晾晒时间短一些。注意晾晒前期不要随意翻动,以免耳片破碎和卷朵,形成拳耳,影响感观质量。一定要使耳片干燥一些再慢慢翻动。
黑木耳晾晒设施是用木质架子搭成,铺上纱网,把采摘下来的湿木耳放在上面晾晒。架高大约80~2500px,宽度在1.5~2.0m,架子上方用竹条围成拱形蓬,上面可盖塑料布防雨。在床架上面每隔1米用竹条搭制人字架拱棚,床架一侧放置好塑料布或苫布。晴天因纱网通风好晾晒的快;阴天由于纱网与木耳接触面积十分小,不会粘连在纱网上;遇上连雨天,将床架上的塑料布或苫布盖上遮雨,里面照样通风、透气。这种方法既适合晴天又适合阴天和连雨天,优点是成本低,通风好,晾晒时间快,晾晒出的干木耳形状美观、质量好,售价高。晾晒床架搭制的尺寸可以随着地形自由选择宽度和长度。塑料布用塑料绳或铁丝固定于床架上,每隔1~2m最好用绳暂时捆住,以防风大将塑料布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