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粮食安全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6 23:02   点击:1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我国粮食安全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国粮食安全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原因:科技兴农、农业的规模化种植越来越普遍。

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科技兴农。人人都知道的,袁隆平院士通过科学培育出产量倍增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的基础口粮问题。在北大荒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规模化种植早已经实现,现在连四川,贵州等偏远山区,也都实现了科技种粮,推动科技兴农的战略,大大提升了国的农业效率。

农业的规模化种植越来越普遍。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让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种植,不仅解决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还能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打通粮食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完整的粮食产业发展链。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 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 主 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198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有了粮食我们,会有什么好处?

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资料一】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对杂交水稻的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自揭其短:杂交水稻“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孽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他决心开展新的研究攻关,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

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资料二】

全世界有超过8亿饥饿人口,全球平均每天有两万人多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为饥饿所困的人。

从1979年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开始,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95年开始,菲律宾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2005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6.5吨,比其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80%。尝到甜头的菲律宾政府,计划到2007年发展杂交水稻300万公顷,实现粮食自给。

印度尼西亚粮食多年不能自给,是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01年,首批中国杂交稻在印尼5个省10个试验点展开,单产普遍达到每公顷8吨以上,最高达12吨,而原来的常规水稻每公顷只有4.5吨。

马来西亚稻米产量多年来增长缓慢,造成大米短缺,自给率只有60%左右,每年需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大米。引进“超级杂交水稻”为马来西亚实现稻米自给带来了希望。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到那时,他正好80岁。(记者 甘丽华)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料三】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另一个称号是“中国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 ”,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袁隆平的价值】

就我个人认为袁隆平对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生产着很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从经济上,袁隆平所做的贡献对我国对世界,以及对整个人来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袁隆平的研究使得全世界的很多人解除了饥饿的威胁,对整个人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政治方面来说,袁隆平研究研究的杂交水稻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人类物质上的需要,这点符合价值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杂交水稻解决了一些人的温饱,对人的健康又好处,符合了价值的主体性;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口的不断增长,杂交水稻的价值将更加明显的突出,符合了价值的历史性特性;最后,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使人类在农业方面的科研向前更进了一步,其对科研的价值满足多维性的特性。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杂交水稻对于我们人类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金钱或财富的创造上,也要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上;不仅要看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要看他创造的社会效益;不仅要看他对经济的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对袁隆平来说,他的“身价”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价值”,他对人类的贡献,他对为人,他的品格,他对事业的态度,都是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也是衡量不出来的。如果单纯用金钱或财富来衡量袁隆平的价值,就会矮化他其他方面的优秀品格,大大降低他的综合价值、社会价值。

班级1320392 学号42 姓名 李凌峰

继续阅读

有了凉水就不用再为温饱发愁了,这是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只要吃得饱就有精力去干好,别的事情。

有了粮食心中不慌,可以抵御风险。

基辛格曾经说过,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地球,这样你看就知道了粮食的意义,人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需要,所以说我们要自己端着自己的饭碗,不要依靠别人,你看看现在的非洲,委内瑞拉等等之所以美国可以制裁控制他们就是因为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需要别人的帮助,或者从国外购买,所以饭碗还是自己端着好,所以还有了现在的光盘行动。

有了粮食,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不会挨饿,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