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树菇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茶树菇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14 06:41   点击:13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茶树菇栽培技术?

一、栽培茶树菇的季节

茶树菇属于中文偏高型的菌类,因此一般是在春季、秋季栽培出菌。1月—3月或8月—9月生产菌袋,4月—7月或9月—11月出菇。

二、茶树菇菌袋制作

1、制作茶树菇菌袋原料主要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或木质疏松树木如桐树、柳树、杨树等木屑。在培养料中若添加茶壳粉,对促进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有较好的作用。

配方一:木屑40%,棉籽壳38%,麸皮20,石膏粉1%,糖1%,含水量65。

配方二:木屑65%,细米糠或麸皮18%,茶壳粉15%,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

2、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茶树菇常采用直立排放菌袋出菇。故装料的塑料袋不宜过大,以(15厘米至17厘米)×35厘米为宜。

三、茶树菇出菇管理

1、排袋催菇。将菌袋直立排放在床架上或地面上,用散射光照射并通风换气,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

2、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把封口纸和颈圈去掉,拉直塑料袋使之成筒状,然后覆盖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湿催菇。每天喷水1次—2次(保持地面潮湿和报纸湿润),给予光照,诱导原基形成。当菇蕾长到接近报纸时,去掉报纸进行温度调节、保湿、通风换气和光照管理(温度控制在16摄氏度—24摄氏度之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范围内,通过喷水保湿(不要将水喷入菌袋内,以免造成烂菇)。晴天每日喷水1次—2次,阴天或雨天少喷或不喷水,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子实体长到4厘米—5厘米时,适当减少通风量,促进菌柄加快生长,抑制菌盖展开。此外,要保持菇房内有散射光照。

四、采收茶树菇

菇蕾形成以后,那么10-15天以后就可以采收了。采收第一茬菇后,将培养料表层整平,盖上报纸(或塑料薄膜)继续喷水。经过7天—10天,又可长出一茬菇,一般可收三茬或四茬。若在第二茬菇采收后转入脱袋埋土栽培,补充菌筒内水分,可提高产量,一般每袋产量可达200克—300克。

二、番茄的栽培技术和管理?

番茄大棚早春栽培技术中,苗期的管理措施:① 出苗前播种后要盖严棚膜,不要通风,保持白天25~26°C, 夜间20°C左右。幼芽拱土时撤掉塌地膜受光,拱土前一般不浇水, 撤地膜后盖土易干燥,可少量喷水,把盖土湿透。② 出苗至破心期经常擦拭透明覆盖物尽量多见光,间拔过密 苗,出现戴帽,可在傍晚盖棚前用喷雾器把种壳喷湿,可自动脱帽, 或喷湿后人为帮助摘帽,不能干摘帽。

若因覆土过薄出现顶壳,应立 即再覆土一次。控制白天气温16~18°C,夜间10~15°C。地床播种, 一般不浇水。育苗盘播种,床土易干燥,应当在子叶尖端稍上卷时喷 透水。注意防止低温多湿,必要时应加温。③ 破心至分苗期改善苗床光照,提高床温,水分以半干半湿 为宜,育苗盘播种浇水次数要多些。

白天气温超过30°C时应在中午 前后短期放风,降温排湿。如床土养分不够,可结合浇水喷施0。1% 复合肥液。④ 分苗2~3片真叶前,选冷尾暖头晴天分苗,以容器分苗最好,株行距10厘米X10厘米,深度以子叶露出土面为度。及时浇定 根水。⑤ 分苗床管理分苗后3~5天要闷棚不通风促缓苗,晴天还应 盖遮阳网,保持高温高湿促缓苗,白天地温20~22°C,夜间18~ 20°C;白天气温24~30℃,夜间16~20°C。

遇寒潮侵袭时应加强保 温和加温,可在大棚内套小拱棚,小拱棚上加盖草帘等防寒,可用地 热线加温,注意不可用煤火或木炭加温。缓苗后苗床气温、地温应比缓苗期降低3~4℃,但夜间气温不 能低于l0°C。4~5片真叶时易徒长,容器育苗时应及时拉开苗钵的 距离进行排稀,使秧苗充分受光。

对已发生徒长的幼苗可用50毫克/ 千克矮壮素喷洒。保持床土表干下湿。秧苗迅速生长期至秧苗锻炼前 应注意追肥,可叶面喷施0。3%尿素+ 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隔 7~10天喷一次,共2~3次,及时揭盖保温覆盖物,逐渐加大白天 通风量,降温排湿,即使是阴天也要在中午透气1~2小时。

定植前5~7天炼苗,逐渐加大白天通风量,至昼夜通风,在不 发生冻害的前提下,可以昼夜去掉覆盖物,控制浇水使床土露白。

三、杜鹃花的栽培技术和管理?

把杜鹃小苗种植到肥沃疏松的土壤里,放到通风,有阳光的地方,定期的浇水施肥。

四、蘑菇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一、栽培时间

日气温稳定在23℃~30℃是草菇栽培的适期。自然条件下栽培,播种期在6~7月。

二、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上可选用V23(大粒)、V37(中粒)、V20(小粒)、V35(中粒)等优良菌种。

三、原料准备

选择干燥、无霉变、不腐烂的秸秆,使用前将其暴晒3~5天,截成10~15厘米长的段或打碎,其他辅料要求无霉变、无结块。

四、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稻草或麦秸75%,畜禽粪5%,麸皮2.5%,肥土10%,石灰5%,过磷酸钙2.5%。配方二:稻草或麦秸75%,麸皮(米糠)10%,石灰5%,尿素1%,过磷酸钙2%,畜禽粪7%。以上培养料的水分含量保持在60%~70%,pH值保持在9~10。

五、培养料的调配与发酵

将秸秆放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6~8小时,捞出沥水,再与其他料混合均匀,每吨培养料喷250毫升敌敌畏。将混合好的培养料堆成宽、高均为1米、长度不限的堆,上盖薄膜进行发酵。当堆温升为65℃~70℃时,开始翻堆,以后每天翻堆1次。发酵6~10天,翻堆3次。

六、铺料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畦床上,厚度为10~20厘米。菌种挖出后,以10厘米×10厘米的穴距进行穴播,稍压实拍平,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播种结束后,在畦床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

七、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一)温度调控。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32℃~34℃,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当料温超过35℃时,要揭薄膜通风降温,并用锥形棒在培养料上扎通气孔。水分含量偏低时,适当喷水调湿。若水分含量高,应揭薄膜排湿。

(二)检查菌丝定植情况。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天,料温上升,菌丝萌发,3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5天左右菌丝布满料面并向料层深处扩展。若播种后3天菌丝不萌发,但料温正常,说明菌种老化,应及时补种。

(三)加强通风。菌丝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风,每次通风20~30分钟。菌丝定植后,要加大通风量,并延长通风时间。(四)调节水分。当菌丝布满料面并有幼菇出现时,喷1次水,水温要与料温相同。从播种到原基形成需7~10天。

八、出菇期管理

(一)揭薄膜增加通风量。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立即将薄膜抬高撑起。

(二)勤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地面和空间要勤喷水,但料面上要少喷水,保持料面湿润即可。幼菇时期不能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防幼菇腐烂。阴天少喷水,早、中、晚都要通风,雨天不喷水,风天适当通风。

(三)调控菇房温度。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2℃~34℃。若料温过高,应揭薄膜降温,或在棚顶加遮阳物。当料温低时,要减少通风次数,盖严薄膜保温。

五、天麻栽培技术与管理?

1、种植时间

种植天麻,可以在每年春季的三月份到五月份进行,但是在北方,需要在四月份开始种植,因为北方的温度较低,四月份的温度才符合天麻发芽的要求。同时栽种天麻可以在较为晴朗的天气进行。

2、整地施肥

天麻适合生长在疏松透气、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在栽种天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腐殖土或者沙壤土,在栽种前还可以对土壤进行翻新施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

3、播种栽种

天麻可以采取播种的方法繁殖,在播种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挑选生长健康、籽粒饱满的种子,并将其均匀的播撒在土壤中,并向上方覆盖细土即可,且播种环境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蜜环菌,以免天麻无法正常生长。

4、后期管理

在后期管理天麻的过程中,需要在干旱天气,为其浇灌水分,保持土壤的湿润,在多雨天气则需要为天麻疏松土壤,排出土壤中的积水,同时也需要避免人畜踩踏天麻栽种区域,以免影响其生长。

六、黄杨栽培技术与管理?

1、黄杨喜欢透气排水的疏松土壤,土壤可用腐殖土、稻田土、山泥土加入蛭石、泥炭等混合使用,上盆前计入基肥,用少量的豆饼肥。黄杨的根系比较发达,上盆时选择稍大的花盆。

2、黄杨盆栽上盆后,要浇透水,以后养护时,盆土表面干时再浇水,每次浇水都要浇透。夏季的温度过高,要经常往叶面喷水保湿和降温,冬季减少浇水

3、黄杨喜肥,黄杨盆栽施肥一年施3~4次就可以了,一个季度一次即可,根据叶片颜色和植株的生长速度可适量的追加2~3次

七、葡萄栽培技术与管理?

栽植时间:葡萄栽植时间在3-5月为宜。整地起垄:露地和大棚都是南北成行,行距1.8-2米,沿行起垄。

小龙干技术核心:结果枝长到20个叶片左右掐尖;结果枝上的芽全部挖掉,喷24号叶肥;两个预备主蔓上的杈,长到一拃扭下垂,喷23号叶肥;两个预备枝冬季修剪后变成新主蔓,向北拉倒,横绑在铁丝上。

八、铁树的家庭管理及栽培技术?

苏铁又名铁树,因其树干坚硬如铁且又喜欢铁质肥料,故俗称铁树。    铁树修剪后的植株形态是现代世界上少有的最古老的观赏常绿乔木。铁树在热带地区是常年开花的,但在长江流域栽培却很少开花,所以人们通常把“铁树开花”比喻为十分难得、非常罕见之事。   铁树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低于0度时易受冻害);好阳光,耐半阴;生长缓慢,寿命可长达200年以上。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   家庭栽培铁树,一般不宜选购太大的植株,花盆通常选用口径20~30厘米的中等盆。栽前盆底放2厘米厚的粗沙或碎石作渗水层,培养土宜用腐叶土4份、园土3份、骨粉1粉、河沙2份、锈铁屑200克混合配制,用腐熟的豆饼肥作基肥。栽好后浇透水,放阴凉处半个月,以后移置北风向阳处养护。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要过湿,4~5月一般可2天浇一次水。铁树不耐水渍,雨后要注意及时排水。6~8月生长较快,这时气温长高,蒸发量大,浇水量可适当增加,除雨天外,每天应浇1次水。9月后控制浇水,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生长季节,每15~20天追施1次液肥。入秋后停止施肥。    铁树基部的诸多分蘖铁树喜阳光,在春、秋季,幼苗期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但不可曝晒)养护,待新叶长成后再移入室内观赏。冬季气温低于0度时应移入室内越冬。室湿保持在5~10度。翌年4月出室,每隔2~3年换盆1次。铁树生长过程中,当植株主干高达40~50厘米,新叶长成时,应将下部枯弱黄叶割除一轮或至少两年进行1次,以保持树形的整齐丰满。   铁树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每年春季可生2轮新叶。如发现植株2~3年不发新叶或叶片发黄干枯,应及时检查根系是否腐烂。若有根系腐烂情况,要将腐烂部分除掉,移入室内用素沙栽植,控制浇水,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继续生长。   有的铁树叶片卷曲是人工用铁丝弯成的。   铁树性喜光照充足和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平时应该放在阳光照射的地方。但是却不耐烈日暴晒,特别是新叶极易灼伤、枯黄,因此,新叶期应给以一定的遮蔽条件。今年夏季气温特高,空气过分干燥,容易引起铁树叶片焦枯,应尽量避免烈日暴晒,并且多向地面浇水,增加空气湿度,多向叶片喷雾水,以防叶子发黄焦枯。养护铁树需每2-3年换盆换土一次,用疏松、微酸性沙质壤土、混入20%有机质腐熟基肥,生长期施少量追肥,每年施1-2次200-300倍的硫酸亚铁水防治铁树黄叶病(缺铁症)。如果你的铁树叶片已经焦枯,失去观赏性,可以将老叶剪去,加强日常管理,待天气凉爽时,铁树会重新长出新叶来的。  铁树出现黄叶,视其发生特点,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水黄。因浇水过勤引起,其特点是老叶无明显变化、幼叶变黄;此应立即控水;   二是旱黄。因缺水、干旱引起,其特点是自下而上老叶先黄,若缺水时间稍长,则会全株黄叶,甚至死亡,应及时浇水;   三是肥黄。因施肥过勤或浓度过高引起;特点是幼叶肥厚,有光泽,而且凹凸不平;应控肥、中耕、浇水;   四是饿黄。因肥料不足、施肥浓度偏低,且施肥间隔时间过长而引起;其特点为幼叶、嫩茎处先黄,如见此现象后不及时施肥,也会造成全株黄叶甚至死亡;对缺肥的花卉,切忌一次大量施用浓肥,以免造成烧根;   五是缺铁性黄叶。温室中木本花卉等,由于土壤肥力条件变化大,常会出现黄叶现象,特点是幼叶明显,老叶较轻,叶肉黄色,叶脉绿色,并形成典型网络;可施用硫酸亚铁水溶液来解决,其方法为:饼肥7份,硫酸亚铁5份,水200份配成倍液浇之。

九、桂花的冬季管理与栽培技术?

1、 不宜移栽

冬季不适合移栽桂花,虽然桂花是一种比较耐寒的植物,但是冬季温度低,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也会结冻,不方便填土,也不利于后期桂花成活。但在比较温暖的南方地区,比如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可以进行移栽,冬季也可以种植。

2、 室内种植

冬季种植桂花最好不要选在室外,冬季室外的气候比较不稳定,刮风下雨时常都有,对移栽后的植物适应环境不利,气温过低的时候植物还会休眠,对于根系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选择在室内盆栽种植或者在棚内。

3、 移栽过程

移栽桂花的时候要带有部分土团,既可以保护根系也可以防止树冠水分丧失,桂花苗填土后要压实,浇一次透水等待其根系自然恢复扎入土中,吸收养分生根发芽,这个时候也要保持温度适宜,不能让桂花进入休眠状态。

4、 后期养护

桂花移栽成活后会落叶,也会停止生长,这是一种越冬的自我保护行为,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桂花的根系还比较新鲜,生命力比较顽强,第二年春天就能正常发芽。冬季养护时可以减少浇水,等根系干燥了才能再浇水,避免积水。

十、青笋如何点种及管理和栽培技术?

养殖方法:需要将环境的温度稳定在15~30度之间。要给光照、,水分和肥料,充足的水肥和光照可促进健康成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