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环境对鱼类养殖很重要,黄花鱼养殖的环境要求有什么?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3 12:19   点击:2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环境对鱼类养殖很重要,黄花鱼养殖的环境要求有什么?

如果想人工养殖大黄鱼,首先要了解大黄鱼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生长习性、摄食习性、生长特点等,建立一个适合大黄鱼生长发育的鱼场。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大黄鱼的生长特点和鱼场的设计与规划 大黄鱼的基本特征 大黄鱼的身体长而侧扁。头部侧平,较大而钝,粘膜腔发达。两侧各有两个鼻孔,前鼻孔小而圆,后鼻孔大而长圆。口大,前部,有斜裂纹。下颌骨略微突出,在缝合处有一个结核状的突起,上颌骨的后端远远超过眼睛的后缘。牙齿小而尖锐。

上颌骨缝的结核状突起的后2个牙齿较大,并向内尖。鳃部开口。前部片状骨的边缘有细锯齿。有假鳃,长而纤细的鳃。头部和身体的前部覆盖有圆磷,身体的后部覆盖有栉状鳞片。背缘和腹缘呈宽弧形,尾柄细长。背部和一侧为黄褐色,下部和腹面为金色,胸鳍和腹鳍为黄色,嘴唇为橙红色。大黄鱼是温水洄游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8~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当水温从高温下降到17℃时,摄食量开始减少,当水温继续下降到15℃时,摄食量只有正常量的50%~55%。当水温降至11.5℃时,摄食活动缓慢,在晴朗的中午或下午到水面上摄食活动,摄食量只有常量的10%~12%。

养殖大黄鱼还应选择池塘,池塘必须靠近水源,且取水方便,最好每天换水。池塘的大小取决于养殖场的规模。池塘的深度应在2到3米之间,水的透明度应在100米以上,温度应在8到28度之间。水质的溶解氧应在每升5毫升以上。池塘水应呈碱性,更适合大黄鱼生长。在放养鱼苗前一定要清理池塘。

如何消毒: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杀灭池塘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首先要倒入10~20厘米的水,然后撒上生石灰,这样每亩地马上多出100、150公斤,在一周内就可以把水放掉,再换成新的水源。放两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肯定大黄鱼能更好地适应环境,避免放养后死亡造成的损失。

水源必须要宽广,吃糖必须要干净,要经常消毒,水温也要适宜,还有给鱼塘提供充足的氧气。

水的温度要保持在25度到35度,一定要注意养殖的密度,还应该注意场馆的深度和宽度,在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及时更换水渍,还应该选择优质铝苗,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一定要保证水里面的氧气。

水里面必须要进行消毒杀菌,水的质量必须要干净,水的温度要适中,喂干净的食物,养黄花鱼必须要有很多的水,经常换水。

水温的温度要合适,而且水的质量要干净,水要很深,水里面要有营养,天气温度不要太冷。

急求黄花鱼 生活习性资料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旱雀∮味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深一般在东海、黄海区不超过20米,但在岱衢洋产卵场最深可达20~30米,在南海区不超过30米;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中国沿海大黄鱼的产卵场约10个,有江苏的吕泗洋,浙江的岱衢洋、大戢洋、猫头洋、大目洋及乐清湾,福建的官井洋、东引渔场,广东的南澳渔场和硇洲岛渔场。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旺汛期浙江产卵场水温达17~19℃,20℃以上(吕泗洋为21~22℃,官井洋22~24℃)时渔汛结束。产卵场盐度范围在吕泗洋和官井洋为28~31,岱衢洋和大戢洋为17~28。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由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 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各地方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各群中个体的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的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的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的大黄鱼处于上述两群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大黄鱼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55毫米,重3.8千克。

红烧大黄花

春季中国沿岸水温增高,鱼群从越冬场游向沿岸河口附近的浅海区生殖。东海北部、中部群的越冬海区一是江外、舟外越冬场,二是浙闽近海越冬场,三是大沙和沙外越冬场。亲鱼于四月中、下旬结成大群,从深水越冬区向西洄游进入吕泗洋、岱衢洋、大戢洋等产卵场。产卵期为5~6月。亲鱼产卵后分散在岛屿与河口一带海区索饵肥育。 9月还有较小鱼群到江苏、浙江近岸产卵,形成秋汛。秋末冬初沿岸水温下降,大黄鱼返回越冬海区。闽、粤东群的北部群体主要在闽东渔场产卵,一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入东引渔场产卵,另一路于4月

下旬至6月中旬经白犬列岛、马祖岛等分3~4批进入三都澳内湾,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每逢大潮在官井洋产卵。秋末冬初分散于各处索饵的鱼群开始在四d列岛一带形成秋冬季大黄鱼汛。此后随水温下降,一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一部分鱼群继续向四d列岛以南游去。闽、粤东群的南部群体其生殖洄游在珠江口以东沿岸海区开始较早,1月鱼群开始由外海集中到达汕尾,转向东北方向洄游,2~3月抵甲子、神泉,3月在南澳岛东北渔场和东南渔场形成渔汛,至4月结束。秋汛自8月开始,鱼群从福建南部沿海一带进入广东沿海,由东北向西南进行洄游。9月抵达饶平近海和南澳岛西南沿岸,10月出现于神泉、甲子,11月到达汕尾,12月在平海、澳头(大亚湾内外)附近,1月份开始向外海逸散。粤西群10月初从吴川等附近向硇洲岛南、北产卵场游去,11月为产卵盛

期,产卵后分成小群,转向深水区栖息,秋汛结束。翌年春汛自2月开始群集结于硇洲岛南面进行产卵,3月为旺汛,至4月初水温上升,正值春雨时期,近岸河口浅海水域盐度明显下降,不宜大黄鱼栖息,鱼群迅速

离开,春汛即告结束。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

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

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鱼纲,石首鱼科。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垂钓方式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

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

30枚。大黄色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

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

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黄花鱼的性情较为温柔文静。因此,钓具要求轻便灵巧。手竿、海竿皆可使用。但是,手竿长度应在5.4~7.2米之间,中弹性

钓竿即可。如用海竿,可配备中小型绕线轮。钓线可选用4~8号尼龙线。用手竿时,钓线与钓竿最好一样长。使用海竿时,应配备

4号尼龙线100米以上。钓钩可选用胡弓型215~217号、江芦型617~619号、HHH万能袖钩7~8号、HH长良友钓钩7~8.5号。铅坠选

用茄子形或枣形、圆盘形、椭圆形类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