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市场上1/3 的“三文鱼”都被青海省龙羊峡镇“承包了”。不过这种所谓的“三文鱼”并非大西洋鲑,而是虹鳟,一种芦和外来物种。目前,天猫陪瞎盯、京东等电商平台均有“淡水三文鱼”出售,但其皆隐去“虹鳟鱼”的真身,以三文鱼的姿态推荐消费者生食。
不看新闻的中国三文鱼刺身爱好者,估计很难想象每年消费的9000吨“三文鱼”,原来并非来自遥远深海、而是黄河水库。对此,有人反思大规模虹鳟鱼养殖会否威胁土著鱼类,有人谈论淡水鱼生吃的寄生虫危险……10多年来,真假三文鱼之争一直在民间发酵,三倍体虹鳟究竟能不能冠之以“三文鱼”之名,眼下恐怕该给出个权威说法了。
首先,如果是科学认知的纠葛,可以见仁见智,但如果事关消费权益,则有必要分出“李逵”和“李鬼”。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那么,按照国际惯例来说,恐怕也要有所区别。其次,从产业价值和终端定价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鲑鱼)和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成本与售价有着天壤之别。把“淡水三文鱼”卖出深海三文鱼的价格,理论上说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事。最后,中国消费者理解的“三文鱼”概念,和养殖公司提供的虹鳟鱼,显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少数销售方只字不提虹鳟的科属,蹭着三文鱼的热度、卖着三文鱼的价格,甚至对此讳莫如深,本质已然涉嫌商业欺诈,是疑似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的主观恶意行为。
虹鳟鱼究竟该归于哪个家族,是个生物学问题;虹鳟鱼能否利用信息不对称冒充消费者认知上的深海三文鱼概念,却是个市场公平神毕问题。退一万步说,即便三倍体虹鳟鱼同属“三文鱼”大家族,备注虹鳟及学名、向消费者告知基本信息,是负责任企业的基本底线。一个淡水鱼,一个深海鱼,前者偏偏要美颜成后者高价出售,这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无异于浑水摸鱼。在不能明确溯源、标明产地,区分天然与工厂养殖的前提下,售卖方若不提示生食风险,则其产量越大、隐患越大。
虹鳟的口感与价值是一回事,怎样“包装上市”则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议题殊为敏感的今天,日益庞大的淡水虹鳟产业链究竟是怎样的姿态朝前奔走,拷问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正道,更关涉千万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涉市场的秩序规则。有数据称,智利三文鱼2014-2016年向中国出口翻倍。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调查,欧盟、美国和中国占据全球超过70%的养殖三文鱼消费量。当此语境之下,如果深海三文鱼和淡水虹鳟因人为因素而始终“傻傻分不清”,又如何遏止商家靠山寨三文鱼而蒙骗消费者的逐利之心。
眼下的情况,是各说各话。生物学分类也好、虹鳟物美价廉也罢,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只想弄清楚买的究竟是什么、吃的究竟是什么。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如果三文鱼确实就是个大品类,为何虹鳟要多此一举地在前面加个“淡水”的标贴?此事也提示一个现实的问题:水产品命名缺乏权威的审核认定与规范操作。于此而言,不妨借鉴药品领域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三名齐全的命名法则,将水产品的俗名、学名、商标等悉数告知消费者。
名不正则言不顺。时下而言,面对“淡水三文鱼”这个越发庞大的消费品类,职能监管部门不能再对协会、企业和舆情的互掐作壁上观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市场上1/3 的“三文鱼”都被青海省龙羊峡镇“承包了”。不过这种所谓的“三文鱼”并非大西洋鲑,而是虹鳟,一种外来物种。目前,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有“淡水三文鱼”出售,但其皆隐去“虹鳟鱼”的真身,以三文鱼的姿态推荐消费者生食。
不看新闻的中国三文鱼刺身爱好者,估计很难想象每年消费的9000吨“三文鱼”,原来并非来自遥远深海、而是黄河水库。对此,有人反思大规模虹鳟鱼养殖会否威胁土著鱼类,有人谈论淡水鱼生卜蠢悔吃的寄生虫危险……10多年来,真假三文鱼之争一直在民间发酵,三倍体虹鳟究竟能不能冠之以“三文鱼”之名,眼下恐怕该给出个权威说法了。
首先,如果是科学认知的纠葛,可以见仁见智,但如果事关消费权益,则有必要分出“李逵”和“李鬼”。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那么,按照国际惯例来说,恐怕也要有所区别。其次,从产业价值和终端定价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鲑鱼)和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成本与售价有着天壤之别。把“淡水三文鱼”卖出深海三文鱼的价格,理论上说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事。最后,中国消费者理解的“三文鱼”概念,和养殖公司提供的虹鳟鱼,显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少数销售方只字不提虹鳟的科属,蹭着三文鱼的热度、卖着三文鱼的价格,甚至对此讳莫如深,本质已然涉嫌商档粗业欺诈,是疑似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的主观恶意行为。
虹鳟鱼究竟该归于哪个家族,是个生物学问题;虹鳟鱼能否利用信息不对称冒充消费者认知上的深海三文鱼概念,却是个市场公平问题。退一万步说,即便三倍体虹鳟鱼同属“三文鱼型正”大家族,备注虹鳟及学名、向消费者告知基本信息,是负责任企业的基本底线。一个淡水鱼,一个深海鱼,前者偏偏要美颜成后者高价出售,这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无异于浑水摸鱼。在不能明确溯源、标明产地,区分天然与工厂养殖的前提下,售卖方若不提示生食风险,则其产量越大、隐患越大。
虹鳟的口感与价值是一回事,怎样“包装上市”则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议题殊为敏感的今天,日益庞大的淡水虹鳟产业链究竟是怎样的姿态朝前奔走,拷问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正道,更关涉千万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涉市场的秩序规则。有数据称,智利三文鱼2014-2016年向中国出口翻倍。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调查,欧盟、美国和中国占据全球超过70%的养殖三文鱼消费量。当此语境之下,如果深海三文鱼和淡水虹鳟因人为因素而始终“傻傻分不清”,又如何遏止商家靠山寨三文鱼而蒙骗消费者的逐利之心。
眼下的情况,是各说各话。生物学分类也好、虹鳟物美价廉也罢,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许只想弄清楚买的究竟是什么、吃的究竟是什么。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如果三文鱼确实就是个大品类,为何虹鳟要多此一举地在前面加个“淡水”的标贴?此事也提示一个现实的问题:水产品命名缺乏权威的审核认定与规范操作。于此而言,不妨借鉴药品领域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三名齐全的命名法则,将水产品的俗名、学名、商标等悉数告知消费者。
名不正则言不顺。时下而言,面对“淡水三文鱼”这个越发庞大的消费品类,职能监管部门不能再对协会、企业和舆情的互掐作壁上观了。
报道中提到:在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现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鱼,承包了国内三文鱼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中国渔业协会在官网发文,对相关误区进行了澄清和释疑。
争议一:来自青藏高原的虹鳟是不是三文鱼?
答案:是。
中国渔业协会表示:
“虹鳟不是三文鱼”是一种误解。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
原来“三文鱼”有很多种,给大家做个科普:
据央广新闻报道,三文鱼学名鲑鳟鱼,分为海鳟和虹鳟。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炳谦表示:三文鱼不是一个科学名称,这是业内商品名称的统称。虹鳟也好,挪威的大西洋鲑也好,在业内都统称为三文鱼类。因为英文叫“salmon”,音译了叫三文,三文这个名字,不是说大西洋鲑可以用,虹鳟就不可以用。
所谓的“淡水三文鱼”大多数都是虹鳟鱼
虹鳟因体侧淡淡的彩虹色而得名。淡水养殖成本较低。
目前大西洋鲑鱼(Salmo salar)是全世界产量最大、市场知名度最高的鲑鱼。
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性鱼类,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虹鳟在海水淡水都能生存。大西洋鲑前半生在淡水里,后半生才游到海里面,游到海里后身体的颜色就出现了彩虹色,它也有彩虹色。挪威、智利等国要么靠近北极、要么靠近南极,水温低,适合于海水养殖,而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是不可复制的鲑鳟鱼理想养殖环境。
争议二:淡水三文鱼能不能生吃?
答案:能。
众所周知,淡水鱼虾含有很多的寄生虫,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生吃都能感染人体,有的能致命。因此,淡水鱼生食风险极高!生吃、腌吃、醉吃都不安全。
淡水鱼、虾身上寄生着多种寄生虫,例如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胆中,俗称肝吸虫)、颚口线虫、阔节裂头绦虫,生吃都能感染人体,有的能致命。这些寄生虫中,华支睾吸虫是中国最常见的。
目前世界上约有3500万人受到此寄生虫侵扰,而中国人又占总数七分之三,其中又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2008年的一份研究显示广东感染率高达16.42%。
此外还有颚口线虫、绦虫,它们就是那类不安分、会乱跑的寄生虫。
吃口鱼只是一两秒的事儿,但要解决吃进去华支睾吸虫可能需要几个月(感染症状常需数月才消退),更别提会乱窜的绦虫和颚口线虫了,跑到哪里祸害哪里。
那么淡水三文鱼到底能不能生吃?
中国渔业协会表示: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介绍,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必须有个过程,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还有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我们是吃鱼肉,不吃鱼皮,冷冻环节会把表层的寄生虫直接杀掉。
现在国内养殖的虹鳟还是其他鲑类鱼都是人工配合的。人工配合中都经过高压灭菌的处理过程,所以在饮食环节里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寄生虫。
而国产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王炳谦表示,海水养殖三文鱼不必然不含寄生虫,淡水养殖也不必然含寄生虫。
王炳谦还介绍说,多年来,北欧海水养殖三文鱼大量销售中国市场,所谓海淡水三文鱼真假之争,主要是商业营销之争,无涉学术。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国内养殖三文鱼的确以淡水养殖为主,占到98%,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水养殖三文鱼比淡水养殖金贵。据了解,在挪威和智利等国也养殖大西洋鲑和虹鳟等,从受欢迎程度来看,不少当地人更倾向于虹鳟,且虹鳟的价格要高于大西洋鲑,依据2014年的数据,在海水养殖大规格产品中,大规格虹鳟的产量仅次于大西洋鲑的产量。
此外,中国渔业协会还表示,“虹鳟的色泽不如大西洋鲑,使用了色素‘掺假’”系误读。文中解释,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于食物中的虾青素,所以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养殖三文鱼在饲料中添加人工提取的纯天然的虾青素以达到肉质增色的作用。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对人体无害,反而对美白防晒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