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虹鳟鱼养殖技术有什么?
一虹鳟鱼的养殖
1、亲鱼培育:水深 1~1.5米,沁底砂砾,水温10~14℃,密度每平方米1~3尾,雌雄比1∶1。采卵前期每天更换清水,虹鳟怕光,每天光照在12小时以下。秋冬投喂蔬菜,每年投动物性饲料占总量20%~30%,植物性饲料占55%~70%,采卵采精前投喂一些新鲜小杂鱼。
2、人工采卵授精:产卵前1个月左右,可见雄亲鱼厮打追逐雌鱼现象。雌鱼用尾鳍在浅水处挖坑筑巢,体色渐暗,泄殖孔红而突出,腹大,物摸有游离卵粒感觉,则已成熟。雄鱼体色变黑,黏液减少,泄殖孔柔软,轻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采卵前三天停食,应先采卵后采精液,采卵后用等渗液冲洗,后挤出精液,用羽毛轻搅半分钟,加少量淡水,让鱼卵充分受精,略加搅动,加较多淡水,冲洗过多精液,再加更多淡水,静止,30~60分后卵吸水具弹性。受精后倒入孵化盘孵化。期间避免振动,均在遮光条件下进行。
二、虹鳟鱼的饲养
1、养殖场:须具备仔鱼、鱼苗、鱼种、成鱼、亲鱼池,除亲鱼池用土池外,其他以水泥池为好。
2、饲养管理:关键在于溶氧、水温和饲料。溶氧每升在6.4毫克以上,水温10~18℃。刚孵出鱼苗头以吸收卵黄为主,20天后开食以蚕豆浆洒在池上游,少食多餐。开食后两个月,将动物骨、肝搅碎拌少量豆饼粉投喂。到当年年尾为鱼中期,此时摄食量多,生长最快。第二年即成鱼期,主投商品饲料。另外根据鱼种大小调整放养密度、进出水量。
三、常见病防治
1、水霉病: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水霉病菌在死卵上着生,菌丝包围感染健康卵,经20小时,卵窒息而死。
2、小爪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体可见许多小白点。
3、车轮虫病:其寄生于皮肤和鳃上引起,病鱼呼吸因难,在池底集群,行动慢。
4、三代虫病:该病侵袭鱼种皮肤及鳍,病鱼极度不安、不时拼命挣扎。
5、肠炎病:成鱼易患此病,肠道发炎充血、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
要注意养殖虹鳟鱼的水质,注意水温,要尽量保持在14~18度之间,在温度过于低的时候,就不要再给虹鳟鱼喂食了,还要及时换水,保证氧气充足,水位也不可以高于22度以上,这样的话会造成虹鳟鱼死亡,一旦发现有死亡的鱼,要及时清理并换水。
这种鱼是冷水鱼。应当给这种鱼建造水泥鱼池。这种水池对于鱼的生长有非常大的好处。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并且喜欢水底沙子。并且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喂一些小鱼小虾。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培育。
水源一定要宽广,养殖的池塘一定要大,水温要适宜,要及时的注氧,经常的杀菌消毒,喂养一些喜欢吃的肥料,要做好科学管理。
要选择适合的温度,水温应该是在12~18℃,要注意水的清澈,水要无污染,无沉淀物。
虹鳟鱼的养殖条件,是什么呢?
虹鳟是一种淡水鱼,原产于北美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对养殖水质要求较高。虹鳟是一种食用鱼,已被转移到许多国家,但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入侵物种。中国50多个专业虹鳟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和陕西。
虹鳟因其优良的特性,已被世界各国引进养殖。饲养虹鳟鱼的鱼塘形状各异,但大多数是长方形的。可根据地形确定合适的比例。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水交换和污水排放。水池之间的水滴布置可根据地形分类进行布置。鱼塘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鱼塘结构为砖混结构,内壁水泥抹平。在鱼塘的中上部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以维持水位。四季最佳水温为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4℃。它要求大流量、大流量、大养殖规模、高产。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千克的生产能力。鲑鱼科太平洋鲑鱼属的一种冷水池塘鱼。虹鳟是一种重要的冷水鱼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养殖。因为成熟的个体沿着侧线有一条棕红色的垂直线,就像彩虹一样。肉质细嫩,无细刺,无腥味。它很容易烹调,味道很好。除了骨头、鳃、胆汁和肾脏外,整个鱼体都可以食用,营养丰富。
虹鳟鱼在国际市场上很贵。幼虫期以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为主。虹鳟养殖采用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养殖的技术水平来看,完成一个商业鱼类生产周期需要三年多的时间。生产周期长,投资高。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改进品种,提高虹鳟的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可能降低成本。
养殖的水必须不能浑浊,而且必须要用那种标准的冷水或者是淡水,其次就是水温的变化应该是在5度到25℃之间。尽量是要变化小一些,另外就是应该在池塘里搭建一个棚子,千万不能把雨水混在里面。
养殖条件就是冷水养殖,而且是淡水,水温大概在7~20度左右,水中的酸碱值要在6.5~6.8之间。
要温度适中,最好在13~18度左右,而且水质要适合虹鳟鱼,要给虹鳟鱼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