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斤左右草鱼苗亩放多少条?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03 14:22   点击: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斤左右草鱼苗亩放多少条?

根据你准备出多大的鱼,倒推法来计算,一般亩产按3200来算,比如出平均六斤的就放四百条,根据你得实际。河南开封鱼苗经销,妖彡期②彡②彡妖④酒吧,王铁中鱼苗批发价格优惠,可送货上门,并免费提供养鱼技术,谢谢!

虹鳟仔鱼易得什么病,怎样预防·=

虹鳟鱼疾病防治技术

出处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一、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

1、病原体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Dodos等建议IPNV为双RNA病毒属(Birnavirus)。病毒颗粒呈正20面体,无囊膜,有92个壳粒,直径约50~75nm,衣壳内包有1由2个片段组成的双股RNA基因;是已知鱼类病毒中最小韵RNA病毒。在氯化铯中,病毒的浮力密度为1.33g/mL,沉降系数为;435S,病毒颗粒的分子量为55×10s道尔顿,全部衣壳蛋白重量为50.2×106道尔顿;RNA为4.8×106道尔锁,占病毒颗粒重量的8.7%;RNA在硫酸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60~1.615g/mL,在蔗糖梯度溶液中沉降系数为14S。病毒的铂构蛋白按大小可分为三个等级,最大一个多肽重105 000道尔顿,占整个分子量4%,它是连结RNA的多聚酶;中等大小多肽重54 000道尔顿,占总重62%,它是主要的壳粒蛋白,抗体由它刺激产生;两个内部的小蛋白分别重31 000道尔顿,占总重28%和29 000道尔顿,占总重6%。IPNV现已知有VR299、Sp、Ab、He株等,这些株在血清学上、敏感性上及病原性上都有些不同,据江育林等(1989)报道,我国山西省分离到的IPNV在血清学交叉中和反应中与抗IPNV-Sp株的抗血清有强烈的交叉反应,显示为IPNV-Sp株。童裳亮等(1990)报道山东省的为IPNV―VR299株。

病毒易在RTG-2、PG、RI、CHSE-214、AS、BP-2、EPC等鱼细胞株上增殖,出现CPE;而接种到CAR、CLC及CO等鱼细胞株上无CPE出现,病毒滴度也低。生长温度为4~27.5℃;如在培养时温度慢慢地升高,病毒能在3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病毒在胞浆内合成和成熟,并形成包涵体。病毒生长在RTG-2细胞株上,24℃时5小时内产生新病毒,而15℃时产生新病毒须8小时,但此温度产生病毒量更多。病毒引起RTG-2细胞病变,26℃时在感染9小时后出现,20℃在感染18小时后出现,4℃需几天后才出现,20℃时2~3天就可看到空斑,核固缩,细胞变长,相互分离,并脱离瓶壁;但对病毒抵抗力强的细胞,核虽已固缩,仍贴在瓶壁上,因此空斑大多呈网状,特别是空斑的边缘,健全和变性的细胞相互混杂。Ab株不能在FHM细胞株上生长。

IPNV对乙醚及氯仿不敏感,对甘油也很稳定,能保:存在50%甘油中数年以上(法国的Kerlo株在50%甘油中,4℃3个月内即失去感染力;pH的忍耐范围是4~10;较能耐高温,在60℃的生理盐水中30分钟才失活;在过滤除菌的4℃水体,感染力可保持5~6个月以上;在10℃自来水中,可保持7个月以上,但在未经处理、且有藻类的水中,14天后就不能检测到病毒;大部分株能耐一20℃以下低温,冷冻干燥后,保存在4℃,至少在4年内不丧失感染力。对酸不敏感,pH 3中30分钟,侵染率为100%;对碱敏感,pHll时侵染率仅0.01%。氯、福尔马林、碘、臭氧和pH在一定浓度和时间下都具有杀病毒作用。

病毒可在培养细胞上诱导产生干扰素,VR299株在FHM细胞株上诱出的干扰素量取决于温度,在15℃、20℃、26℃、30℃中,26℃干扰素产量最高:干扰素对热、pH不敏感,并具有不透析性,在高速离心下不沉降,其活力易受胰酶和。•巯基乙醇影响,对DNA和RNA酶有抗性。在RTG-2细胞株上产生的干扰素的分子量估计为94 000道尔顿。

2、流行情况

敏感鱼类有美洲红点鲑、虹鳟、河鳟、克氏鲑、银大马哈鱼、大口玫瑰大马哈鱼、湖红点鲑、大西洋鲑、大鳞大马哈鱼等,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鱼苗、鱼种,在水温10~12℃之死亡率可高达80~100%,鱼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程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急性型可在几天内全部死光,慢性型则每天死少量,持续死亡时间很长。1足龄鱼虽也有患病的,但病情较轻,一般全长超过15cm的鱼发病可能性很小,多数呈隐性感染。

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带有病毒的成鱼,病后残存的鱼可数年以至终身成为带有病毒者,从肾、脾、肝、性腺、粪便中均可检出IPNV,其中以肾脏的检出率为最高。另外从圆口类到硬骨鱼类20个科的鱼体上也发现有IPNV,且多数肉眼观察鱼呈正常状态;在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寄生吸虫的后囊蚴上也分离到IPNV;人工将IPNV强制投喂鸡、猫头鹰、海鸥及鼬后,在它们的粪便中均检出具有感染力的IPNV,这些暗示它们也可能是IPN的传播者。IPNV在河水、井水中,4℃能保持10天,15℃保持5天稳定;在?4~10℃的海水中,经4~10星期感染力几乎无损失,5~6个月后丧失99%;在室内于燥状态5星期后还保留少量感染力,所以水和空气都可能是传播的媒介。IPNV可经过卵而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随病鱼的粪、尿、性腺分泌物而排入水中,进行水平传播。经鳃及口而感染。潜伏期的长短与鱼种大小、水温高低等有关,鱼种越大,潜伏期越长;在病毒生长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潜伏期越短,如在水温12~14℃时,鱼苗至小鱼种感染后5~8天就发病,同时开始死亡,稍大些的鱼种须10~12天才开始死亡。

IPN最早发生在加拿大、美国,后来在丹麦、法国、希腊、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典、日本等国发生流行,于本世纪80年代又传入朝鲜、中国台湾省及东北、山西、山东、甘肃等地。是鱼类口岸检疫的第一类检疫对象。

3、症状

病鱼游动失调,常作垂直回转游动,不久便沉入水底,伺歇片刻后又重复以上游动,直至死亡,一般从开始回转游动至死亡仅1~2小时。在流水池中失去游动能力的病鱼汇集在排水口的拦网上。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鳃呈淡红色,肛门处常拖有1条线状粘液便。剖开鱼腹有时可见有腹水,幽门垂出血,肝、脾、肾、心脏异常苍白;消化道内通常没有食物,而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粘液,这些粘液祥物通常在5~10%的福尔马林中不凝固,这具有诊断价值。

4、病理变化

最明显的特征是胰腺坏死,胰腺泡、胰岛及所有的细胞几乎都发生异常,多数细胞坏死,特别是核固缩、核碎裂十分显著,有些细胞的胞浆内有包涵体。工藤等(1973)用光镜观察到的胞浆内包涵体及其类似体,用电镜确认为细胞溶酶体,其中不仅有病毒颗粒,还有变性的细胞器。IPNV存在于胰腺泡细胞、肝细胞、枯否氏细胞的胞浆内,浸润在胰腺的巨噬细胞和游走细胞的胞浆内也有病毒颗粒。胰腺周围的脂肪组织也发生坏死,骨骼肌发生玻璃样变;疾病后期,肾脏的造血组织和肾小管也发生变性、坏死,肝脏局灶性坏死,消化道的粘膜发生变性、坏死、剥离。

5、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首先观察发病的鱼是否是对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易感的种类,然后结合病鱼游动行为及特有的内、外部症状作出初步判断。病鱼的内脏器―宫通常苍白,尤其是肠道中没有食物,而有许多在5~ 10%福尔马林中不凝固的粘液样物质,这些可增加此病诊断的正确性;同时还必须调查鱼卵、鱼种的来源,水源状况,发病史。

(2)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胰腺坏死,但如果病鱼出现和IHN、VHS样的肾、肝、肠组织病变,则给诊断造成困难,不过IPN不发生像IHN那样的消化道颗粒细胞坏死现象。

(3)用RTG-2细胞株分离病毒,观察CPE,可作出进一步诊断。但当发生混合感染,如 IPN和VHS混合感染时,则接种在RTG-2细胞株上,24小时后CPE与IPN的相似,48小时后则与VHSV的相似,这时就必须进行对乙醚、甘油、pH的敏感性试验,IPNV在RTG-2细胞株上,pH7.2~7.6都显示明显CPE,对乙醚不敏感,对甘油稳定;而VHSV在RTG-2细胞株上,pH7.2不显示CPE或不明显,pH7.6时显示明显CPE,对乙醚敏感,在50%甘油中失去感染性。

(4)最后确诊

①中和试验,由于IPNV的血清型很多,作为诊断有必要使用多价抗血清,美国东部鱼病研究所现已制成多价抗IPNV血清(7株)。

②补体结合法,采用已知病毒可F性抗原以测定病鱼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特异性较中和试验低,但由于补体结合抗原出现早,消失快,可用于早期诊断。

③直接荧光抗体法能迅速正确地检出在组织及培养细胞内的病毒。用RTG―2细胞,20~C培养3~4小时就可检出,且血清型丕同株伺不会引起交叉反应。

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发病季节,可在24小时内确诊流行病是否由IPNV引起,鱼卵可在48小时左右确定是否被IPNV污染;•对外观无疲状的成鱼可在24小时左右检测血中是否有抗IPNV的抗体。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宝病毒组已制备成试剂盒。

5、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将带有IPNV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输出或运人。

(2)发现疫情要进行彻底消毒,病鱼必须销毁,用浓度为200×10-6的有效氯消毒鱼池;在8~10℃时,工具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水溶液(pH12.2)消毒10分钟。

(3)建立基地,培育无IPNV的鱼种,严禁混养未经检疫的其他种类的鱼。

(4)发眼卵用伏碘(Betadine,PVP-I,商品名为10%复方皮维碘溶液)水溶液消毒,浓度为50×10-6的有效碘水溶液,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高,须用(60~100)×10-6浓度。经该方法处理后的鱼卵孵出的鱼苗,有时仍发生IPN,可能IPNV还在卵内或药液难以到达的卵表面的某些部位。

(5)疾病早期用PVP―I拌饲投喂,每千克鱼每天用有效碘1.64~1.91g,连喂15天,死亡率可降低。

(6)一般在水温10℃以下可减少IPN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水温的环境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在发病季节将易感幼鱼放在低水温中饲养,待发病期过后再迁回,但这方法较难推广。

(7)大黄等中草药拌饲投喂,有防治作用。

(8)2 500尾0.4g仔鱼投喂6mg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分两次喂,间隔15天,据报道对预防IPN有一定效果。

二、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

1、病原体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NV),属弹状病毒屑(Rhabdovirus)。弹丸形,大小为120~300×60~100nm,单链RNA,对乙醚、甘油、氯仿敏感,有囊膜;浮密度(硫酸铯)1.59g/cm3, (本文已被浏览 5216 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