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桂鱼 鳜鱼 区别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6 22:57   点击:116  编辑:admin   手机版

桂鱼 鳜鱼 区别

桂鱼也叫鳜鱼,鳌花鱼(拉丁学名:Siniperca chuatsi,别名:季花鱼),真鲈科鳜属动物。其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且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鳜鱼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大多栖息于水中的石洞里或水闸、乱石丛中。

营养价值

鳌花鱼味鲜适口、肉品嫩美俱佳。鳌花鱼肉白丰硕细嫩,味道鲜美,且较实,又有点嚼劲(即软弹性)且无肌间刺,可食部分高,老少妇孺皆适宜。食用鳜以尾重400-750 g为佳,南方水产市场俗称“标鳜”,此时个体中等、肉厚肥嫩适口,食用最佳,售价也较高;饲料养鳜若投放较早,国庆节前已达标鳜,广东市场此时价格最高。斑鳜等小型鳜味道比普通商品翘嘴鳜味道更鲜美一些,且上市量极少,售价几乎高一倍。[2]

鳌花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鳌花鱼蛋白质的含量比鲫鱼、武昌鱼、鲢鱼、鲤鱼、草鱼、乌鳢等淡水鱼的含量高,人类必须氨基酸,尤其是限制性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都比上述淡水鱼高;脂肪的含量丰富,在淡水鱼中仅次于河鳗和武昌鱼;还含有较多维生素A和尼克酸,还有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等;无机盐中含有钙、磷、铁、锌、铜、锰等,比鲫鱼、鲤鱼、鲢鱼的营养价值高、味鲜美而少腥味。鳌花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鳌花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鳌花鱼每到春、秋最为肥美,被称为“时令珍鲜”。[2]

鳌花鱼肉的热量不高,平均每100 g可食用部分含有的热量大约为489.7 kJ。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还适宜体质衰弱,虚劳羸弱,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更为适宜。[2]

烹饪技术

鳌花鱼烹饪首先需宰杀,它表皮黏液较滑切开时须注意,尤其是背鳍前端有12根鳍棘,臀鳍前有3根鳍棘,尖硬且有毒,若被刺很痛,须更加小心。[2]

冲洗时宜在剖开鳌花鱼身上洒一层细盐搓一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若鱼较脏用淘米水擦洗更好;冼净后放入两匙醋,再去鳞更易刮净。若不小心弄破鱼胆可快速放点小苏打或撒点盐,可去苦味。[2]

鳌花鱼虽然并不太腥,但对怕腥之人可用下面几种方法去腥:首先,可在杀鱼时把鱼肚内腹一层黑膜刮洗干净,烹饪时放点酒或醋就可去腥;有人在冲洗完后加入一些黄酒或葡萄酒,甚至少量白酒先腌一下,酒中的鞣酸及香味也可去腥;还有冼后或炸、炖鱼前,在锅里放一点牛奶或浓茶水浸泡片刻,不但可去腥而且能增加鳌花鱼奶或茶香风味。不过笔者认为,鳌花鱼的少许腥味只要不影响鲜味或感觉有异味,反而显示区别于他种肉食的独特鲜美风味。[2]

鳌花鱼广泛分布中国东南西北,虽然烹饪菜式各有不同,历朝历代都是全国各地各大著名菜系的招牌菜或特色菜,深受富贫权贵老少民众欢迎。虽说没有如“国花”、“国酒”和“国肴”的说词,但提起鳌花鱼,在中国那是妇孺皆知,没有不伸大拇指交口称誉的。鳌花鱼的烹饪,不论蒸、煮、煎、烧、烤、炸与烩,只要火到功到都可烹饪成美味佳肴。[2]

一、鳜鱼和桂鱼是同一种鱼吗

鳜鱼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鱼,而且属于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在我国各处的淡水水域之中基本都有分布。鳜鱼还有很多别称,比如“桂花鱼”、“桂鱼”、“季花鱼”、“花鲫鱼”等等。可见,鳜鱼和桂鱼指的是同一种鱼,是对同一种鱼的不同称呼。具体来看,二者指的都是硬骨鱼纲、真鲈科、鳜属中的鱼。

二、鳜鱼和桂鱼有区别吗

上面已经介绍过,鳜鱼和桂鱼指的是同一种鱼,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其实,“鳜”和“桂”的读音也是相同的。由于“鳜”的写法比较麻烦,有些人也不熟悉这个字的读音,所以在一些地区就将其改称为“桂鱼”,因为“桂”字既写法简单,读音也是所有人都知晓的。

因此,鳜鱼和桂鱼是没有区别的,它们所指的硬骨鱼纲、真鲈科、鳜属中的鱼,不论是包含的品种,还是生活环境、分布范围、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是相同的。在不同的地区,对这种鱼有不同的称呼习惯,虽然“桂鱼”这个称呼也是比较普遍的,但若是正式的称呼还是“鳜鱼”,在正式的书面材料中所使用的也是“鳜鱼”。

桂鱼是海鱼还是江鱼?

是河鱼。

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桂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平时桂鱼独居生活,这也是几乎所有食肉鱼的共性。鳜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

桂鱼一般指鳌花鱼鳜鱼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 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

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扩展资料

鳜鱼广泛分布于嘉陵江流域、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产量相当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

鳜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

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鳜鱼通常长至2冬龄,在东北须至3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万粒。

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 克,脂肪0.4~3.5克,热量78~109千卡,钙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铁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鳜鱼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桂花鱼

参考资料人民网-春季正是吃鱼好时节!吃鱼选择有诀窍

常说的桂鱼一般指鳌花鱼,也叫鳜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所以常说的桂鱼是江鱼不是海鱼。

除了鳌花鱼,我国“四大淡水名鱼”还有松江鲈鱼、黄河鲤鱼、大白鱼。松江鲈鱼和桂鱼都是生长在淡水河川区域,黄河鲤桂鱼如其名生长在黄河,大白鱼则生长在黑龙江密山。

扩展资料:

一、区分海鱼和江鱼

1、看鱼鳞

海鱼鱼鳞细,而江鱼鱼鳞粗而硬。

2、看鱼泡

海鱼基本上没有鱼泡,而江鱼基本上有鱼泡。

3、看离开水之后的存活时间

海鱼基本离开水后存活时间很短,而江鱼较海鱼要长很多。

4、看牙齿

海鱼一般有比较尖的牙齿,而江鱼基本没有牙。

5、闻味道

海鱼有海腥味,江鱼有泥腥味。

6、看身形

海鱼一般细长且较扁,江鱼较宽较厚。

7、看肉质

海鱼肉质硬,颜色深,江鱼肉质软,颜色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鱼

桂鱼属于中国“四大淡水名鱼”。

鳌(ao)花鱼又叫桂鱼、鳜(gui)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

鳜鱼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鳌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与它的食性相适应,它的嘴长在端位,并且很大,下颔突出,上、下颌骨上有许多犬状齿;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悄悄游近,瞅准时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袭击。鳌花鱼到冬季多在深水中越冬。

是淡水鱼 南至中国广东、北至黑龙江的几乎所有江河湖川,唯以长江中下游水域为多,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底层鱼类,生活适宜水温15D32℃,最适温度18D25℃。

河里的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