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啥要给平菇注水?
因为平菇是需要水分才可以能够去正常的生长的,所以说要定时的,定量的给平菇去住水的,为了让它茁壮的成长,很好的发酵出来,所以说要定时定量的给平菇去注水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一定要定时定量,需要去注水的。
二、平菇晒干后为什么烧不烂?
平菇太干。
新鲜的平菇介于干湿之间,而太湿的平菇,明显是被泡过水,这样重量会重很多,但我们在清洗时,由于蘑菇本身水分已经很多了,所以,才会出现轻轻一碰就会碎掉的现象。
而太干的平菇,之所以吃起来嚼不烂,是因为我们在买之前就已经放置很久了,早已不新鲜了。平菇中的水分已经蒸发掉了,所以,才会出现颜色发黄,还有皮筋一样的口感。
正确挑选平菇,应该用手试一试,平菇的表面湿润且富有弹性!感觉水分很多的,尤其是带有水珠的,后者是轻飘飘的平菇,不建议买!
三、知道为什么蘑菇长在潮湿的地方吗?
蘑菇隶属于担子菌纲,伞纲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人工的阴凉潮湿的环境 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32℃,以20-25℃为最适宜。在20-25℃时,菌丝生长较快,浓密,健壮有力。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无力,若达30℃以上,则菌丝受害,生活力降低;低于15℃,菌丝生长缓慢。冬季可忍耐0℃低温。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最适温度为14-16℃之间。在14-16℃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矮壮,肉厚,质量好而产量高。高于18℃。
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柄细长,薄皮易开伞,质量差;低于12℃,于实体生长缓慢。
出菇后,如遇连续几天23℃以上的高温,会造成死菇现象,菌丝生活力降低。
室温在5℃以下,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体生长也极其缓慢。 蘑菇子实体散落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8-22℃。温度超过25℃时,即使其他条件适宜,也不散落孢子。一般经培养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养血内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时即可分离。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5℃,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延长萌发的时间,甚至不会萌发。 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
在营养物质中以含碳物质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质和无机盐。
蘑菇菌丝适应的酸碱度较广,在pH5-8.5之间菌丝均能生长,以中性偏酸(pH6.5-7.0)生长最好。
但这样的酸度对许多杂菌特别是霉菌也最为合适。
如果调整到中性偏碱(pH7.0-7.5),可以抑制杂菌的滋生,蘑菇的菌丝体也能正常生长,同时可以延缓随着菌丝不断生长培养料的逐步酸化。
此外,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不需要光线。
直射光会使菌丝产生淡黄色,影响菌丝的生长,也会使子实体变黄,表面硬化,品质变差。 蘑菇的生长环境往往缺少氧气。因为菌丝在呼吸作用中不断地吸收氧气。因为菌丝在呼吸作用中不断地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菇房中培养料的继续分解也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在蘑菇生长的环境中,容易积累二氧化碳,而缺少氧气。
菌丝体在培养料中若通气不良,会逐渐退化。
形成子实体时若通风不好,小菇会变黄死掉,正在生长的子实体也会生长很慢,甚至死亡。
种菇在成熟开伞阶段氧气不足,便不会落孢子,孢子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也不会萌发。
因此,在蘑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32℃,以20-25℃为最适宜。在20-25℃时,菌丝生长较快,浓密,健壮有力。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无力,若达30℃以上,则菌丝受害,生活力降低;低于15℃,菌丝生长缓慢。冬季可忍耐0℃低温。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最适温度为14-16℃之间。在14-16℃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矮壮,肉厚,质量好而产量高。高于18℃。
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柄细长,薄皮易开伞,质量差;低于12℃,于实体生长缓慢。
出菇后,如遇连续几天23℃以上的高温,会造成死菇现象,菌丝生活力降低。室温在5℃以下,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体生长也极其缓慢。 蘑菇子实体散落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8-22℃。温度超过25℃时,即使其他条件适宜,也不散落孢子。一般经培养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养血内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时即可分离。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5℃,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延长萌发的时间,甚至不会萌发。 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在营养物质中以含碳物质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质和无机盐。 蘑菇需要的含碳物质,基本上是有机的化合物,来自植物体,由禾秆供给。禾秆中含有丰富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畜粪中也含有纤维素等成分。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当其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质时才能被菌丝吸收。当半纤维素在转变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之后,首先被蘑菇所利用,纤维素在转变为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之后,接着被蘑菇所利用,随后木质素才被利用。 蘑菇需要的含氮物质有氨态氮和有机态氮及尿素等。氨态氮和有机态氮可以增加蘑菇的产量,但施用氨态氮过量,则对菌丝的生长有极大的危害。铵盐的利用,主要决定于培养料的酸碱度,施用过多造成酸性环境,会延迟蘑菇生长。蛋白质不能为蘑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以后的氨基酸及肽类等。尿素除对培养料发酵有良好的作用外,对形成子实体也是必需的营养物质。 钾、磷、钙、镁、硫等矿质元素也是蘑菇不可缺少的。很少的钾就能满足蘑菇的要求。在钙存在时,钾的效果更明显,但过量的钾则对菌丝的发育有害。磷是蘑菇菌丝体发育所必要的元素。 蘑菇菌丝适应的酸碱度较广,在pH5-8.5之间菌丝均能生长,以中性偏酸(pH6.5-7.0)生长最好。但这样的酸度对许多杂菌特别是霉菌也最为合适。如果调整到中性偏碱(pH7.0-7.5),可以抑制杂菌的滋生,蘑菇的菌丝体也能正常生长,同时可以延缓随着菌丝不断生长培养料的逐步酸化。 此外,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不需要光线。直射光会使菌丝产生淡黄色,影响菌丝的生长,也会使子实体变黄,表面硬化,品质变差
四、平菇有水分正常吗?
当然正常了。正常的平菇含水量在90%左右。他是一种含水量很大的食用菌。如果没有水分他就不会生长,也就不正常了。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平菇,它的含水量都不会低于90%。但是它不会自己往外出水。如果看到平菇自己往出流水,那是加水太多了。最好不要买。
五、平菇为什么焯水?
种植食用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农药,尤其是多菌灵更是必不可少的,从开始到结束都会喷洒多菌灵,主要为了防止其它的杂菌污染。
另外,平菇等食用菌都是腐生菌类,它们只有在已经腐烂的营养基上才能生长,而且生长过程要保持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下的有害微生物当然也不会少,也极有可能会附着于平菇等食用菌的可食部分上。因此,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平菇等食用菌,建议大家还是用水焯一下再做菜更加安全。
六、买回来的平菇怎么那么多水呀?
1.两种可能,一是种植环境过于湿润,二是可能商人为了增加分量,出售前故意浸水了,
2.平菇种植环境中,培养料含水量偏大、种植环境空气湿度大以及温差过大都有可能使整体平菇在种植过程中,水分增大,
3.平菇产量低的季节,部分不良商贩为了增加收入,也会给平菇浸水,增加重量,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七、平菇发酵料湿会出现什么情况?
培养料湿度过大,会因缺氧而造成变质发酸腐烂等现象,造成不出菌,产量低下。
这时应及时采取散发水分的措施,加强发菌场地的干燥通风,先制作一个长超过料袋长度的直径10~12毫米的直钢筋,一头磨成带尖儿的,一头握个把手,然后从一头成三角形三个点,向另一头用钢筋扎透气,加速料袋内的水分散发,并增加氧气的通透性,并且不断地翻堆有利于散发过多的水分。也可以适当通过松动带口,加强通风换气,将多余的水分尽快地散发出去,来增强发菌。
八、为什么有的平菇表面很滑?
1.用手摸
新鲜的平菇表面是非常光滑的,摸上去非常的细腻,只会有一点点湿润感,这是因为跟它生长环境有关。因为平菇是生长在土壤当中的,吸收了土壤当中的水分,所以新鲜采摘下来的平菇会带有湿润感。如果用手去摸到这种细腻,带有一些湿润感的平菇,则说明是比较新鲜的。但是如果摸上去特别的干,则说明这样的平菇放置时间比较久,并不是新鲜采摘的。如果摸上去平菇表面有黏液粘在手上,则说明这样的平菇已经开始变质,是不易选择的。所以可以通过用手去触摸来判断一下,平菇是否是新鲜的。
2.用鼻子闻
刚刚新鲜采摘下来的平菇,闻上去有一股泥土的气息,同时它会散发着特有的一种清香味,除此之外是没有任何异味的。但是如果是变质的,或者是放置时间久的平菇,首先这种清香和泥土气息是没有的,其次如果已经变质发霉,还会出现一些霉味和发臭的味道,所以一旦闻到这些类似于氨水气味的话,肯定是不能选择的。
3.看形状
买过平菇的人都知道,平菇每一朵就像一朵盛开的花一样,非常的大,是由各个不同的小的平菇长在一起的,如果形状比较大而且非常完整的,则说明是比较好的。但是有的平菇都是一小撮一小撮,其实有可能就是长期放置在那里之后,它自然剥落的,或者是将一些不好的平菇摘掉以后剩下的,所以这种散开来的小平菇不建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