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肝菌养殖原理?
1、温度
温度对牛肝菌的鲜嫩程度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对它的出菇也是有极大的影响的。牛肝菌能在温度为十八到三十度的环境中生长,但如果说最适合牛肝菌生长的温度那应该是二十四到二十八度之间。这也就是说,牛肝菌要想正常的出菇,同时有能保证牛肝菌的品质的话,最佳的温度就是要保证在二十四度左右。
2、湿度
牛肝菌生长的地方土壤一般都是比较湿润的,所以这也就说明它对水分的需求量其实也是比较高的。如果要促进牛肝菌的子实体的发育和生长,那么最好的天气是时而下雨时而放晴,或者是白天晴天、夜间降雨的天气,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气温较为温和的时候,加大土壤的湿度,促进子实体的形成,从而促成牛肝菌出菇。一般情况下在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时候,土壤中的湿度最好是百分之六十左右,而等到子实体生长和发育的时候,最好是百分之白十五左右。
3、酸碱度
牛肝菌它的生长对种植基质的酸碱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种植基质的酸碱度不达标的话,牛肝菌也是很难正常生长的。而牛肝菌适合在偏酸性的基质中生长,最适合牛肝菌生长的PH值是五到六之间,这时牛肝菌的菌丝体发育速度最快,而且牛肝菌的子实体也生长最好。像PH值大于六等于七的话,牛肝菌也能生长,但相对比较缓慢,如果大于七则基本上很难出菇。
4、光照强度
牛肝菌生长的光照强度不宜过强,否则会影响到牛肝菌的质量。要想有美味鲜嫩的牛肝菌,那么我们就要合理的控制光照强度,不能出现直射光,要采用散射光,而且散射光的强度也不宜过大。也就是说牛肝菌最适合生长在郁闭度较高的树林间或者是遮蔽度较大的地方。
二、巨型牛肝菌种植条件?
1、温度:最适宜牛肝菌生长的温度为24℃-28℃,低于12℃不易形成子实体。2、土壤:选择枯枝落叶层较厚、松软肥沃的土层进行种植最好,这样牛肝菌的长势也会较好。3、水分:少雨低湿环境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生长阶段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4、光照: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形成需要散射光1、牛肝菌多集中在海拔300m-600m之间,海拔200m或700m也有生长,但数量少。海拔高度是山区气候的一个标志因子,因海拔高度而异,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强度、土壤和植被等也发生了变化。
2、土壤是牛肝菌及其寄主植物生活的基质,土壤的结构、透气性、酸碱度等与牛肝菌的生长密切相关。调查显示,牛肝菌产区附近的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土、黄壤、灰沙土、山地黄棕壤、暗棕壤、紫色土及黄沙土,尤其在枯枝落叶层较厚、松软和肥沃的土层中,牛肝菌的长势较好。
3.水份。时雨时晴,或白天晴,夜间下雨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少雨低湿环境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菌丝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最好在6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相对湿度最好在80%~90%。
4.光照.牛肝菌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牛肝菌多发生在七阴三阳或半阴半阳有散射光的林地。植被茂密、荫蔽度大、深沟边、杂草丛生地很少发生;日照长、植被少,子实体也很少发生。
三、牛肝菌为什么不能人工种植?
1、生长环境要求高
野生牛肝菌之所以难以实现人工栽培,主要是因为野生牛肝菌对其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只要气候、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出现细微的变化都不能长出野生牛肝菌,例如:野生牛肝菌对于土壤的酸碱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土壤的酸碱度达不到标准的话,那么牛肝菌是很难成活生长的。
2、难以模拟
我们在人工栽培牛肝菌的时候,如果说满足了土壤的要求,或者可以满足光照、温度、湿度的要求,但是在栽培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牛肝菌的生长,因此一个适合牛肝菌生长的环境不是那么容易模拟。
四、牛肝菌是不是每座山上都有?
并不是的,只有野生牛肝菌都是生长在高山松、落叶松、油松林、金皮栎等松针林或混交林中。由于产地范围比较广,产地气候不一样,因此上市季节也是有所不一样的。一般在温暖一些的地区是在6-10月份有,而一些高寒、温凉的地区。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五、牛肝菌生长周期是多少天?
牛肝菌生长周期是30天。
一般也要10天左右,因为我是采野生菌的。 每次大量出菌都是大雨后的10天上下出菌的。有时候快的时候大雨后8天可以出菌,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六、牛肝菌采后还会再出吗?
会的,因为牛肝菌出的地方有菌孢子长的土壤,在气候和水土光照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它依然会再长出牛肝菌,就是注意首次采牛肝菌的时候不要把土壤破坏掉,有的地方今年出了来年到季节了它还会出牛肝菌。其实这就是野生菌的魔力,所以称之为蘑菇。
七、人工种植牛肝菌是怎么种植出来的?
1)获取菌种
首先要分离和筛选获取生产菌种。菌种是牛肝菌人工种植的基础和保障,获取菌种,最初必须野外寻找标本,进行分离,然后纯化、筛选、驯化稳定、保存以及栽培出菇验证等,确认符合生产指标,再做进一步扩大生产。常规严格共生牛肝菌分离菌种比较困难,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乃至不能生长,栽培难度极大。异样脉柄牛肝菌分离相对荣易,也荣易人工条件下出菇,因此,牛肝菌种植,目前以分离获取异样脉抦牛肝菌为主。当然,引进和商品子实体分离菌种,更为便捷。
适宜分离、转扩试管菌种培养基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硫酸镁1g、磷酸二氢钾1g、酵母膏2g、水1000ml。釆用组织或孢子分离均可获得纯菌种,28-30℃闭光培养。
(2)菌种的液体菌种扩大培养
牛肝菌菌种直接转扩固体培养基,表现生长慢,荣易污染等,目前生产上,采用液体扩大后转接,比较成功。釆用试管分离菌种培养基,去掉琼脂,三角瓶摇瓶,28℃暗光培养,根据选用品种,通常7-10d,即可使用。为满足生产需釆用液体罐进一步扩大培养,培养基同上。
(3)适合培养基及栽培容器
目前生产原料,主要以小麦、谷粒、高粱、木屑、米糠等,釆用17x33cm塑料袋或较大规格塑料瓶,每袋湿重0.9-1Kg,灭菌后冷却、接种,28-30℃培养,一般25-30d长满。
(4)覆土、培养
厚度5-6cm,28-30℃暗光培养,6-10d长满覆土层。
(5)出菇、釆收
温度28-30℃,光强300-400Lx,每袋或瓶成熟一个子实体,直径4cm左右、菌盖未完全平展时,即可釆收。历时约55-60d,每袋、瓶收鲜菇100-120g,转化率约25%。
5.讨论
(1)目前牛肝菌的人工栽培,仅限于异样脉柄牛肝菌,属弱共生菌,可以腐生生活,人工栽培成功,在于资源发现,而非菌根菌栽培上的突破。其它种类牛肝菌属严格共生菌,目前只能人工合成菌根,实现出菇。
(2)异样脉柄牛肝菌对营养要求严格,目前离不开以粮食为主料进行栽培,单产也不高,有待营养生理深入探究,降低成本。
(3)菌种保存、转接过程易出现退化,影响出菇,有待改良菌种,稳定种性,提高转化率。
(4)固体菌种转接培养料,生长慢,易污染,因此目前生产上釆用液体菌种转扩,原因有待探究和进一步改进。
(5)因目前技术仍存在一定难度和专利壁垒,以及品种等诸多原因,市场消费群体有待进一步扩展,一哄而上式发展,应该慎重,但极具有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
八、牛肝菌是怎么形成的?
牛肝菌生长在长于云南,以松树、高山松、麻栎、金皮栎、青风栎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或群生,常与栎和松树的根形成菌根。
牛肝菌一般在6-10月份出产,温暖的地方稍微早一些。牛肝菌一般生长在海拔600-1500米的山区,在每年7-9月会集中生于高海拔针叶林与其它林木的混交带,而且适合在隐蔽度较大的位置繁殖,它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8度,子实体在5-28度的范围内发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