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密度水产工厂化养殖(高密度水产养殖专用)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07 07:45   点击:1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高密度水产养殖专用

不靠谱的。水生养殖也要适度。毕竟水中氧气的消耗及恢复是需要时间的。密度过大,不仅氧气消耗跟不上,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水体自净的速度也会下降,会造成病害发生。

2. 高密度养殖技术

四个难点:

1水质控制,高密度养鱼意味着水体自净能力压力很大,鱼吃剩的残饵以及大量的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都是个很大的难点。

2溶解氧含量,高密度养鱼意味着水体中所含溶解氧的消耗很快,这就要不停的使用大功率气泵向水中爆氧,以维持鱼类和过滤系统的需要。

3投喂问题,饲养密度大了会导致投喂不均匀,可能会出现有的鱼吃饱了而有的还没有吃到的问题。也不能不引起重视。

4病害问题,高密度饲养万一有鱼患病会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开,从而导致大范围的鱼类患病。

3.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择。

鳙鱼是中层鱼类。在深水池塘养殖的时候,一般选择套养。而当水体不是特别的深的时候,鳙鱼最好还是单一种类的养殖。

在鳙鱼养殖之前,最好进行彻底的清塘。将池塘内的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鱼池清扫干净,没有较多的淤泥之后,进行消毒杀菌。鳙鱼的鱼塘的消毒以生石灰消毒为主。选择生石灰的原因一是因为生石灰在触碰到水体的时候,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杀死病菌。二是生石灰的价格便宜。三是因为生石灰容易挥发。

当然,清塘完成之后,并不是立即的放水养鱼。鳙鱼由于是滤食性鱼类,养殖之前,在池塘的底部施用一层培养浮游生物的底肥是很有必要的。鳙鱼池塘的底肥培养一般选择食用厩肥、生物尸体等容易繁殖浮游生物的材料。将底肥均匀的铺在要养殖鳙鱼的池塘底部,等待厩肥充分分解,产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之后,才能投放鳙鱼的鱼苗。

二,投放鱼苗。

鳙鱼投放鱼苗的时候尽量选择投放大规格的鱼苗。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投放质量超过1千克的超大规格的鱼苗。大规模的鱼苗生长的更迅速,更容易适应池塘水体。

和所有的水产养殖一样,鳙鱼的鱼苗不能直接的投放到池塘里面。鱼苗的消毒杀菌和水文环境的适应都是不可缺少的步奏。

鱼苗的杀菌消毒和所有的水产一样,使用浓度为百分之四的食盐水或者浓度为千分之二的硫酸铜溶液养殖鱼苗半小时以上,就算完成了鳙鱼的消毒杀菌工作。水文的适应则是取鱼塘水体,养殖鳙鱼一到两个小时,观察鱼苗有没有不适应的情况,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投苗。

由于鳙鱼一般都是与其他鱼类混养,所以大家知道的拖放鱼苗的数量都不多。当只养殖鳙鱼一种鱼类的时候,要适当的提高鱼塘的放苗数量。

鳙鱼投放入塘的时间应该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雨雪甚至湖面结冰的时候放养鳙鱼。鳙鱼放养入养殖池之后,将鱼苗均匀的赶入池塘,保证鱼苗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池塘,不造成某一地点因为鳙鱼的数量过多而造成食物不够的情况。

三。日常管理。

鳙鱼养殖池的日产管理主要是饵料投放和病害防治。

由于投放的鳙鱼为大规格的鱼苗,所以鳙鱼的抗病性也是很高的。但是,由于是大规格、高密度的养殖,鳙鱼仍旧会患病。尤其是由于在投放鱼苗之前,有过施底肥的做法,鳙鱼就及其容易患有寄生虫病。因此,对于鳙鱼常见的寄生虫病通常是以预防为主。当然,预防寄生虫病并不是从鱼苗养殖之后才开始,在鳙鱼清塘的时候,就要时刻的小心,预防鳙鱼的寄生虫病。

鳙鱼的寄生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

清塘的时候,将塘底部的淤泥充分清理干净,烈日暴晒养殖池塘,充分的消毒。

底肥培养浮游生物的时候,也需要消毒,选择消毒杀菌过的底肥培育浮游生物。

投放之前,对于鳙鱼的鱼种要充分的消毒。消毒的程序越严厉越好。

定期的对池塘的水体消毒。当然,在水体中养入鳙鱼之后,就不适合再用生石灰消毒了。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用对鱼伤害较小的消毒剂。

水体增氧。鳙鱼由于养殖密度大,水体内氧气过少,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因此,鳙鱼池塘的增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投喂饲料合理。避免因为投喂饲料不合理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滋生寄生虫。

谈完鳙鱼的寄生虫病的预防方法之后,咱再说一说鳙鱼的日常管理。

鳙鱼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关于鳙鱼饲料的投喂。鳙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虽然,在鳙鱼入塘之前,就曾经有过底肥培养,保证鳙鱼不会因为缺少食物而发生意外。但是随着鳙鱼的逐步生长,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是跟不上鳙鱼的生长发育的。因此,投喂饲料势在必行。

虽然,鳙鱼也会食用一些水藻,但鳙鱼最重要的食物还是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鳙鱼的饲料投喂主要还是通过投放适合水体内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的有机肥来间接的投喂鳙鱼。

最初的时候,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会投放一些厩肥、堆肥或者直接是人畜的粪便。后来有投放过无机化肥。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观察发现:单一的使用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但是肥效缓慢,很限制鱼的产量;单一的食用化肥,肥效比有机肥短的多,成分也比不上有机肥,主要只能培养小型的绿藻和蓝藻,对鳙鱼的生长发育也并不理想。

现在,人们养殖鳙鱼的时候,主要投放的肥料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过后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制作而成的肥料。这种肥料含有大量的适合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能够改善水体内的水质环境,对鳙鱼的生长很有好处。

四,上市销售。

鳙鱼身上最肥美的地方就是鱼头,因此鳙鱼只有当头长到一定分量的时候才能够上市销售。现代养殖鳙鱼主要采用套养、混养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避开鱼群上市的高峰区,能够更好的获得回报。因此,笔者是不建议养殖单一的鳙鱼的。最好能和鲢鱼、草鱼等鱼类混养,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应

4. 高密度淡水养殖

1平方米(水深50-80厘米)可养殖出产5公斤左右的泥鳅。 

流水养泥鳅,还是静水养。与放养密度相关。一般流水养一立方水可放苗4㎝左右即寸苗,1000∽2000尾,或3000尾。静水一般300∽500尾左右。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5. 高密度鱼类养殖技术

亩池塘的适宜养鱼密度一般取决于鱼的类型,一般养殖常规的鱼种可亩放600-1200尾鱼苗,而养殖黄颡鱼、云斑鮰等鱼种时其放养密度可增加至1500-2000尾。

对于体型较大或者成长速度较快的鱼种来说,其养殖密度可以稍微减少一点,如果是体型较小并且生长得较慢的鱼,则初期的养殖密度可以适当增加。

例如:

青鱼 10~15尾(总重200~250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8~10尾或鳙亲鱼4~5尾。

草鱼 15~20尾(总重125公斤左右) 可搭养鲢亲鱼5~10尾鳙亲鱼1~2尾,池内螺蛳多时,搭养青鱼2~3尾 鲢鱼 15~25尾(总重60~100公斤) 可搭养鳙亲鱼2~3尾,池内水草多时可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草鱼10~15尾。

鳙鱼 10~15尾(总重75~125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1~2尾(或不搭养),池内水草多时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亲鱼10—15尾。

混养密度:

草鱼为主体混养鲢、鳙鱼,混养比例为2:1或2:2;以草鱼、团头鲂为主体混养鲢、鳙鱼,草鱼、团头鲂的比例为1:3或1:4,草鱼、团头鲂与鲢、鳙鱼的比例为1:1,鲢、鳙鱼的比例任何时候均为4:1或5:1。

鲤鱼为主体混养其他鱼的比例为6:4或7:3,鲤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体90~180尾

6. 高密度水产养殖专用复合益生菌

1、进口鱼粉13.3%、肉骨粉ll%、蚕蛹粉12%、豌豆粉5%、红薯粉7%、藻粉粉10%、熟化棉柏10%、花生柏10%、 大蒜素0.4%、高筋面粉9%,啤酒酵母粉6%、米糠3%、食盐3%、维诺虾用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2、进口鱼粉15%、面粉15%、大豆磷脂4%、豆粕20%、熟化花生粕7.6%、虾过粉12.5%、次粉15%、小麦面筋粉6%、植物油1.5%、乳酸钙0.5%、磷酸二氢钙2.6%、维诺虾用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7. 水产密集养殖

这真的不好说,因为每个人在的环境和市场都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养鱼和养虾的密度对养殖人员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与收入直接相关。从整个行业来看,高密度水产养殖将是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在当前环境下,高密度水产养殖和低密度水产养殖有哪些优势。

首先看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增加单位养殖容量的单位产量,合理利用每寸养殖水域。因为密度的增加可以在某种意义上降低养殖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鱼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在养殖过程中将其转化为综合互补的功能,使饲料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此外,养殖密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生产资本的劳动效率,从而降低劳动成本。

其次是低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相对传统,但对养殖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这种模式更适合一些新手或有特殊要求的养殖人员。据说,一些需要传统养殖方式的人因为密度低而用传统养殖方式耕作。这种模式养殖的水产品质量远远高于其他模式。

8. 湖北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

浙江省温州市观火熊类养殖基地是目前国内及亚洲最大的黑熊繁殖基地。

狗熊也称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活动范围广泛,栖息地的选择除了受到食物资源丰富度的影响之外,人为干扰更是关键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离村落远近、游憩压力等。黑熊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有垂直迁徙的习惯,夏季栖息在高山,入冬前从高地逐渐转移到海拔较低处,甚至到干旱河谷灌丛地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