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鳖冬天加温养殖温度多少呢(鳖的养殖温度)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06 03:35   点击:5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鳖的养殖温度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10—12℃时甲鱼进入冬眠,超过33℃时,寻洞“避暑”。所以,水温不要低于10度。

2. 养鳖的水质要求

1、氮化合物的组成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水中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两大类。有机氮主要是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腐殖酸等物质中所含的氮。某些藻类和微生物可直接利用有机氮。在工厂化育苗池、温室养鳖池、精养鱼池中有机氮占有较大的比例;无机氮主要有溶解氮气(N2)、铵态氮(NH4)、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分子态氮只有被水中的固氮菌和固氮蓝藻通过固氮作用才能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NH4(或NO3)。一般浮游植物最先利用的是铵态氮,其次是硝态氮,最后才是亚硝态氮。因此上述三种形式的氮通常称有效氮,或称为三态氮。亚硝态氮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有较大的毒性。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的池塘中,当总铵超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而精养鱼池在夏秋季节则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铵为0.5~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0.4毫克/升,硝态氮为0.1~2毫克/升。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0.2毫克/升,总磷超过0.02毫克/升,表明该水体已富营养化。

2、养殖水体中氮的循环池水中溶解的有机氮来自动物分泌物、动植物尸体,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先分解为氨(NH3)。氨在水中部分离解为离子态铵(NH4),两者之和称为总铵(即铵态氮)。在溶氧丰富的水体,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均属好氧性细菌)大量繁殖,铵态氮则被亚硝化 细菌氧化为亚硝态氮(NO2),亚硝态氮是很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很快氧化为硝态氮(NO3)。如果水中缺氧,则好氧性微生物受到抑制,厌氧性微生物(如反硝化细菌)大量繁殖,水中有机物分解形成的总铵不仅无法进一步氧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而且原有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也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总铵,总铵又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并逸出水面,造成氮的损失。

3. 鳖对水温的要求

甲鱼是变温动物。长期生活在水中,对水温变化的反应很敏感。

1、秋后当水温降到20℃左右时,它的活动能力降低,摄食强度也显著减弱;水温降到16℃左右时就停食;低于12℃时就钻入泥沙中冬眠,不动不吃,此时呼吸微弱,新陈代谢缓慢,依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

2、来年开春,水温上升到16℃时,开始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进行摄食。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25~30℃是甲鱼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在这温度范围内,活动能力强,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也是繁殖旺季。

3、当水温继续上升,超过33℃时,甲鱼活动能力反而下降,摄食减退,产卵基本停止。这时往往寻求阴凉的洞穴躲藏起来,其在不同季节中生活规律正如民谣中所说的:“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凉了入石洞,冬天寒冷钻深潭。

4. 鳖的生长温度

一、甲鱼的生活习性

甲鱼是冷血动物,生活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潜。秋季凉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甲鱼生活的最适水温为15~17℃,每年的4一5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甲鱼开始出水活动。4~11月是甲鱼的生长活动期,活动最频繁。从11月下旬到次年4月是甲鱼冬眠期;水温降到10℃以下时,甲鱼潜入泥沙中越冬。5~8月是甲鱼的繁殖季节,5~6龄甲鱼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甲鱼,在水温上升到20℃时即可进行交配。甲鱼的食性很杂,但主要以肉食性食物为主,喜欢吃田螺、河虾、小鱼之类的动物性饲料。

二、甲鱼的饲养技术要点

1、养殖池的建造选择日照好、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不宜过大,集体饲养在1~2亩之间,家庭饲养可小一些。池深2米左右,由池中到岸边成斜坡,坡度以1:3为好,坡面宽2米左右,并辅以15厘米左右厚度的泥沙,培植一定数量的杂草和灌木,以供甲鱼产卵。池边须用砖石砌成光面的围墙,以防甲鱼外逃。池底是水泥约应铺垫20~30厘米的软泥,供甲鱼冬季潜伏越冬。池中应经常保持水深40~60厘米。甲鱼池可用旧鱼池改建,也可以与家鱼混养,在水池中应放置木伐木板,供甲鱼休息和摄食。

2、成甲鱼的饲养投放小甲鱼苗时,要按其大小分池饲养,避免大甲鱼吞食小甲鱼。甲鱼的饲养密度一般在1平方米面积上,放养1龄甲鱼20~30只,2龄甲鱼7~20只,3龄甲鱼3~5只,4~5龄甲鱼1~3只。甲鱼食性杂,对饲料要求不高,小鱼、小虾、蚯蚓、田螺、南瓜、野菜、玉米、动物内脏及尸体和屠宰场的下脚料都可以作饲料。每天投喂两次,清晨和中午各一次,干饵投喂量应为甲鱼体重的2~5%,湿鲜饵料应提高到甲鱼体重的15%,水温在15~34℃之间,甲鱼吞食活跃,生长迅猛,应喂足饵料。具体喂量应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灵活增减。

三、疾病与敌害防治

甲鱼的适应性强,抗病力较强,一般疾病较少。但是在小甲鱼孵化后2~3个月内却容易得病,死亡率很高,常见的疾病有:

1、急性肠炎初生小甲鱼特别娇嫩,又格外觅食,若生活在不干净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病。主要症状是肠内壁发炎,肠子粘连,并有恶臭味。治疗可先用1%高锰酸钾溶液给小甲鱼消毒,接着用大蒜和四环素拌入饲料中喂食,药物用量比占饲料用量的1/1000以上。

2、表皮破损小甲鱼容易互咬致伤,从而感染水生微生物的侵害。防治时,可以适当控制放养密度,对池水定期消毒,对受伤甲鱼用万分之一的福尔马林。

3、背间肿病和肿颈病用抗生素或呋喃西林掺入饲料中饲喂。

4、钟形寄生虫病用百万分之八的硫酸铜溶液或百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药液洗浴30分钟。

5. 鳖生活温度

高温天适合钓甲鱼。

钓甲鱼最佳天气为晴天,气温25℃—30℃。生活习性鳖是以水生为主的,变温,两栖性爬行动物,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肺呼吸,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

6. 鳖的养殖环境

2-3幼龄,超过15克就可以了。如果是商业用养殖的话在脐带封口就可以饲养了,就硬币大小那么一个。如果是当宠物养的话最好是养亚成体,死亡率较低。

甲鱼的养殖技术

一、水温控制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二、饲料投喂

1.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摄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采取块状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2.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甲鱼过量摄食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或超负载,引起甲鱼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

3.饲料选择。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40%左右,饲料的投喂方法与所选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本控制的成败。通过最终的效益分析,比较优质饲料与劣质饲料的价格与综合养殖成本,我们就可以走出选择饲料光看价格的误区。

三、水质调控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1.充氧。水体充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与有害有机质的含量,要保证充氧设施的畅通。但要选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充氧,使甲鱼形成习惯,减少充氧对甲鱼的惊扰。

2.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3.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换水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换水量。

四、病害控制

稚甲入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入池前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稚甲30分钟。在甲鱼体重50克以前谨防霉菌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应增强稚甲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是预防工作的重点;甲鱼体重50~150克时谨防白点病的发生,日常消毒以溴氯制剂为主;体重50克至成甲,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 参考答案: 暂养甲鱼的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现在介绍一种用青饲料繁育福寿螺,用来喂养甲鱼的好方法。

繁育福寿螺可利用甲鱼池进行。具体做法是:向每亩甲鱼池中投放福寿螺100~200公斤,每天向池中投喂适量的菜叶、青草等青饲料,促使福寿螺繁殖。一般每100公斤福寿螺可繁殖小螺300公斤。当小螺长到一定阶段回到水底时,就成了甲鱼的美餐。在投放福寿螺的前期,仍要投喂20天的甲鱼饲料,以后福寿螺不断繁殖小螺,甲鱼的饲料就能够满足。这样,用菜叶、青草等青饲料来繁殖小螺做甲鱼的饲料,可大大降低饲养成本。但是要经常用BB粉撒在甲鱼池,经常换水。

7. 鳖水温多少度最合适

甲鱼能适应的温度从0℃--32℃左右,甲鱼的生长温度为25—30℃,℃以下食欲减退,15℃停止摄食,活动呆滞,10—12℃时进入冬眠状态。

小甲鱼最好生长在25℃--30℃的温度下,这样才能保证它有旺盛的食欲。 甲鱼饲养小常识: 甲鱼生性喜静,怕干扰,喜干净,怕脏。喜静怕脏即喜欢水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