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产养殖有机质过多怎么处理
一、由甲藻引起的红水 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 当养殖池塘的红水是由于甲藻引起时,鱼类基本不会处于严重浮头状态,更不会有泛塘的可能。但由甲藻引起的红水反映出该池塘藻相单一,稳定性不高,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倒藻。因此需要从水质管理的角度对这种池塘水质进行调节,使池塘藻相多样化。 二、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 此种“红水”多出现在8月份以后的苗种池塘中。引起这种形式的红水的单一藻相可能有多种,绿藻门的种类是最主要的。 这种水色的特点:(1)池塘水色较浓,晴天上午呈现出黑绿色,下午为红色;(2)将池塘水用烧杯打起后,与对照池塘相比呈现出浓绿色,说明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大;(3)池塘透明度异常大,通常在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非常少,氨氮、亚硝酸盐基本为0,早晚pH差值在0.5以上;(4)此种水的产氧能力较强,打起来后的瓶壁即有溶解氧气泡析出来;(5)早上鱼类活动不正常,吃食较差,上午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头;(6)在显微镜下镜检,水体藻相非常单一。 此种红水通常出现在连续晴天,气温较高时。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大,晚上耗氧严重,所以,上午容易出现浮头症状,中午和下午鱼类活动正常。考察此种池塘的水色变化异常,认为这种池塘的红水为“假红水”。 总的来说,此类池塘藻相过于单一,在遭遇突变的环境容易发生倒藻,所以需要进行及时防范,此种水质的方法处理与甲藻相水质的处理方法相同。 三、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 这种水质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1)通常发生在两个时间段,每年的4—5月份以及8—9月份。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养殖池塘垂直对流剧烈,养殖池塘容易出现急剧的缺氧导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2)池塘表观上看为红色,透明度大,通常在50厘米以上,将水打起后并非红色,为淡绿色,水色较清。(3)各种鱼严重浮头,如果补救措施不及时或不正确,容易发生泛塘;(4)池塘边和水面的浮游动物非常多,主要为枝角桡足类,分析为缺氧引起。 产生原因是由于池塘瞬间缺氧而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其红色产生的机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水中溶解态有机质、悬浮物质以及水体本身对入射光线的折射与反射;另一方面是由于池塘底质对水色的映衬。 鱼塘水质变红怎么办 1.常巡池,多关注水色 经常加注新水,当池塘水质过差时可适量换水。如水源条件不好,建议经常调节水质,平时多观察水色变化。正常水体一般早中晚有三种变化,早上水质比较淡,阳光出来后水体经过光和作用会越来越浓。如果一天中水色没有变化,长期看着是一种颜色,应进行水质改良。阳光好的天气可以使用“活力菌素”,阴天可用“藻力”进行快速改善水质。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水质的改良。 2.合理施肥 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水色和季节来决定,遵循少施多次的原则。一开始不知道投入多少量的时候,可少施肥,看水质多少天变淡,少加多减。高温季节调节到3~5天施一次肥为宜。 3.控制浮游动物的过量繁殖 池边轮虫过多不可任其繁殖。浮游动物的天敌是花鲢,一旦花鲢吃不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大量消耗池塘的藻类。当轮虫达到一定数量时,施肥所培养的藻类已经不够轮虫消耗,于是藻类越来越少。养殖的水体中70%的氧气来之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一旦藻类过少就会引起养殖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死亡。 4.适量投喂,减少池中的有机质的含量 过量的投食不断造成饵料的浪费,还很容易败坏水质,高温季节尤为明显。 处理红水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是开增氧机,泼洒增氧、解毒的药物。常用的产品有百汇的“亚硝净”+“水质解毒保护剂”、“培水解毒降氨宁”等。
2. 鱼缸水有机物过多怎么处理
鱼缸醒水的原因是,鱼缸里的水中有机物过多就会产生异味
解决此问题有几个办法:
1.加强硝化过滤,有一个强大的硝化过滤水是不会有异味的,此为根本解决异味的办法
2.多次少量的换水,常换水是解决硝化不足和NO3过剩的办法,但不适合所有的鱼
3.活性炭,活性炭有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的功能,此为短期解决办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3. 水产养殖污染问题
用藻类生物处理,不会出现污染水源的问题出现!
4. 养殖水体有机质多怎样处理
‘发生水质浑浊后的处理方法: (1)出现浑浊水先用“益水藻元”净化水质,快速絮凝和分解水体有机质和死亡藻类,降低水体有毒害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 (2)再用“底毒消”改善底质,减少底部有害物质。 (3)及时使用“绿源多肽”补充水体营养元素平衡水体营养,增加有益藻类。 (4)对于鱼体有虫或水体有大量浮游动物时,需要先用杀虫产品杀虫。
5. 水产养殖有机物太多怎么办
一、导致池塘缺氧
天然水域中一昼夜水草产生的氧气和自身消耗的氧气比例大约为1:0.9,没有水草的池塘水生动物耗氧仅占水体有机物分解氧化和浮游生物耗氧总量的约1/7,水草越多塘口缺氧程度越严重,水草呼吸耗氧量与水草总量成同比关系,但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却不与水草总量成同比关系。氧微溶于水,光合作用局限于上层水深30-50cm,因热阻力层的存在上下层不对流,上层高溶氧无法扩散打破下层水,当表层溶氧达到10mg/L饱和状态时,过多的氧气溢出水体进入空气,水体溶氧总量维持不变。
二、水草正常的生理活动缺少充足的氧气
密集的水草耗氧巨大,水体呈缺氧状态,抑制水草生长,无法有效吸收氮、磷来维持自身的生长。更为严重的长期缺氧,水草呈病态,瘦小无力,逐渐丧失生命力。池塘水草较少塘口(覆盖率低于50%,且较稀疏),全年很少见到水草死亡腐烂。因此水草腐烂根本原因是池塘缺氧,高温是其加剧因素。
三、水草过多挤占了水产生物的生存空间
虾蟹类在密集生存中间很难发现,仅栖息于水草上部和四周,有的塘口水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虾蟹类活动空间仅局限于养殖面积的30%,严重影响到虾蟹类产量的提高。
四、水草过密影响水质的改善
水草超过一定数量,因缺氧和缺少生长空间,以及平均吸收底泥中肥料相对较少,水草生长速度极慢,甚至停止生长。水草停止生长也就停止吸收氮、磷、也就无法净化水质。有的塘口即使水草很多,水质并不理想。
五、pH值昼夜剧烈变化
白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晴天中午以后pH上升到10以上,夜间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后半夜pH值低于6,高温期间一天之内的pH值变化幅度达到4,不利于水体酸碱平衡和河蟹的生长。
6. 水产养殖为什么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从贫营养湖→营养湖→沼泽→陆地的演变过程极为缓慢;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将大大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做赤潮。
7. 水产养殖有机质过多怎么处理好
1、换水。这是最省事、省成本的调水方式,还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数量。
2、杀虫。
3、使用沸石粉、活性炭等吸附剂。
4、合理控制密度,密度大了就分塘。
5、要喂饱,但也不能过量, 一般2小时内吃完就好,还要根据水质、天气、水温、虾的吃食活动、体质状况作出调整。
6、投放螺蛳。螺蛳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虾提供饵料,一举两得。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批评指正和分享经验。
8. 有机质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水产专用氨基酸含游离氨基酸10—15%、氮14—17%、磷0.3—0.8%、钾1—2%、有机质18—21%,另外还含有硅、钙、硫、镁、锰、锌等多种元素,是浮游动物、藻类优质原料。特点:起效快、持效期长,改善水质,可有效提高鱼类抗病能力,安全。
9. 养鱼水中有机物多怎么办
不要用净水器的水养鱼,因为水中有许多的有机物是水生动物所需要的。
还有氯的自来水在太阳下晒一天就可以了。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生活用水,来源方便易得,它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是淡水观赏鱼较佳的饲养用水。自来水是消毒处理后的水源,水中含过多的氯离子,不能直接用来养鱼。一般采用凉晒法,将自来水放在露天通风处,借助于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使水中残留的氯气挥发,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凉晒时间夏季24小时以上,春秋季48小时以上,冬季时间更长些。此外也可采用化学处理法,即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水中的氯气,一般每立方米水中需放2-3克或10升水中放5-6粒。大苏打使用过量或遇高温天气,水质经常白浊变质,所以应格外注意。
10. 水产养殖有机质过多怎么处理方法
1、施加除藻剂
鱼塘中会生长大量绿藻,绿藻在夏季高温天气下,由于光照强度大,它会快速繁殖死亡,然后使得鱼塘水色发暗,导致水面出现大量的泡沫,想要处理鱼塘水起泡泡,就要往水里施加除藻剂。
2、泼洒石灰水
鱼塘水起泡泡,可能是水中的细菌较多导致的,需要立即往水里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并且养殖鱼类时,最好每隔半个月更换一次清水,每次换水时可以只更换三分之一的清水。
3、捕捞死鱼
鱼塘里的鱼饲养密度较大,鱼体上鳞胶脱落较多,喂食后排泄量也会更多,使得鱼塘上出现小泡沫,并且死鱼会在水中严重腐败发臭,导致水中出现大量泡沫,需要立即将死鱼捞出,并减少饲养密度。
4、减少饵料
在给鱼类投喂饵料时,饵料投放过多,就会散开污染水质,而且饵料中会过度使用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等凝固剂,使得水的粘度增加,并且颗粒饲料会导致水质变质而出现泡沫,需要根据鱼类数量来投放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