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黑鱼用什么养殖(黑鱼的养殖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0-09 07:15   点击:306  编辑:邢逸   手机版

1. 黑鱼的养殖方法

秋苗养殖模式,有少部分养户采用,一般在7-8月份下黑芝麻(尾批苗),春节前养至0.2-0.5斤/尾,次年7-9月出鱼,12月之前清塘,可根据行情出鱼。

黑鱼秋苗养殖模式特点

投放密度为4000-5000尾/亩的黑鱼塘,配养大头鱼苗、鲫鱼苗,经8-10个月的养殖周期,亩产80000-10000斤,期间饲料系数为1.4左右,利润约为2.0-4.0元/斤。

此养殖模式避免了5月份左右的生鱼产卵期对饲料系数的影响,因此饲料系数低,而且,鱼苗便宜,高温病害防治压力小,产量高;但不足之处在于鱼苗质量参差不齐,养殖周期过长,冬季病害防治压力较大。

黑鱼秋苗养殖模式管理

在高温季节时鱼苗还小,勤换水来防病,但是需要增强鱼体质,进入冬季。冬季需搭冬棚养殖,主防幼鱼应激,需常用应激药物,注意保温,预防冻伤,次年夏季需要赶在高温病害来临前催肥、出鱼或清塘。饲料品质要好,多餐量足。


2. 黑鱼的养殖方法和密度

一、池塘条件

在选择养殖黑鱼的池塘时,面积不宜太小,需要采光良好。黑鱼属肉食性鱼,粪便极易污染水源,所以要求池塘排水注水方便,水深为1.5-2m最佳,池塘底部泥厚15-20cm(塘泥太厚会影响后期捕鱼),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池塘四周可以适量种植一些水草。

二、鱼苗投放

对于黑鱼的投放规格一般是根据市场商品鱼规格而定,目前黑鱼个体体重为0.7公斤—2.0公斤的最好销售,因此黑鱼放养鱼苗规格为每尾50克—100克最佳,放养密度需要根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每亩投放鱼苗2000尾—2500尾。同时还可以套养花白鲢鱼苗400-500尾(花白鲢投放规格必须比黑鱼大一倍以上,以防被黑鱼吞食)。

三、投饵技术

1.鲜饵料: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鲫鱼等小杂鱼为主,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有养殖户在第二鱼塘养殖草鱼和花白鲢,利用价格较低的白鲢鱼饲养黑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人工配合饲料: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饵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一般黑鱼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

四、日常管理

1.巡池: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变肥,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每天早晚巡池,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1亩)、2500px水深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全池泼洒,调节pH值,三天后,泼洒降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2.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需要每周至少三分之一换水,促进黑鱼的正常生长。

五、做好消毒及鱼病预防

1.黑鱼入塘前10~15天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保持水质清新,选用新鲜无病的饵料鱼投喂,投喂前可先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30~60分钟消毒后投喂。每隔15~20天,每亩用25~3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一次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定期用药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对捞起的病鱼、死鱼应及时深埋处理。

3.清塘:成鱼池在冬捕之后,清淤排污,彻底清塘,全面消毒。

4.黑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疮病、烂鳃病等,治疗以内外相合的方法进行,每亩可用二氧化氯100克兑水全池泼洒,药用恩诺沙星等。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3. 黑鱼的养殖方法!

养殖黑鱼,鱼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浅,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放养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同时,在池塘四周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这样,既可防止黑鱼跳出池外,又可遮阳。

  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4. 黑鱼的养殖方法视频

民间传统钓法,粗长一些的竹竿、一米左右的短线(稍粗)、黑鱼钩,挂上小青蛙; 长杆短线,有利于在水草水面钓黑鱼。


5. 黑鱼的养殖技术

场地选择:首先虑鱼池的建立,根据养殖的数量确定鱼塘的面积,可以分开多设置几个鱼塘,分开养殖。建好好就要看水质了,最好PH值是中性或者弱碱性,经常去测量PH值,否则影响黑鱼的生长以及生命;经常换水,出水口一定要设置适合的排水网,以防鱼跟着水流被排出。


鱼苗选择:鱼苗购买回来运输和和投放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鱼苗受损伤,所以鱼池在投放鱼苗前,一定要消毒处理,放置因细菌感染导致鱼苗活性不要甚至死亡,一亩地投放2000尾左右鱼苗即可,密度不宜过大。


饲料:黑鱼主要以小鱼和小虾为主食,每天投食2次左右即可,一周之后,就会出现抢食的情况,说明鱼的活性很高,可适当喂食其他饵料。


喂养管理:根据天气看水中的溶氧量,氧气不够就要增氧机来协助增加水中的氧气,不然鱼饵难以进食,活性不高,不利于生长。


6. 黑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黑鱼生命力较强,对水质要求不高,但最好是用河水养 注意换水就行。

网箱培育

(1)材料:尼成、塑料筛绢,面积1-10平方米,高0.5-0.8米,水深0.3-0.6米。

(2)网箱架设:用木或竹子制成框架,八个角固定在框架上,整个网箱可随水升降,架设在水质肥沃、饵料丰富、管理方便、避风的鱼塘中。

(3)密度:每平方米4000尾左右。

(4)投饵、日常管理相同。饲养5-6天后再分箱饲养。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

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

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

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 黑鱼能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

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pH值:黑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

黑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扩展资料:

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乌鳢是水族中的强者,它平时喜欢栖息于水草茂盛或浑浊的水底,当小鱼、小虾等游近时,它便发起突袭将这些小动物吞掉,一条0.5公斤的黑鱼能一口吞下一条二三两重的草鱼或鲤鱼。黑鱼的生命力很强,在淡水鱼类中居首位。

有人做过实验,把黑鱼放在潮湿阴凉的陆地,可活半月之久。因为一般鱼类只能吸进溶解在水中的氧,而黑鱼还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它凭借这一"特异功能",当久旱无雨,湖水即将干枯时,

它能像某些动物冬眠一样,即呈蛰伏状态,这时它尾部朝下把身体坐进泥里,只留嘴巴露在泥面以上,俗称黑鱼"坐橛"或"坐遁",这就是黑鱼的"旱眠"。这时它处于麻木状态,可持续数周,等再次来水时黑鱼便恢复正常生活。

乌鳢是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乌鳢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乌鳢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不将头露出水面。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乌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

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乌鳢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乌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亦会向他池转移,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7. 黑鱼的养殖方法及条件介绍

我们需要一些养殖技术和养殖。然后需要很大的养殖基不可以把废弃物倒入河中。这就是禁忌。


8. 黑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池塘条件

鱼池面积以10亩为宜,水深2米左右,塘埂高出水面50公分,池塘四周用竹竹篱笆或网片作为防逃墙,防止黑鱼趁雨季地面湿滑时逃逸。水源要充足,水质要清新,池水溶解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公分以上。

2、池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间隔3天后注入新水,水深1.0米,待毒性消失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3、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做好放养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养殖效果。黑鱼放养时间在7月初放养。

4、饲料投喂

黑鱼饲料分为两种,一是以小型野杂鱼为主的新鲜动物饲料,二是人工配合饲料:有浮性颗粒料、硬颗粒料和粉状配合料。目前,乌鳢人工配合饲料的组成尚未彻底解决,主要是肉食性鱼类生长需要的一种活性物质——H因子,存在鲜动物组织中,而鱼粉中不存在。

黑鱼怎么养 黑鱼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黑鱼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一、养殖技术

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黑鱼怎么养 黑鱼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4、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小杂鱼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如黄颡鱼等。投喂前,用拍击为信号,将远处的鱼集中到饵料台附近,减少饲料的浪费,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应该一勺一勺投喂,这样饲料的浪费少。投喂应做到“四定”原则,每个塘要选择3-4个投饵点。

二、注意事项

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短时间内就能将池塘水变肥。肥水会使浮游生物大量的繁殖,从而使池塘水变得缺氧。

黑鱼怎么养 黑鱼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黑鱼常见疾病

1、出血病

症状: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出现出血症状,3-4天即有大批暴死的现象;6-9月份易暴发。

防治:冬捕后要彻底清塘,饵料鱼投喂前需用食盐水消毒;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20-30毫升/米3,或用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0.5克/米3,4-6天后重复1次。口服鱼复康2号或鱼血散、鱼血康泰均可,用量按说明书使用。

2、赤皮病

症状:鱼体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特别是腹部两侧,有蛀鳍现象,鱼体行动缓慢,病鱼常漂浮于水面,体弱无力。常常继发水霉病,直至死亡。

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免伤害鱼体;消灵0.5毫克/升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如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等;口服鱼服康、鱼血康,每100千克鱼重用药250克或根据说明书使用,拌入饲料投喂,连服3-5天。

黑鱼怎么养 黑鱼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黑鱼的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黑鱼亲鱼的质量是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选择的年龄在2龄以上,体重为500-1500克的个体较适合。应当选择已达到性成熟的,身体无病无伤,个体大而生长性能好的亲鱼。

2、亲鱼配对:黑鱼亲鱼按1:1比例配对后直接放到产卵池中等待自然产卵,产卵池面积以0.1-3亩为适宜,最好池底深浅两部分深1米,浅0.3米,池内栽草或投草,透明度较大瘦水为好。

3、人工催产:黑鱼人工催产要选择性腺到Ⅳ期末发育程度,水温在25-28℃,大体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药物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鲤鱼脑垂体效果较好。

黑鱼怎么养 黑鱼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关于黑鱼的养殖技术就先讲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黑鱼的养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易的,不过大家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质方面的问题,以免影响黑鱼的生长。





9. 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注意勤换水夏秋季节每三天换一次水,春冬季节根据室温、水温灵活掌握,大约5-8度时逐步进入冬眠期。另外黑鱼能用口腔呼吸,短时间停止供氧,一般不会有事。但没有增氧不行。

成年黑鱼猎食时游速较快、且有跳跃能力,所以鱼缸要深色的以免黑鱼看到鱼缸外移动物体,快速游动撞击鱼缸至死,其次水面到缸沿要有20-50厘米的高度。


10. 黑鱼的养殖方法(饭店鱼缸内)

水质:城市里的人饲养热带鱼多用自来水,基本上属于中性水,其硬度、酸碱度都符合饲养热带鱼的要求,所以在这方面不必过多担心,但是,自来水用来饲养热带鱼时,必须除掉其中的氯气。主要方法是晾晒法、化学法。晾硒法即在烈日下晒二天,或者在缺光处晾4一6天才可使用。

化学法即用硫代硫酸钠除氯,其比例为每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钠,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换水:热带鱼不断排泄粪便,水中残留的洱料也在不断地氧化和腐烂,所有这些都会产生有害物质,使水质变环,影响热带鱼正常呼吸,使鱼患病以至死亡。

所以要经常的及时的给热带鱼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使鱼能正常地生长。换水分部分换水和全部换水。部分换水又叫“兑水”,就是用虹吸管将鱼缸底的鱼粪便、残饵料及其它污物吸出。吸水量以缸内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宜,大鱼缸则可少吸一定的比例,总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脏水吸出后,要加入同量、同温的经过晾晒或化学除氯的新水,若水温低,可加开水或用加热器将水加热至缸里水温为止,再将新水兑入缸内。兑水的次数以秋冬季每周二次为宜;春夏季每周三次为宜。

全部换水是缸里污物较多,水草和底沙需要重新清洗时所应进行的,全部换水应将鱼缸里所有设备全部取出,将水草拿出,将鱼全部捞出,暂时放在与原水同温的其它容器里,用海绵或沙布将缸壁及缸底擦洗干净,然后将水全部吸出。必要时再用少量浓盐水清洗一遍、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底沙及水草都应清洗一遍,底沙最好用浓盐水洗一遍,然后冲净,再重新装缸。加入新水后要等二至三天再将鱼重新放进缸里,即使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最好也不要立即将鱼放进去,以免新水对鱼刺激太大而发生意外。全部换水的次数以三至四个月一次为宜,但若水质发生变化则应随时换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