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美对虾养殖技术淡水怎么调水,养殖池如何建造
净化水质用“光合菌”,防病抑菌用“乳酸菌”、“丁酸梭菌”等。养虾期间及时换水可以减少池塘有害物质积累,注意做到养殖前期尽量不进水,养殖中期少排少进,调水抗逆,养殖后期快排慢进。蓝藻比较多时泼洒药物防治。另外,不定期的施用有益活菌,可以提高水体环境的分解净化能力,促进池塘营养元素的循环。
一、南美对虾养殖技术淡水怎么调水
1、可用“光合菌”净化水质,防病抑菌可使用“乳酸菌”、“丁酸梭菌”以及“蛭弧菌”等,注意产品之间的搭配与交替使用。
2、换水是减少池塘有害物质积累的简单方法,但是换水往往容易令池塘原有的水体环境剧烈变化,注意防止对虾应激以及水质的变化,养殖前期不排少进,尽量不进;养殖中期少排少进,调水抗逆;养殖后期快排慢进,补充维生素、钙等。
3、池塘污染物质一般分为难溶有机物和溶解有机物两类,难溶有机物在干塘时清理干净,对于溶解有机物的处理可使用氧化类产品配合活菌产品分解处理。
4、如果池塘蓝藻比较多,需要在蓝藻集中的地方泼洒杀藻药物,杀灭蓝藻,注意泼洒对南美白对虾刺激小的药物。
5、在养殖对虾的期间不定期施用有益活菌,可以提高水体环境的分解净化能力,促进池塘营养元素的循环。
二、南美对虾养殖池如何建造
1、南美对虾养殖池塘面积5-7亩为宜。若为长方形,长宽比不应大于3:2,池深2.5-3米,养殖期保持水深2米以上。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要求池底积水可自流排干,以利晒池和清洁处理池底。
2、养殖池底及池壁要求不渗漏水,如有渗漏必须加防渗漏材料,池底和池壁可以铺设塑胶膜。
3、排水设施可用排水闸或使用管道,圆形虾池也可在池中心建排水设施。
4、养殖池进水通常采用管道或渠从池坝上进水,紧贴池壁修导流槽,以免冲刷堤坝。养殖池进水口处设两道闸槽,一道用以设滤水网,另一道设挡水板。
二、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有哪些
1、选址:养殖南美白对虾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池塘,并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
2、饲喂:养殖期间要提供鱼浆、贝类等饲料,并向池塘泼洒肥料,提高浮游生物的数量。
3、消毒:在池水颜色变深后,要加入沸石粉,调节池水颜色。
三、南美白对虾60天能长多大,附养殖技术
在生产中,培育60天左右,南美对白虾可以长至83尾/kg,培育100天左右,可以长至30尾/kg。在盐度为20-40、水温为30-32℃,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至捕捞为止的180天里,南美白对虾的平均重量可以达到41g/尾,体长可从1cm增加到14cm左右。
一、南美白对虾60天能长多大
1、南美白对虾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完成变态和发育至仔虾期大约需要10天,仔虾期后,再培育12天左右,体长可以达到1.1-1.2cm左右。在生产中,培育60天左右,南美对白虾可以长至83尾/kg,培育100天左右,可以长至30尾/kg。
2、在盐度为20-40、水温为30-32℃,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至捕捞为止的180天的时间里,南美白对虾的平均重量可以达到41g/尾,体长从1cm增加到14cm左右。
3、体长为1-6cm的时候,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体长为6-8cm的时候,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有所下降。体长为8cm以上的时候,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又开始加快。
4、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与水体溶氧量、水温、盐度、养殖密度、水质、饲料投喂等因素有关。
二、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1、池塘处理
(1)放养前,将池塘底部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
(2)在放养前20-30天左右,每亩池塘使用7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然后进水20-40cm深(需要用60目筛绢网进行过滤),每亩池塘施加300-500kg腐熟粪肥进行肥水。最后继续进水,在放养虾种之前,将水位提高至50cm以上。
2、放养
(1)规格为1-1.5cm的虾苗,如果目标产量为100-200kg,每亩放养0.5-1.5万尾。如果是半精养池,每亩放养1.5-2万尾。如果是精养池,每亩放养3-5万尾。
(2)一般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晚上或者是阴雨天气进行放养,同时水温差不宜过大。
3、投喂
(1)一般情况下,在饵料中,动物性饵料占40%左右,植物性饵料占60%左右。
(2)体长为1-4cm的时候,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5%左右。体长为4-7cm的时候,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0%左右。体长为7-10cm的时候,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5%左右。体长为10-11.5cm的时候,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5%左右。
4、管理
(1)水色以黄绿色或淡绿色为宜,透明度保持在35-45cm左右。
(2)水体ph控制在7.8-8.6之间,同时保持水中钙、镁、磷等离子处于较高浓度,有利于对虾脱壳生长。
(3)养殖前期(前30天)的时候,一般只加水,不换水,每次加水5-10cm,直至水位正常。养殖中后期的时候,适当换水,每次换水量不宜超过20%,并且在换水后,需要重新调整ph。
(4)及时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溶氧量在4-5mg/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