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泥池养殖泥鳅(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2 13:41   点击: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 泥鳅养殖可以用水泥池吗

可以。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

3. 泥鳅养殖池建设

首先用架管离水面50公分高搭棚架。用方铁管焊接能承载人走路的重量。再铺塑料圆孔网。四周上方用铁丝或塑料网包围就可以了。因为鹅的粪便会掉进养殖池,所以一定要控制水质。

4. 水池养泥鳅的技术

泥鳅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宽为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一个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5. 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要求

一定要用泥土,而且向阳背风。

要防止底部有沙,和水里沙含量太多,因为如果沙多了会让泥鳅皮肤受伤,最后死亡。

养泥鳅要在环境无污染区域养、水需活水、防钻洞跑用砖排齐镶入土中50厘米搭埂做到自然状态。密度亅弭料、温度、水深、繁殖都需探索。泥鳅与鳝一样需活食、养蝇蛆喂较好、池尽量做到水深不一、仿自然环境

6. 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水泥池饲养泥鳅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目前养殖专业户比较热衷的方法,下面介绍建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1、选准地方建好池。鱼池要选择向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地方,大小根据现场实际可自行决定,用砖或石砌成,要求池深要求一米以上,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消毒后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种饲养。因为泥鳅好动,在建池时,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窜逃。

2、选准时机放好种。在利用水泥池养殖时,所谓的佳期有两类,一是市场供求,另一类是泥鳅生长期,每年的“夏至”是养殖投放最佳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种量可按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泥鳅的繁殖季节是每年4-8月,每尾怀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产,每尾泥鳅注射2-3个青蛙垂体,在水温20-25℃时,经过24小时后即可产卵。可以用棕叶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约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万尾鱼苗每天喂鸡蛋一个,研碎后调成汁投喂。每天换水两次,10天后放入鱼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单养,可作为第二年饲养的鱼种。

3、勤于管理细观察。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虑泥鳅饮食,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者蚯蚓都可作饵料。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每天投喂饲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饵料时应沿池分散撒。防止鳅鱼抢食残斗。也可适当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切莫过多过频。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查池,看水质新鲜度,如果池水呈现茶褐色或黑褐色,泥鳅就不断浮上水面吞吸空气,说明水质已老化,应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时换水。

rn本文来自: 新民水产养殖网(www.shuichan168.com)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shuichan168.com/ni/1499.html

7. 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

养殖泥鳅没必要建饵料台,如果想观察泥鳅进食情况,就弄一个正方形(用管子接)放在水里漂着,里面洒些浮料就知道了。

因为泥鳅饲养是全池喂的,不是固定一个地方进食的哟

8. 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规范

不可以!水泥池里面含有水泥,随着时间推移,水泥会逐渐凝固,这样里面的泥鳅无法存活。泥鳅一般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比如稻田、坑塘的淤泥中。

水泥池虽然也属于阴暗潮湿环境,但水泥含酸碱度,破坏泥鳅的生存环境。养殖泥鳅最好在稻田周围!

9. 水泥池泥鳅高密度养殖技术

泥鳅市场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也比一般的水产养殖高,但是养殖泥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我们在养殖泥鳅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在这个温度内泥鳅的活跃度高所以摄入的食物多,它就能快速生长。

2、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二至三龄的泥鳅性成熟,水温在二十五度左右为最佳,四到九月都可以繁殖,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是盛产期。

3、日常管理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在暴风雨期间,塘基或田埂单薄处最容易逃鱼,因此,在放养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实,在雨季要加强巡视,如发现有裂缝处要及时填补。在进排水口要加固栏栅,以防鱼逃逸。同时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出内涝水。

10. 室内泥鳅养殖池该怎么建

1、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

2、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3、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到4厘米的鳅种50~60尾。

4、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5、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6、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