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赤松茸的种植栽培技术(南方稻田种植赤松茸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17 00:00   点击:22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南方稻田种植赤松茸技术?

       1、场地选择

       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土质肥沃、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稻田种植,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赤松茸喜半遮阴的环境,宜选择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阴的稻田栽种。

        2、栽种时间

        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最适气温是15~26℃,从播种、出菇至收获结束需4~6个月,以水稻收获稻草晒干后就播种较好。

        3、整地作畦

        在栽培稻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主要是防止雨后积水。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取一部分土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厘米,宽90厘米,长150厘米,畦与畦间距离40厘米。

        4、场地消毒

       在整地作畦完成后尚未建堆之前应进行场地的消毒,可在畦上泼浇1%的茶籽饼水,防止蚯蚓危害,在畦上和四周喷敌敌畏。

        5、材料处理

        播种前稻草、秸秆需浸水2天,或者铺畦后充分浇水。在高温天气原料应经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6、堆制菌床

       堆制菌床最重要是把稻草压平踏实,草料厚度20厘米,最厚不得超过30厘米,也不要少于20厘米。每平方米用干草量20~30公斤,用种量600~700克。堆草时第一层堆放的草离畦边约10厘米,一般堆3层,每层厚约8厘米,菌种掰成鸽蛋大小,播在两层草之间。播种穴的深度5~8厘米,采用梅花点播,穴距10~12厘米。增加播种的穴数,可使菌丝生长更快。

       7、科学管理

       料温高过30℃时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畦面干燥时也应喷水以保湿,要求雾状水使覆土层湿润而水不进入料内为准。气温10℃以下和雨天应盖膜,播后4~5天菌丝开始萌发,土层内菌丝开始形成菌束,扭结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应注意畦面的湿度,使小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让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喷水掌握少喷勤喷,有水分即可。从小菌蛋到成熟期一般需5~10天。

        8、采收加工

        采菇时用左手压住物料,右手指抓住菇脚轻轻转动再向上拔起,经10~12天又开始出第二潮菇,可连续培养4~6潮菇。

二、赤松茸北方露天种植时间?

赤松茸适宜在每年秋季的9月份时种植,种植赤松茸时,需要为其选择富含丰富腐殖质的土壤,再往土壤上放置由稻草和秸秆发酵制作成的培养基,然后把赤松茸的菌株接种至培养基上,并且定期向赤松茸喷洒水分,使其快速出菇。

赤松茸怎么种植

1、种植时间

赤松茸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秋季的9月份,因为此时的温度在30度以上,且光照和湿度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赤松茸的出菌率,使其产量提高,而且赤松茸从播种、出菇和收获结束需要4-6个月。

2、土壤条件

赤松茸适宜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种植赤松茸时,需要先对土壤喷洒除虫药剂,消灭土壤中中的病菌和害虫,再往土壤上堆放培养基,可以使用稻草、木屑、过磷酸钙和秸秆混合发酵而成,有助于赤松茸旺盛生长。

3、种植方法

种植赤松茸时,需要将其菌丝接种至培养基上,并且要覆盖一层塑料遮阳网,为赤松茸遮光,以免其生长不良,而且要往土壤上方覆盖一层草帘或者塑料薄膜,使土壤中的温度恒定,促进赤松茸快速出菇。

4、饲养管理

养殖赤松茸时,需要在培养基温度超过30度时,揭开保暖物,为赤松茸通风换气,并向其四周喷洒水分,降低环境的温度,且播种4-5天后,赤松茸就会出菌了,等待其菌丝全部露出培养基表面后,就要将薄膜完全揭开。

三、广东赤松茸种植技术?

广东赤松茸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如果您想进行种植,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技术:

1. 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土地时首先要选在清洁、通风、光照良好、排水性好的山坡地里。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搭建相应的温室和遮阳网。

2. 孢子菌种:选用优质的菌种进行种植,购买时要选择口感好、产量高的菌种。

3. 栽培土壤准备:广东赤松茸生长环境要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以及通气性好。将腐熟的有机物和菌棒混合成生产的基质,并加入适当的石灰粉和石膏。

4. 处理菌棒:菌棒是菌丝生长的载体,需要在种植前进行处理。将菌棒浸泡在温水中,在冷水中冲洗干净,然后晾干放在干净的地方备用。

5. 繁殖种植: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菌丝培育和扩大,然后用喷雾器将稀释好的菌种喷洒到菌棒上,确保每个孔洞都喷到菌种。

6. 环境控制: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7. 采收处理:在合适的时候逐个采摘野菌,加工处理,可以制成干货、酱菜、罐头等。

需要注意的是,赤松茸的种植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投入一些人力和物力,并且与本地的气候环境有关。在进行种植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生产规划。

四、大棚赤松茸如何种植?

赤松茸可广泛利用木屑,稻草,稻壳,玉米芯,玉米杆,蔗渣,农

作物废料,树叶等。生产中辅料可少量添加,如麸皮,畜便等。

2、温度问题

赤松茸属典型的低温发菌,中温出菇菌类。发菌适温15-25℃,出菇适温15-20℃。好气性强,喜欢偏湿环境出菇,湿度太大根部亦会发生病害。

五、赤松茸种植铺料发酵大概多长时间?

20天

选用木屑、玉米芯、稻壳等原料混合发酵制成培养料,然后浇水发酵20天左右,散热后用于栽培。培养料配方:木屑50%,玉米芯30%,稻壳20%。

播种前,培养料需浸水2天,或铺畦后充分浇水。高温天气,原料应经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六、南方种植赤松茸技术?

一、赤松茸基本介绍

赤松茸是口蘑科、口蘑属的野生食用菌,学名为大球盖菇,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该菇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

人工培育的赤松茸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唇齿留香,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包含所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其它氨基酸共17种。

二、赤松茸栽培技术

1、准备培养基

选用稻草、稻壳、木屑等混合发酵制成培养基,散热后用于栽培。

培养基的配方有:

(1)、稻草90%,稻壳10%;

(2)、稻草80%,木屑20%;

(3)、稻草40%,玉米秸秆40%,稻壳10%。

播种前稻草、秸秆需浸水2天,或者铺畦后充分浇水。在高温天气原料应经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2、播种

选择合适的种植场地,种植前进行整地、消毒,然后按照一定距离播种。

场地宜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阴的地方,最好是在土质肥沃、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上种植,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

在栽培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地块清理杂草后用旋根机进行旋根以利于作畦,畦宽45-50厘米行宽60-80厘米。

以冬闲田进行陆地栽培或者用塑料大棚进行设施栽培,为创造大红菇的半遮光的生态环境,可在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或者种植蔓生植物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根据气候变化以及出菇情况进行通风管理。

在整地完成后可以泼浇1%的茶子饼水或者辛硫磷进行杀虫、预防虫害。如果选用山地作菇场,必须撒用灭蚁灵、白蚁粉等灭蚁。

然后在畦内铺一层20厘米厚经过浸泡处理的秸秆,不要超过30厘米厚也不要低于20厘米,成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80厘米的人行沟道。把秸秆压平踏实,再在秸秆上铺一层经过预湿的稻壳,厚5厘米,把菌种掰成鸡蛋大小放在稻壳上进行播种,采用梅花形或三角形点播,距离10-12厘米。

每平方米用秸秆10-15千克,用种量0.6-0.7千克。

3、其他管理

赤松茸生长期间还需做好温度、湿度的管理,长成后及时采收加工。

当料温高过30℃时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畦面干燥时也应喷水以保湿,要求雾状水使覆土层湿润而水不进入料内为准,气温10℃以下和雨天应盖膜。

七、赤松茸最好的种植方法?

1、场地选择

宜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土质肥沃、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上种植,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赤松茸喜半遮阴的环境,宜选择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阴的场所栽种。

2、栽种时间

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最适气温是15~26℃,从播种、出菇至收获结束需4~6个月。以水稻收获稻草晒干后就播种较好。

3、整地作畦

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主要是防止雨后积水。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厘米,宽90厘米,长150厘米,畦与畦间距离40厘米。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以便于果园管理。

八、赤松茸无土栽培技术吗?

赤松茸可以进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技术要点如下:

赤松茸可广泛利用木屑,稻草,稻壳,玉米芯,玉米杆,蔗渣,农作物废料,树叶等。生产中辅料可少量添加,如麸皮,畜便等。赤松茸属典型的低温发菌,中温出菇菌类。发菌适温15-25℃,出菇适温15-20℃。好气性强,喜欢偏湿环境出菇,湿度太大根部亦会发生病害。

赤松茸的生产模式主要有:

a:林下出菇模式;

b:冬暖大棚模式;

c:反季生产模式。

具体那个模式更好,可以说那个模式都可以成功,但是那个模式做好都不容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