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松茸种植方法?
1、建堆翻堆
种植松茸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建堆,建堆所用的材料可以是甘蔗渣或者是玉米杆儿、木屑、麦秆、稻草都可以,其中最好的就是甘蔗渣,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以上我们说的那些材料代替。在种植之前要在里面加入适量的腐熟肥和化肥,给松茸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然后将它们堆积到一起静静的等待这些东西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每四天翻一次面,总共需要翻五次,这样可以使里面的养分发酵得更加充分,制作出来的养料质量才好,使我们能种植出好的松茸。
2、进料铺床
当翻料结束之后开始进料铺床,简单来说就是把制作好的养料均匀的铺撒在培育床上,养料的厚度保持在20厘米。在培育之前将培育室内的温度调高一些保持在50度,然后将养料充分的发酵等待两天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3、播种管理
如果是室内栽培松茸的话,我们只需要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养料床上覆盖一层浅土即可,如果是室外培育我们在撒好种子之后还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起到保温保水保肥的效果。室内种植的话要注意一下通风,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给松茸更好的生长空间。
4、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松茸出土时我们要做的准备,这个时期很重要,一些小细节就有可能导致松茸减产。从播种到出菇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时候松茸就会渐渐的生长出来,为了使松茸更好的生存,我们要在育苗床上及时浇水,之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两天后揭开。当松茸长到三厘米的时候就要停止浇水。控制好室内温度,将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做好通风工作,然后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松茸采收。
5、病虫害防治
松茸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如果管理不当的话还是有可能感染一些病害的,我们平时的时候要加强对于松茸的管理,定期的给培育室消毒,如果有松茸感染了病虫害要摘除掉,避免传染
二、松茸的养殖方法和配方?
一是,40%稻草、40%玉米秸秆、10%的稻壳;二是,稻草90%,稻壳10%。种植赤松茸的原料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种植了。在种植使用到原料时有一些需要提醒的地方。比如在播种之前,需要提前两天把原料浸泡水。如果是遇到高温天气,则原料应该经过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之后散热再用来栽培。
松茸的种植方法
1.建堆
种植松茸时,可以选择玉米秆,甘蔗渣或稻草。然后可以加入适量的化肥或复合肥,搅拌均匀后堆放在一起。大约7天后,让它们发酵。可以在4到5天内再次转动它,每转大约相隔3到4天。如果你转五次,大约一个月,材料充分发酵后,就可以用来种植松茸了。
2.铺栽培床
把加工好的养分铺在栽培床上,铺好,然后把油漆的厚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然后栽培松茸。将松茸的大棚温度调整到50~60度,使营养成分进一步发酵。万不能急躁,过两天就可以播种了。
3.掌握播种方法
种植时,可以将木耳的种子撒在栽培床上,然后撒上一层薄薄的土。如果在户外种植松茸,应在铺好木耳后盖上一层薄膜,然后注意保持蘑菇的温暖。如果在室内种植松茸,需要保持通风,这样可以保证室内外温湿度的平衡,让松茸长得更好。
三、松茸种植方法?
1、基质:种植松茸可以将甘蔗渣或者是玉米杆儿、木屑、麦秆、稻草作为基质,种植前需要在基质中施加足量的有机肥。
2、铺料:种植前需将基质均匀地撒在培养床上,厚度在20厘米左右。
3、种植:将松茸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基质上,然后盖上一层薄膜,最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即可。
四、赤松茸种植条件?
一、赤松茸基本介绍
赤松茸是口蘑科、口蘑属的野生食用菌,学名为大球盖菇,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该菇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
人工培育的赤松茸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唇齿留香,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包含所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其它氨基酸共17种。
二、赤松茸栽培技术
1、准备培养基
选用稻草、稻壳、木屑等混合发酵制成培养基,散热后用于栽培。
培养基的配方有:
(1)、稻草90%,稻壳10%;
(2)、稻草80%,木屑20%;
(3)、稻草40%,玉米秸秆40%,稻壳10%。
播种前稻草、秸秆需浸水2天,或者铺畦后充分浇水。在高温天气原料应经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2、播种
选择合适的种植场地,种植前进行整地、消毒,然后按照一定距离播种。
场地宜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阴的地方,最好是在土质肥沃、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上种植,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
在栽培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地块清理杂草后用旋根机进行旋根以利于作畦,畦宽45-50厘米行宽60-80厘米。
以冬闲田进行陆地栽培或者用塑料大棚进行设施栽培,为创造大红菇的半遮光的生态环境,可在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或者种植蔓生植物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根据气候变化以及出菇情况进行通风管理。
在整地完成后可以泼浇1%的茶子饼水或者辛硫磷进行杀虫、预防虫害。如果选用山地作菇场,必须撒用灭蚁灵、白蚁粉等灭蚁。
然后在畦内铺一层20厘米厚经过浸泡处理的秸秆,不要超过30厘米厚也不要低于20厘米,成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80厘米的人行沟道。把秸秆压平踏实,再在秸秆上铺一层经过预湿的稻壳,厚5厘米,把菌种掰成鸡蛋大小放在稻壳上进行播种,采用梅花形或三角形点播,距离10-12厘米。
每平方米用秸秆10-15千克,用种量0.6-0.7千克。
3、其他管理
赤松茸生长期间还需做好温度、湿度的管理,长成后及时采收加工。
当料温高过30℃时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畦面干燥时也应喷水以保湿,要求雾状水使覆土层湿润而水不进入料内为准,气温10℃以下和雨天应盖膜。
五、鲜松茸的种植方法?
松茸种植方法
1、建堆翻堆
需要用到甘蔗渣、或者玉米秆或麦秆、木屑以及稻草或茅草。然后加入适量的牛粪之类的以及少量的化肥,搅拌均匀堆在一块儿。大概一周之后翻一次,利于发酵。而后每间隔三四天翻一次,让整个养料保持良好的状态。
2、进料铺床
将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育床上均匀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即可。环境温度可以调至50-60度。
3、播种管理
室内种植直接铺料后盖土就行,室外的话需要加盖一层薄膜,起到保温效果。室内我们要不定时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室外需要每隔三天左右揭一次膜进行通风。
4、出菇管理
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通风,一般是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松茸可以采收。
种植松茸并不简单,需要很好的耐心和培养技术,所以建议大家多去研究一下细节再决定。
六、松茸种植技术?
种植方法如下:
一、建堆翻堆
种植松茸第一步就需要建堆,最好是使用甘蔗渣作为建堆所用的材料,要是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麦秆或者玉米杆、稻草以及木屑或者是茅草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的话是没有很多养分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往里面添加适量的化肥和少量的牛粪之类的恶,进行均匀的搅拌,然后把他们堆放在一起,等到七八天以后,我们要把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对于养料的发酵更有利,等再过五六天还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也是间隔三四天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养料充分的进行发酵,才能制作出质量更加好的养料。
二、进料铺床
五次翻料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就是把已经处理好的养料均匀的房在培育床上,并且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大约二十五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最后还要把培育室里面的温暖调到六十度左右,可以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过去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松茸也是一样需要先进行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三、播种管理
如果在室内种植的话我们要把菌种均匀的撒在已经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再用一层薄土进行覆盖即可,如果是在室外进行种植的话,我们把菌种撒好以后还要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室内的话我们要不定时的进行通风,室内需要保持一个空气流通的状态,在室外的话隔个两三天左右就要掀开薄膜进行通风,这样做就是为了可以保持室内外的湿度以及温度,才能让松茸菌生长的更加好。
四、出菇管理
我们在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就可以准备出菇管理,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以后的五十天左右,松茸菇就会慢慢的生长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往育苗床上进行浇水,在覆盖上一层薄膜进行保湿保温,两天以后掀开,等到它生长到有三四厘米左右就不需要进行浇水了,避免松茸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把室内的温度还有室外的温度控制好,最好温度控制在二十八度左右,并且每天最少要通风两次,一般是晚上的六七点和早上的七八点左右,一直要持续到松茸可以进行采收的时候停止。
五、病虫害防治
虽然松茸菌的抗病能力是非常不错,但是不代表没有病虫害,有时候会因为管理不当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一定要多注意细节上的问题,也要注意通风,如果发现有松茸菌发生病虫害就要及时的拔出,还要进行消毒。松茸菌经常会有菇娥、菇蝇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都是会影响到松茸菌质量的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人工杀死。
七、松茸人工种植怎么种?
1、建堆翻堆:种植松茸首先就需要建堆,那么建堆所用的材料最好就是能够有甘蔗渣就好了,如果没有我们就可以选用玉米秆或麦秆、木屑以及稻草或茅草都可以,但是单单这些是没有多大的养分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往里面加入适量的牛粪之类的以及少量的化肥,搅拌均匀,然后将他们堆在一起,等到一周左右,我们需要将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有利于养料发酵,等再过四五天又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的时间间隔大概也就是三四天左右,这样可以是养料充分的发酵,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好质量的养料。
2、进料铺床:等到五次翻料结束之后就要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将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育床上均匀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即可,最后就是将培育室的温度调到五十多六十度左右,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也是一样的需要先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3、播种管理:如果是室内种植我们只要将菌种均匀的洒在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用一层薄土掩盖即可,但是如果是室外种植,我们将菌种撒好之后还需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这样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室内我们要不定时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室外需要每隔三天左右揭一次膜进行通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室内外的温度以及湿度,能够让松茸菌更好的生长。
4、出菇管理:出谷管理也就是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准备了,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由可能导致它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后一个半月左右,松茸菇就慢慢的长出来了,这时我们要在培育床上进行浇水,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两天之后揭开,等到它有三四厘米的时候就不能浇水了,不然松茸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控好室内以及室外的温度,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并且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通风,一般是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松茸可以采收。
5、病虫害防治:松茸菌的抗病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也不排除有时应为管理不当造成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要多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注意通风,并且如果有入害的松茸菌要及时的拔除,并且进行消毒处理,而松茸菌它经常会有菇蝇、菇娥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这些主要是影响松茸菌的质量,我们可以在室内照射喷灯。
八、“松茸”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松茸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的回答;学名;黄花松茸,这种食用菌是纯野生,对生长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它生长适宜气候是昼夜温差大,干湿差度较大,接收散射光,靠松树毛细根瘤和松树花粉落地结合先形成菌丝体,再经过适宜生长条件下菌丝体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具有生长迅速,应激反应强烈等特点,它是我国最优秀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我的家乡今夏在多次强降雨的影响下, 雨量比较充沛富足,让黄花松茸获得了大丰收,农民朋友们获得了相当高的收益,现正在加紧采收凉晒出售上市!我的回答到此为止吧,下面我发几张有关黄花松茸的图片供大家欣赏
九、枞松菌的种植方法?
一、配料: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 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