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松茸的种植方法?
松茸种植方法
1、建堆翻堆
需要用到甘蔗渣、或者玉米秆或麦秆、木屑以及稻草或茅草。然后加入适量的牛粪之类的以及少量的化肥,搅拌均匀堆在一块儿。大概一周之后翻一次,利于发酵。而后每间隔三四天翻一次,让整个养料保持良好的状态。
2、进料铺床
将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育床上均匀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即可。环境温度可以调至50-60度。
3、播种管理
室内种植直接铺料后盖土就行,室外的话需要加盖一层薄膜,起到保温效果。室内我们要不定时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室外需要每隔三天左右揭一次膜进行通风。
4、出菇管理
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通风,一般是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松茸可以采收。
种植松茸并不简单,需要很好的耐心和培养技术,所以建议大家多去研究一下细节再决定。
二、南方松茸与北方红松茸的区别?
北方红松茸主要产于长白山区,长白山松茸由于纬度、温度、无霜期、年平均温度、土壤、降雨量等自然条件的优越,使其生长期大大长于“南松茸”,而产量却远远低于“南松茸”,因此,在营养成份和含量、口感、外形、长度等方面均远远超过“南松茸”。 “北松茸”具体说就是长白山松茸,颜色洁白、质地柔韧,香气更浓郁。“南松茸”水分大,较潮湿,易腐烂变质,香气不浓,保管不易,成本高。因此,“南松茸”的市场价格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均低于“北松茸”。
三、松茸种植方法及管理?
松茸种植方法是什么
种植松茸必须要建堆,一般选择玉米杆或者是甘蔗渣,然后在里面加入基肥搅拌均匀,等到是发酵之后,五六天翻一次,然后三四天翻一次,翻五次左右就可以种植松茸了,种植松茸的时候,需要把松茸种子放到培养床上,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层薄土,注意保温。
松茸种植注意事项
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种植时间也会略有差别,一般在长江以南地区,春秋两季都可以种植,春季种植松茸的时间在二月到三月,秋季种植时间在七到八月,北方地区温度很低,种植松茸需要保暖,东北地区种植松茸,是在4-5月种植。
四、松茸怎样种?
一、建堆翻堆 种植松茸第一步就需要建堆,最好是使用甘蔗渣作为建堆所用的材料,要是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麦秆或者玉米杆、稻草以及木屑或者是茅草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的话是没有很多养分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往里面添加适量的化肥和少量的牛粪之类的恶,进行均匀的搅拌。 然后把他们堆放在一起,等到七八天以后,我们要把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对于养料的发酵更有利,等再过五六天还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也是间隔三四天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养料充分的进行发酵,才能制作出质量更加好的养料。 二、进料铺床 五次翻料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就是把已经处理好的养料均匀的房在培育床上,并且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大约二十五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最后还要把培育室里面的温暖调到六十度左右,可以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过去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松茸也是一样需要先进行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三、播种管理 如果在室内种植的话我们要把菌种均匀的撒在已经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再用一层薄土进行覆盖即可,如果是在室外进行种植的话,我们把菌种撒好以后还要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 室内的话我们要不定时的进行通风,室内需要保持一个空气流通的状态,在室外的话隔个两三天左右就要掀开薄膜进行通风,这样做就是为了可以保持室内外的湿度以及温度,才能让松茸菌生长的更加好。 四、出菇管理 我们在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就可以准备出菇管理,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以后的五十天左右,松茸菇就会慢慢的生长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往育苗床上进行浇水,在覆盖上一层薄膜进行保湿保温,两天以后掀开,等到它生长到有三四厘米左右就不需要进行浇水了,避免松茸的质量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把室内的温度还有室外的温度控制好,最好温度控制在二十八度左右,并且每天最少要通风两次,一般是晚上的六七点和早上的七八点左右,一直要持续到松茸可以进行采收的时候停止。 五、病虫害防治 虽然松茸菌的抗病能力是非常不错,但是不代表没有病虫害,有时候会因为管理不当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一定要多注意细节上的问题,也要注意通风,如果发现有松茸菌发生病虫害就要及时的拔出,还要进行消毒。松茸菌经常会有菇娥、菇蝇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都是会影响到松茸菌质量的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人工杀死。
五、红蘑能种植吗?
红蘑,属于野生食用菌,人工培育真菌,需要找到合适培养基;故无法人工种植。
红蘑,也叫松树伞,学名血红铆钉菇,中国东北地区别名红蘑、红松蘑、松树钉。以野生为主,人工无法种植,红蘑主要生于松树林中地上,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群生、散生或单生。
六、松茸适应多少温度种植?
松茸菌丝在8℃开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4℃,32℃停止生长。松茸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临界温度为19℃。
当松茸菌丝达生理成熟后,如果地表5~10厘米处能维持4~5天19℃以下低温,松茸原基可顺利分化。在此基础上如果低温持续15~20天,子实体会大量发生;
七、红松茸的栽培技术?
选用稻草、稻壳、木屑等混合发酵制成培养基,散热后用于栽培赤松茸;在播种前稻草、秸秆需要进行2天浸水,在高温天气原料需要经过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之后在用于栽培;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种植,在种植前进行整地、消毒处理,然后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种植;在赤松茸在生长期间还需要做好温度、湿度的管理。
八、野松菌种植方法?
一、野生菌栽培技术
首先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出菌种,分离后进行培养,培养温度大概在25℃获得一级种。
然后进一步制备出二级种和三级种,有了菌种之后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根据野生菌品种,通过模仿出菇时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菌类培育,特别要注意对温度和湿度的科学管理。
二、野生菌的好处
野生菌由于生长的气温、日照、地势、周期等自然条件,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含量高,铜、锌等微量元素的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野生菌所含的元素也不尽相同,例如红菇,野生的红菇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补血作用,长期食用不仅可以补身,还可以养颜。
三、野生菌人工栽培品种
中国已成功栽培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杏鲍菇、白灵菇,松茸,牛杆菌等。
野生菌品种较多,还有很多品种的人工栽培技术在摸索当中,我们在野外发现野生菌时也要注意辨别其是否有毒,不要随意采集不认识的菌类食用。
九、名贵珍稀菇菌常识中虎奶菇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如何?
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又名核耳菇、菌核侧耳、茯苓侧耳、虎奶菌、南洋获苓,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的珍稀食用兼药用真菌。营养价值:虎奶菇的菌核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麦芽糖、油酸、硬脂酸等。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含16%以上)、多糖、游离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以及钾、钙、镁等元素。 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等记载虎奶菇子实体及菌核具有治疗胃病、哮喘、高血压等疾病的药效;最新研究表明其含虎奶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等多种功效。医用功能:有治疗胃痛、便秘、发烧、感冒、水肿、胸痛、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药效,并能促进胎儿发育,提高早产儿成活率。也有报道,虎奶菇菌核能入药,外敷有治疗妇女乳腺炎之效,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抚州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员江江在抚州临川地区野外采的虎奶菇。经过5年多的时间驯化培育出的食用菌新品种(临川虎奶菇-1号)。 2005年2月,社长方金山为了使人工虎奶菇走向规模化大田生产。带领社员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利用棉籽壳、木屑等原料规模化大棚培育虎奶菇技术。
现将虎奶菇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展示如下。
一: 生物学特性 虎奶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伞菌,是一种能产生大型菌核的担子菌。在分类上和中药茯苓完全不同,茯苓属多孔菌科,主要侵染松柏类的针叶树种,而虎奶菇则属侧耳科,主要侵染各种阔叶树种。虎奶菇侵染木材或树桩后,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并在地下形成直径1 O一30厘米左右的菌核。菌核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连续一个接一个的产生子实体。子实体产期的长短,取决于菌核的大小。从原基出现到于实体成熟大约需要7天。如果天气较冷,菌核发生子实体的时间就很长。根据我国抚州临川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研究得知,虎奶菇菌丝生长的最低生长温度是1 5℃左右,适生温度3 5℃,最高生长温度40℃。1 O℃以下菌丝不生长,l 5℃菌丝稍生长,30℃菌丝生长相当好,3 5℃菌丝生长最好,40℃以上菌丝不能生长。虎奶菇是一种典型的木腐菌,能利用多种阔叶树(如柳叶桉、枫树、拟赤杨)的木材和各种农作物的秸秆,以及其他碳水化合物,虎奶菇的菌丝在含果糖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其次为甘露糖,再次为葡萄糖最次为木糖。寡糖中只能利用纤维二糖和麦芽糖。但利用纤维二糖比利用麦芽糖好,在多糖中可以利用糊精和淀粉。但在含糊精的培养基比在含淀粉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快、更好。虎奶菇菌丝不能利用山梨糖、半乳糖、鼠李糖。在阿拉伯糖的培养基上虎奶菇的菌丝生长微弱,在含三种糖醇培养基中、虎奶菇菌丝利用甘露醇最好,其次为山梨醇,但不能利用阿拉伯糖醇。虎奶菇菌丝在含水量60%一70%木材或木屑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虎奶菇子实体发生需明亮光线,菌核在黑暗和明亮之处均可形成。虎奶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
二 栽培技术虎奶菇的子实体虽然可食。但质地韧,而味不鲜,主要利用部分是其菌核。因此,虎奶菇主要采用袋式栽培,也可以进行段木窖式(埋木)栽培。
2.1栽培材料
2.1.1主要栽培材料凡含木质素一纤维质的植物性材料都可以使用。例如阔叶树的木屑、碎片、蔗渣、棉籽壳等。在国外,还用木薯秆、油棕(果)渣。椰子壳纤维、可可渣、芋头渣等进行栽培试验。
2.1.2辅助栽培材料麸皮、米糠是虎奶菇较适合而廉价的氮源。此外,还有糖及碳酸钙。
2.2栽培季节 虎奶菇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但以夏秋高温季节最适合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在这种季节栽培,既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又可以缩短栽培周期。在北方或低温季节,只要适当加温,同样可以进行栽培。
2.3栽培场所 任何清洁、干燥、通风,有一定容积(可以排放栽培袋的房间、空房、仓库都可以作为虎奶菇的栽培场所。
2.4栽培方法
虎奶菇的栽培方法和金针菇、平菇的栽培方法大体相似,只是后期不必开袋而已。
2.4.1栽培袋的制作方法 把主辅原材料按如下配方:木屑78%、麸皮20%、白糖l%、碳酸钙1%或木屑39%、棉籽壳39%、麸皮20%、白糖l%,碳酸钙1%加水(料水比,1:1—1.4)拌匀,装入1 7×35—3 8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套上塑料颈圈,塞上棉花塞,然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栽培袋灭菌后,冷却备用。继之,在无菌箱或无菌室中,逐袋接入虎奶菇原种(每袋接一匙“木屑种”或“麦粒种”。
2.4.2栽培管理 接种之后,把所有的栽培袋排放在栽培室的架子上。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35℃之间,室内低于1 5℃,适当加温;高于3 5℃可通风散热。接种后应逐袋检查,若发现杂菌污染(木霉、红色链孢霉等)的栽培袋应立刻捡出、销毁。1个月后菌丝长满,并开始出现菌索和菌核小结块,其后菌核慢慢增大。当菌核达到_定体积,有可能把塑料袋胀破时,必须把棉花塞拔开,把塑料颈圈往上移(提),再塞回棉花塞,使菌核有继续长大的空间。经过150天以上静置培养,菌核不再长大,木屑培养基变白、变软、变轻时,菌核就可以采收。
2.4.3采收 每袋可以采收鲜菌核1 20一240克(视所装培养料的多少而异,生物转化率大约是3 O%一40%。
2.5段木窖式栽培
2.5.1 木料准备 把阔叶树如拟赤杨、枫树、按树、杨树的树干或粗大枝条,锯成3 O一45厘米的段木。直径超过1 5厘米以.上的段木可以用斧头劈开,然后晒干或风干备用。
2.5.2栽培场地 在向阳的缓坡地或排水良好的果园中,挖浅坑(坑深1 5—20厘米)为宜。坑太深,易积水,影响通气,菌核形成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2.5.3接种方法 把三根段木,以品字形排入浅坑中,段木中夹入半袋约500克木屑菌种,然后覆上泥土。以同样的方法,接完所备的木料。
2.5.4栽培管理 及时培土,防止木料外露。特别干旱时,应引山泉喷浇或灌水,保持栽培场所土壤湿润,定期拔锄栽培场中的杂草。经过5个月以上,可以在每窖段木周围检查是否已形成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