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姬松茸种植技术及亩产?
原料准备
按每200平方米产干品菇100—150公斤计算,需稻草或麦草2500公斤、杂木屑500公斤、干牛粪粉1500公斤、石膏粉40公斤、碳酸钙4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20公斤、石灰40公斤、菌种7支(原种20瓶,栽培种800袋)。
原料处理
牛粪、木屑混合后用清水预湿,稻、麦草用水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后建堆发酵。建堆时,先铺一层厚20厘米的草,宽1.5米、长5—7米,再盖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粉,按等份在草上均匀撒一层石灰粉,在牛粪上撒一层尿素,依此建堆,达到1.5米高为止。顶层用牛粪覆盖,堆形四周垂直,堆顶龟背形,雨天盖膜。建堆2天后堆温可升高到65℃以上,应及时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分层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第二次翻堆加入碳酸钙,依次共翻堆4次。每次翻堆要注意补水,调节料内含水量。每次翻堆间隔天数大致为7、6、4、3天,总发酵期20—21天。
菇床设置
姬松茸栽培一般为大田单层床畦栽培。在栽培场上方应搭建四阳六阴的遮荫棚,高2米左右,与香菇荫棚相似。若在柑橘、葡萄等林果园内栽培,不需搭建荫棚。菇床面宽1米、高15厘米,长不限。
播种覆土
堆制发酵后的培养料呈深咖啡色,无异味,含水量60%。当料温降至28℃时,要及时进料播种,料厚20厘米,每平方米用种4袋,按10×10厘米间距取穴播种,穴深3厘米,留少量菌种撒播料面,然后将料压实,使料与种紧密接触,利于菌丝萌发定植,吃料生长。料面覆膜保湿发菌。播种15—18天,表面穴间菌丝已经连接,料内菌丝已长到2/3时开始覆土,大土直径2厘米,小土直径0.5厘米左右。覆土前3天用石灰水将大土预湿到无白心为止。先覆大土,再覆小土,覆土总厚度3.5厘米。
二、人工种植松茸菌的技术一亩产量?
人工种植的松茸,一般一亩地的产量在四千斤左右。但是因为种植的地区,以及种植的方法和管理技术不同,产出的松茸量也是有所不同的。科学的种植以及管理可以提高松茸的产量。目前松茸在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在四元左右。一亩地如果产出四千斤的松茸,去掉种植的成本,一亩地可以收入八千元至一万元左右。效益还是不错的。
三、姬松茸一亩能产多少斤?
一亩可以带来产量3000斤上下,
以鲜货出售,价格是10元/斤,亩产值可以达到30000元,刨去成本,也有20000元的利润。
种植食用菌可以,食用菌种植是技术要求比较强,所以种植面积不像其他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受市场价格波动厉害,食用菌消费相对比较稳定,只要技术掌握的熟练,收入相应还是比较稳定的,食用菌的种类比较多,有高温菇低温菇,也可以间作套种,它的种植模式也比较多,要种植食用菌,最好结合当地资源和自己的情况,多方考察后,定出要种的种类,找专业人士学习种植技术后再种植,另外还建议,开始不要大规模种植,先小规模种植等技术掌握熟练了,再扩张。
四、松茸可以人工种植吗?
可以。但是品质可能没有天然的好。
松茸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稀有食用菌,被命名为菌界中的大王。它生长在寒冷温带地区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森林中。
松茸是出生在很少的养分和相对干燥的森林,通常是在秋天的时候生长,一般是在在偃松木和铁杉以及日本铁杉的根部寄生。
青藏高原,如四川,西藏和云南,是中国主要生产松茸的地方。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就是四川,质量上来说最好的地区是西藏、名气最高的地区是香格里拉。
随着种植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已经可以通过人工种植获得许多野生的植物。
所以人们开始也想要利用人工种植的方式获得松茸,为此很多人开始进行了研究。人们觉得首先要尝试的方法是,先在室内种植。
然而,在室内生长的松茸的质量与自然生长的松茸的质量完全不一样。人工种植的手法只能养育出让松茸的菌系可以繁殖并且长出骨朵的根部,却是没有办法把松茸给种植出来。在室内为何没有办法种植松茸呢?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一、首先是松茸的外生菌根是需要在松树的细根上长成的,而且可以经过根部,直接吸收到松树在通过光合作用以后,产生出来的糖类,因为这种营养吸收方法非常特别,其极大的增加了人工种植松茸的难度。
二、松树和松茸之间到底是怎么共生的,人们到现在还没有把一个结论研究出来。
通常情况下,松茸的生长发育被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孢子长出菌丝,再形成第二阶段的菌根,第三阶段的菌根养育出一出子实体,松茸的实体再传播孢子的第四阶段。
这生长的四个阶段需要大约5-6年的时间。当第一个松茸长出来并且开始衰老的时候,将有400亿个孢子传播出来。
这些孢子会随着风移动,只有那些飘落在松树根部下的孢子才能够得以生存,再当雨水和露水通过浅层的土壤中,吸收到在根部附近的养分,菌丝就会长出。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菌丝开始会慢慢增加,然后形成菌根。大约过了5-6年的时间以后,它将在菌根子长出实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松茸了。
子实体破土而出到发育成熟的这个过程,通常要花费的时间大约是一周左右,但是当它成熟以后的四天以,松茸就会快速的衰老,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长。
从这种过程复杂而且时间又很长的生长过程来看,不难发现人工种植松茸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随后,为了能继续研究人工能够种植松茸的方法,人们想到了用山林来进行种植。
虽然生产的松茸在30年代的后半年大幅下跌,在各大主产区的众多请求下,林业厅的国库补贴了13个省市,进行了联合实验。从那以后,关于松蘑的正式研究已经开始。
联合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红松林的松茸,对它们进行一个综合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研究着红松林的生长状况和松茸的生态研究,以及改善种植环境的现场实验。
通过联合试验,研究人员表明,维护森林的工作做好,保持良好的环境,就可以增加松茸的生产量。
以此可以说明,在山林中种植松茸是一种可以实行的有效方法。
只要土里含有的成分能够满足松茸的生长,再怎么幼小的松树,松茸也是可以长出来的。松茸生长出来需要耗费5-6年的时间,是菌根和细菌相结合下来产生出来的活性菌根带。
此外,一旦松树里有松茸长了出来,只要松树能够健康,且土壤的条件能够稳定,松茸就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总之,虽然说,要用人工的方式来种植这种生物,确实很难做到。
但是,我们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利用山林来进行种植,既可以保护好松茸需要倚靠山林才能存活下来的环境,还能达到这种种植方式的目的,以及松茸的生产量也能增加。
五、赤松茸种植成本和利润?
赤松茸种植成本低、风险小,每亩种植成本4000元左右,根据技术掌握水平,每亩产量可达4000至8000斤,
赤松茸生长温度在5-26度,通过简单的三个步骤,即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管理简单,完全适宜北方地区种植。每公斤20元左右,每亩收益将达到3-6万元。
六、松茸怎样种?
一、建堆翻堆 种植松茸第一步就需要建堆,最好是使用甘蔗渣作为建堆所用的材料,要是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麦秆或者玉米杆、稻草以及木屑或者是茅草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的话是没有很多养分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往里面添加适量的化肥和少量的牛粪之类的恶,进行均匀的搅拌。 然后把他们堆放在一起,等到七八天以后,我们要把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对于养料的发酵更有利,等再过五六天还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也是间隔三四天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养料充分的进行发酵,才能制作出质量更加好的养料。 二、进料铺床 五次翻料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就是把已经处理好的养料均匀的房在培育床上,并且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大约二十五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最后还要把培育室里面的温暖调到六十度左右,可以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过去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松茸也是一样需要先进行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三、播种管理 如果在室内种植的话我们要把菌种均匀的撒在已经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再用一层薄土进行覆盖即可,如果是在室外进行种植的话,我们把菌种撒好以后还要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 室内的话我们要不定时的进行通风,室内需要保持一个空气流通的状态,在室外的话隔个两三天左右就要掀开薄膜进行通风,这样做就是为了可以保持室内外的湿度以及温度,才能让松茸菌生长的更加好。 四、出菇管理 我们在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就可以准备出菇管理,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以后的五十天左右,松茸菇就会慢慢的生长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往育苗床上进行浇水,在覆盖上一层薄膜进行保湿保温,两天以后掀开,等到它生长到有三四厘米左右就不需要进行浇水了,避免松茸的质量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把室内的温度还有室外的温度控制好,最好温度控制在二十八度左右,并且每天最少要通风两次,一般是晚上的六七点和早上的七八点左右,一直要持续到松茸可以进行采收的时候停止。 五、病虫害防治 虽然松茸菌的抗病能力是非常不错,但是不代表没有病虫害,有时候会因为管理不当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一定要多注意细节上的问题,也要注意通风,如果发现有松茸菌发生病虫害就要及时的拔出,还要进行消毒。松茸菌经常会有菇娥、菇蝇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都是会影响到松茸菌质量的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人工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