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种松茸可以加尿素吗为什么不能种(姬松茸种植技术:北方如何种植姬松茸?)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15 02:54   点击: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姬松茸种植技术:北方如何种植姬松茸?

你好,我是骑蚂蚁赶路,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楼主想要种植姬松茸,我来给点建议:第一:姬松茸的种植季节一般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种植在清明前后,秋季种植在立秋之后。低海拔地区可延长至4—5月份播种,6—7月份收菇。 总之,要掌握播种后,经40—50天开始出菇时,气温能达到20—28℃为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期应灵活掌握。第二:姬松茸最适合的种植材料是甘蔗渣。也可以用稻草、麦秆、棉籽壳、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进行种植。在上述一种或几种混合的原料中, 适当地添加一些牛粪(马粪)、禽类类和少量化肥。 姬松茸的种植材料参考双孢菇种植工艺,经过堆积,发酵,翻堆,制成适合姬松茸生育的培养料。第三:姬松茸有抗杂菌的能力,几乎不受害菌侵害。但要十分注意通风换气,匆使菇房内和畦面过湿。害菌常在覆土前后发现,害菌发生时最好用喷灯把它烧掉。 姬松茸的害虫有菇蝇、菇蛾、线虫等。如果后发酵很完全,几乎都可以防止害虫发生。第四:姬松茸的采收适期是菌盖刚离开菌柄之前的菇蕾期,即菌盖含苞尚未开伞,表面谈褐色,有纤维状鳞片,菌褶内层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若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逐渐成熟,烘干后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商品价值。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或盐渍加工。最后:这是我对于姬松茸种植的一点建议,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如果有不足之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二、姬松茸地栽种植方法?

姬松茸菌种也分母种、原种、种植种三级,可按双孢蘑菇的制种方法进行制作。母种用PDA培养基;原种、种植种一般用麦粒培养基。

1、建堆

把稻草等秸秆类或棉籽壳浸透水,预湿后,与米糠、木屑、畜禽粪等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建堆。料堆上宽80—90厘米。

2、翻堆

预堆时间大约7天左右,料温上升至70—75℃左右就应该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在培养料中加入硫酸铵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帮助下,通过发酵变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在预堆期间,料堆中层发酵较好,料温较高,但四周的培养料没有充分发酵。翻堆时要充分翻拌,把中层培养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养料堆到料堆中央。

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按4天、4天、3天的间隔时间进行翻堆(共翻堆5次,发酵时间23—25天)。为了使料堆内外发酵均匀,翻堆时应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堆在外,把外层的培养料堆到中间。发酵后培养料变成棕褐色,手拉纤维容易拉断,发酵就完成了。堆制发酵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大约为60~75%。pH值偏高或偏低时,可用过磷酸钙或消石灰进行调节。为了制作均匀、完全成熟、高质量的培养料,翻堆是很重要的工序,不能粗心。

3、进料铺床

姬松茸室内、室外均可种植。室内种植时可搭架床4—6层,也可以利用空阔的蘑菇房、架床,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均匀地、不松不紧地铺菇床,厚度20厘米为宜。培养料上床后,进行“二次发酵”,即将菇房的出入口、通风口关闭,把菇房的温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温降到25℃时再播种。野外种植在荫棚下进行,畦宽1.3米,长任意。荫棚高度2—2.3米,棚顶和四周用草帘、遮阳网遮荫,(要求四阳四阴),畦床整成龟背形,中间比四周略高,并开好排水沟。如果在山地种植,还要开防洪沟。畦床表面用化学农药喷洒,杀灭害虫。再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铺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为20—25厘米(按干料计算,每平方米约需16—20千克培养料)。

4、播种和管理

把麦粒菌种轻轻掰碎,2/3勻匀撒在培养料面上,用叉适当抖动将菌种落入料内,1/3撒在床面上,最后铺上1厘米左右的培养料覆盖菌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2瓶。

室外种植播种后要用地膜覆盖畦床,保温保湿。播种后5天内一般不必揭开地膜,也不用喷水,第6天揭膜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宣,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正常情况下,每2天通风一次。

室内种植也要注意菇房内温湿度的变化。做好保温保湿,并使新鲜空气多通入菇房之内,每天菇房内都不要使感到闷热。

5、覆土

覆土时间以见到姬松茸菌丝在培养料中成活之后。一般在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覆盖培养料的土粒之好坏、覆土方法之好坏,对姬松茸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覆土是种植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坚硬,不含肥料、新鲜、保水、通气性能较好大土粒最好,国内一般都选用田底土,含水量为70~75%。

覆土可采用平铺方式,也可采用“齿轮”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层厚1厘米左右的土粒,每间隔10~15厘米做一条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约3—4厘米。野外种植要在畦床两边用竹木条杆插成弯弓形,然后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气候中生长。罩膜内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过高则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不低于85%。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的管理合适与否,都会造成大幅度的增产或减产。因此,必须细心管理。姬松茸菌丝在培养料蔓延之后,才开始出菇。一般播种后40天左右,菌丝发育粗壮,少量爬上上层。此时畦床上面应喷水,罩膜内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并保持盖膜2天后,土面上就会出现白色米粒状菇蕾,继而长成黄豆状,3天后菇蕾长到直径2—3厘米时,应停止喷水,避免造成菇(蕾)体畸形,这是水分管理的关键。出菇时,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间必须十分注意通风换气,每天揭膜通风1~2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通风后继续罩膜保湿,促进菇蕾的正常生长。阴雨天气可把罩膜四周掀开进行通风换气,防止菇蕾烂掉。

出菇期温度以20—25℃最好。若早春播种的,出菇时气温偏低,可罩紧薄膜保温保湿,并缩短通风时间和次数。夏初气温超过28℃时,可以在荫棚上加厚遮阳物,整天打开罩膜通风透气,创造较阴凉气候。室内种植时,也要注意门窗遮阳,并早晚通风,出菇周期大体上10天,出菇结束后可修改畦的形状,再喷水补充畦床的水分,为下次出菇做好准备。出菇可持续3—4个月,可逐批逐次出菇采收(一般4—5批)。喷水宜用井水或泉水。

三、松茸为啥中间空的?

其原因有三种!

一,种植过早或天气干旱没有水份,这时也容易出现空心,二,氮肥也就是尿素施用过多,农家肥施用少也会出现空心。

三,种植过晚逢到天气转暖,特别是春天刮南风气温高,不但空心还容易开花,辟免不空心最好掌握季节,尽量施用农家肥,比如,猪牛粪人粪尿最好。

四、肉蘑养殖?

在松树冠范围内松土,深度7~10厘米,切断细根以促使细根增殖。

在地面堆积秸枝落叶形成落叶层,使雨水不能很快渗入地表下,促使细根向上生长,可增加细根与肉蘑菌丝共生的机会。

在未生松茸的地方取土,用4份土、加3份米糠、1份豆饼、少量尿素,堆积腐熟后,撒到落叶层上;也可结合施肥,撒一些人工培养的菌丝体,落叶层厚度下要超过3厘米,否则对细根和肉蘑发育都不利。

在细根和菌丝旺盛生长后,便可生长肉蘑。

五、松伞蘑种植方法?

选择一定面积的荒山荒地,有计划地营造赤松林。栽三至五年生松苗,根据需要,分期间伐。保持60%的荫蔽度。

春节前后,将三至五年生赤松苗的主根尖端剪去一部分,栽在底壁带孔的无毒塑料框内,假植,使其长出大量须根。

秋季或次年春季,将赤松苗框埋在盛产松口蘑的赤松林的蘑菇圈外。

1-2年后,移植的赤松苗与林地内松口蘑菌根、菌丝密切接触,被感染,根部长出白色的菌丝体,形成感染苗。

将感染苗连框移入赤松林内定植坑中,用土将周围压实,覆盖少许枯枝落叶保湿。

松口蘑菌丝体不断生长,蘑菇圈每年向外推进,逐渐发生松口蘑子实体。在出菇良好的地段,用塑料棚覆盖蘑菇圈,并加强管理,人工调节温、湿度的情况下,可以采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