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姫松茸种植(姬松茸适宜什么季节进行栽培?常用配方有哪些?)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14 14:30   点击:1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姬松茸适宜什么季节进行栽培?常用配方有哪些?

  根据姬松茸对温度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季节安排。一般在春、秋两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在清明前后,旬平均气温在10℃左右,即3~5月播种,5~6月出菇;秋季栽培在立秋后,旬平均气温稳定在28℃左右播种,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9~10月出菇。从播种到出菇一般45天左右,播种前20~30天开始建堆发酵。江浙一带春栽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出第1潮菇,2月上旬开始扩制栽培种。秋栽7月中下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菇。春栽与夏秋栽培相比较,规模化生产应选用夏秋栽培为主,因为春季阴雨天多,前期气温偏低,堆温上升慢,播后发菌较慢,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期短,返潮慢,后期高温菇蕾易死亡,同时越夏也易遭病虫危害。因此,春播宜采用高棚层架床栽或熟料袋栽。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即使同一地区因海拔不同,也应作适当调整。

  栽培姬松茸的常用配方有:

  ①100米2用料(单位:千克):麦秸1500,牛粪1500,尿素10,饼肥25,石膏60,过磷酸钙55,碳酸钙75,石灰25。

  ②稻草90%,麦麸(米糠)2%,干鸡粪3%,石膏粉2%,过磷酸钙2%,尿素1%。

  ③棉籽皮54%,麦麸20%,牛粪20%,石灰2%,砻糠、石膏、磷肥、尿素各1%,料水比1∶1.2。

  ④玉米秸36%,棉籽皮36%,麦秸11.5%,干鸡粪15%,碳酸钙1%,尿素0.5%。

  ⑤熟料袋栽配方:棉籽皮(发酵)62%,玉米粉5%,麦麸10%,砻糠10%,牛粪10%,石膏、磷肥、尿素各1%,含水量65%。

二、姬松茸种植技术?

1、准备材料

种植姬松茸最适合的材料是甘蔗渣,还可以用稻草、麦秆、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将这些材料混合后,添加一些牛粪、化肥以提高肥力,然后经过堆积使其充分发酵。

2、铺设苗床

将完全腐熟的培养料均匀铺在架床上,作为姬松茸的苗床,厚度以20厘米为宜,然后把菇房的出入口、通风口关闭,将室内温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等料温降到25℃时再播种。

3、适时播种

姬松茸的种植季节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播种时把麦粒菌种轻轻掰碎,其中的2/3勻匀撒在培养料上,1/3则撒在床面上,最后铺上1厘米厚的培养料覆盖菌种。

4、养护管理

姬松茸在播种后20天左右,当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坚硬,要达到不含肥料、新鲜、保水、通气性能强的要求。

三、姬松茸大田种植技术?

姬松茸主要以农作物秸杆(如麦、稻草)、家畜粪便(如牛、马粪)为氮源。

姬松茸生长温度13~37,适温25~28,子实体形成温度20~33,适温22~28。

培养料含水量55%~60%,覆土含水量为60%~65%,出菌期菇房相对空气温度85%~90%。

菌丝阶段无光或暗光较好,子实体阶段间接散射光,光照强度一般在100~250lx。

四、姬松茸栽培新技术?

1、准备材料:准备稻草、麦秆、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

2、铺设苗床:将腐熟的培养料铺在架床上,作为姬松茸的苗床。

3、适时播种:把麦粒菌种掰碎,撒在养料和床面上。

4、养护管理:当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

五、姬松茸种植技术及亩产?

  姬松茸室內、室外都可进行种植,室內种植时可撘架床四至六层,也可以利用空闲的蘑菇房、架床,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均匀的铺在菇床,厚度在二十厘米就行,培养料放置完成后就可进行“二次发酵”,将菇房的出入口、通风口要全部管理,将里面的温度升高到五十五至六十度,保持二天左右,等到料温降低到二十五度时在进行播种,野外种植在荫棚下进行,畦宽在一点三米,长随面积而定。

  播种和管理

  把麦粒菌种轻轻掰开,均匀的撒在培养料面上,用叉适当的抖动将菌种落入料内,最后在铺上一厘米左右的培养料覆盖菌种。每平方米的播种量在两瓶。

  出菇管理

  出菇期的温度应该保持在二十至二十五度时最好,如果是早春播种的,出菇时气温就会偏低,可罩紧薄膜来保温保湿,并缩短通风时间和次数,夏初气温超过二十八度时,可以在荫棚上加厚遮阳物,整天打开薄膜通风透气,创造比较阴凉的气候。室內种植时也要注意门窗的遮阳,在早晚要通风,出菇周期大体上十天,出菇结束后可修改畦的形状,在喷水补充畦床的水分,为下次出菇做好准备。出菇可以持续三至四个月,可逐渐出菇采收。

  姬松茸产量

  姬松茸每年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开始采摘,采摘期可持续到11月底,采摘期长,产量高。如果管理得当,一个大棚采摘一年的姬松茸就可以收入近5万元,除去建大棚以及栽种的成本,每个大棚纯收入可达3万余元

六、姬松茸的种植技术?

播种:首先把菌种轻轻掰碎,三分之二勻匀撒在培养料面上,用叉适当抖动将菌种落入料内,三分之一撒在床面上,最后铺上1厘米左右的培养料覆盖菌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至2瓶。

室外种植播种后要用地膜覆盖畦床,保温保湿。播种后5天内一般不必揭开地膜,也不用喷水,第6天揭膜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宣,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正常情况下,每2天通风一次。

覆土:一般在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覆盖培养料的土粒之好坏、覆土方法之好坏,对姬松茸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覆土是种植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坚硬,一般以选用田底土,不含肥料,且新鲜、保水、通气性能较好、含水量在70%—75%的大土粒最好。

覆土可采用平铺方式,也可采用“齿轮”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层厚1厘米左右的土粒,每间隔10厘米—15厘米做一条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约3厘米—4厘米。野外种植要在畦床两边用竹木条杆插成弯弓形,然后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气候中生长。罩膜内温度以不超过30℃、湿度不低于85%为宜,温度过高则应揭膜降温。

七、姬松茸种植技术:北方如何种植姬松茸?

你好,我是骑蚂蚁赶路,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楼主想要种植姬松茸,我来给点建议:第一:姬松茸的种植季节一般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种植在清明前后,秋季种植在立秋之后。低海拔地区可延长至4—5月份播种,6—7月份收菇。 总之,要掌握播种后,经40—50天开始出菇时,气温能达到20—28℃为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期应灵活掌握。第二:姬松茸最适合的种植材料是甘蔗渣。也可以用稻草、麦秆、棉籽壳、玉米秆、茅草、木屑等作为原料进行种植。在上述一种或几种混合的原料中, 适当地添加一些牛粪(马粪)、禽类类和少量化肥。 姬松茸的种植材料参考双孢菇种植工艺,经过堆积,发酵,翻堆,制成适合姬松茸生育的培养料。第三:姬松茸有抗杂菌的能力,几乎不受害菌侵害。但要十分注意通风换气,匆使菇房内和畦面过湿。害菌常在覆土前后发现,害菌发生时最好用喷灯把它烧掉。 姬松茸的害虫有菇蝇、菇蛾、线虫等。如果后发酵很完全,几乎都可以防止害虫发生。第四:姬松茸的采收适期是菌盖刚离开菌柄之前的菇蕾期,即菌盖含苞尚未开伞,表面谈褐色,有纤维状鳞片,菌褶内层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若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逐渐成熟,烘干后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商品价值。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或盐渍加工。最后:这是我对于姬松茸种植的一点建议,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如果有不足之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八、露天姬松茸种植法?

1、建堆

把稻草等秸秆类或棉籽壳浸透水,预湿后,与米糠、木屑、畜禽粪等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建堆。料堆上宽80—90厘米。

2、翻堆

预堆时间大约7天左右,料温上升至70—75℃左右就应该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在培养料中加入硫酸铵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帮助下,通过发酵变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在预堆期间,料堆中层发酵较好,料温较高,但四周的培养料没有充分发酵。翻堆时要充分翻拌,把中层培养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养料堆到料堆中央。

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按4天、4天、3天的间隔时间进行翻堆(共翻堆5次,发酵时间23—25天)。为了使料堆内外发酵均匀,翻堆时应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堆在外,把外层的培养料堆到中间。发酵后培养料变成棕褐色,手拉纤维容易拉断,发酵就完成了。堆制发酵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大约为60~75%。pH值偏高或偏低时,可用过磷酸钙或消石灰进行调节。为了制作均匀、完全成熟、高质量的培养料,翻堆是很重要的工序,不能粗心。

3、进料铺床

姬松茸室内、室外均可种植。室内种植时可搭架床4—6层,也可以利用空阔的蘑菇房、架床,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均匀地、不松不紧地铺菇床,厚度20厘米为宜。培养料上床后,进行“二次发酵”,即将菇房的出入口、通风口关闭,把菇房的温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温降到25℃时再播种。野外种植在荫棚下进行,畦宽1.3米,长任意。荫棚高度2—2.3米,棚顶和四周用草帘、遮阳网遮荫,(要求四阳四阴),畦床整成龟背形,中间比四周略高,并开好排水沟。如果在山地种植,还要开防洪沟。畦床表面用化学农药喷洒,杀灭害虫。再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铺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为20—25厘米(按干料计算,每平方米约需16—20千克培养料)。

4、播种和管理

把麦粒菌种轻轻掰碎,2/3勻匀撒在培养料面上,用叉适当抖动将菌种落入料内,1/3撒在床面上,最后铺上1厘米左右的培养料覆盖菌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2瓶。

室外种植播种后要用地膜覆盖畦床,保温保湿。播种后5天内一般不必揭开地膜,也不用喷水,第6天揭膜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宣,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正常情况下,每2天通风一次。

室内种植也要注意菇房内温湿度的变化。做好保温保湿,并使新鲜空气多通入菇房之内,每天菇房内都不要使感到闷热。

5、覆土

覆土时间以见到姬松茸菌丝在培养料中成活之后。一般在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覆盖培养料的土粒之好坏、覆土方法之好坏,对姬松茸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覆土是种植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坚硬,不含肥料、新鲜、保水、通气性能较好大土粒最好,国内一般都选用田底土,含水量为70~75%。

覆土可采用平铺方式,也可采用“齿轮”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层厚1厘米左右的土粒,每间隔10~15厘米做一条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约3—4厘米。野外种植要在畦床两边用竹木条杆插成弯弓形,然后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气候中生长。罩膜内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过高则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不低于85%。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的管理合适与否,都会造成大幅度的增产或减产。因此,必须细心管理。姬松茸菌丝在培养料蔓延之后,才开始出菇。一般播种后40天左右,菌丝发育粗壮,少量爬上上层。此时畦床上面应喷水,罩膜内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并保持盖膜2天后,土面上就会出现白色米粒状菇蕾,继而长成黄豆状,3天后菇蕾长到直径2—3厘米时,应停止喷水,避免造成菇(蕾)体畸形,这是水分管理的关键。出菇时,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间必须十分注意通风换气,每天揭膜通风1~2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通风后继续罩膜保湿,促进菇蕾的正常生长。阴雨天气可把罩膜四周掀开进行通风换气,防止菇蕾烂掉。

出菇期温度以20—25℃最好。若早春播种的,出菇时气温偏低,可罩紧薄膜保温保湿,并缩短通风时间和次数。夏初气温超过28℃时,可以在荫棚上加厚遮阳物,整天打开罩膜通风透气,创造较阴凉气候。室内种植时,也要注意门窗遮阳,并早晚通风,出菇周期大体上10天,出菇结束后可修改畦的形状,再喷水补充畦床的水分,为下次出菇做好准备。出菇可持续3—4个月,可逐批逐次出菇采收(一般4—5批)。喷水宜用井水或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