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茸菌种植方法?
松茸是一种菌根菌,用松茸孢子或组织分离的纯菌种,在试管内虽然能形成菌落,但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形成1个直径1厘米的菌落需要1年时间,偶尔也可以在斜面上形成原基,但都不能形成子实体。目前松茸的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在松茸适生林内进行。已经取得成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孢子引种法
在松林里要使松茸孢子能萌发成菌丝并形成菌根,必须让孢子贴紧松树的细根;松茸孢子的寿命极短,必须将新鲜孢子及时播种到松林内才能成活。
二、移植法
在发生松茸的蘑菇圈中,选取长势好、将要开伞的子实体,以它为中心,挖出10~15厘米见方、带有大量菌根的土块,并在准备种植松茸的松树周围挖出同样大小的方洞,把挖来的带有菌根的子实体土块放进去。
三、地表诱导栽培法
在赤松树冠范围内松土,深度7~10厘米,切断细根以促使细根增殖。在地面堆积秸枝落叶形成落叶层,使雨水不能很快渗入地表下,促使细根向上生长,可增加细根与松茸菌丝共生的机会。
四、赤松感染苗栽法
此法是利用被松茸感染的3~5年生赤松幼苗作为“运载工具”,把它栽到不长松茸的地方,使母树(17~18年以上的赤松)在土中的根再感染。
五、赤松林保护培养法
在松茸自然生产林或人工引种林地上,每年做好蘑菇圈的位置记录和画出图形,也就能估计出下一年度秋季松茸发生的位置,也是菌根生长发育旺盛的地方,大多数原基将在这里发生,可用人工控制的方法促进松茸发生。
二、东北松茸菇栽培技术?
1、播种管理,如果是室内栽种,可以将松茸菌的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然后覆盖-层薄土,并在后期养护时,定时定点进行通风管理,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若是室外养护,还需要在土壤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2、出菇养护,当松茸菌开始冒土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培养基湿润,然后在上方覆盖一层薄膜,两天后再揭开,且此时要保证温度为二十五度,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注意每次通风时间秒于三十分钟。
3、病虫害防治,养护松茸菌的过程中,要防止植株被菇蝇、菇蛾、线虫等病虫危害,以免其影响植株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在定期检查松茸菌的生长情况,若发现异常菌菇,需要及时拔除,并进行消毒处理,此时可以选择消毒灯进行消毒。
三、人工培育松茸的方法?
1、建堆翻堆:种植松茸首先就需要建堆,那么建堆所用的材料最好就是能够有甘蔗渣就好了,如果没有我们就可以选用玉米秆或麦秆、木屑以及稻草或茅草都可以,但是单单这些是没有多大的养分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往里面加入适量的牛粪之类的以及少量的化肥,搅拌均匀,然后将他们堆在一起,等到一周左右,我们需要将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有利于养料发酵,等再过四五天又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的时间间隔大概也就是三四天左右,这样可以是养料充分的发酵,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好质量的养料。
2、进料铺床:等到五次翻料结束之后就要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将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育床上均匀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即可,最后就是将培育室的温度调到五十多六十度左右,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也是一样的需要先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3、播种管理:如果是室内种植我们只要将菌种均匀的洒在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用一层薄土掩盖即可,但是如果是室外种植,我们将菌种撒好之后还需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这样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室内我们要不定时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室外需要每隔三天左右揭一次膜进行通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室内外的温度以及湿度,能够让松茸菌更好的生长。
4、出菇管理:出谷管理也就是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准备了,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由可能导致它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后一个半月左右,松茸菇就慢慢的长出来了,这时我们要在培育床上进行浇水,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两天之后揭开,等到它有三四厘米的时候就不能浇水了,不然松茸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控好室内以及室外的温度,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并且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通风,一般是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松茸可以采收。
5、病虫害防治:松茸菌的抗病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也不排除有时应为管理不当造成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要多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注意通风,并且如果有入害的松茸菌要及时的拔除,并且进行消毒处理,而松茸菌它经常会有菇蝇、菇娥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这些主要是影响松茸菌的质量,我们可以在室内照射喷灯。
四、松茸种植技术?
种植方法如下:
一、建堆翻堆
种植松茸第一步就需要建堆,最好是使用甘蔗渣作为建堆所用的材料,要是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麦秆或者玉米杆、稻草以及木屑或者是茅草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的话是没有很多养分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往里面添加适量的化肥和少量的牛粪之类的恶,进行均匀的搅拌,然后把他们堆放在一起,等到七八天以后,我们要把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对于养料的发酵更有利,等再过五六天还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也是间隔三四天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养料充分的进行发酵,才能制作出质量更加好的养料。
二、进料铺床
五次翻料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就是把已经处理好的养料均匀的房在培育床上,并且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大约二十五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最后还要把培育室里面的温暖调到六十度左右,可以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过去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松茸也是一样需要先进行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三、播种管理
如果在室内种植的话我们要把菌种均匀的撒在已经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再用一层薄土进行覆盖即可,如果是在室外进行种植的话,我们把菌种撒好以后还要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室内的话我们要不定时的进行通风,室内需要保持一个空气流通的状态,在室外的话隔个两三天左右就要掀开薄膜进行通风,这样做就是为了可以保持室内外的湿度以及温度,才能让松茸菌生长的更加好。
四、出菇管理
我们在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就可以准备出菇管理,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以后的五十天左右,松茸菇就会慢慢的生长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往育苗床上进行浇水,在覆盖上一层薄膜进行保湿保温,两天以后掀开,等到它生长到有三四厘米左右就不需要进行浇水了,避免松茸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把室内的温度还有室外的温度控制好,最好温度控制在二十八度左右,并且每天最少要通风两次,一般是晚上的六七点和早上的七八点左右,一直要持续到松茸可以进行采收的时候停止。
五、病虫害防治
虽然松茸菌的抗病能力是非常不错,但是不代表没有病虫害,有时候会因为管理不当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一定要多注意细节上的问题,也要注意通风,如果发现有松茸菌发生病虫害就要及时的拔出,还要进行消毒。松茸菌经常会有菇娥、菇蝇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都是会影响到松茸菌质量的害虫。我们可以采取人工杀死。
五、如何培育赤松茸菌种?
一种松茸菌种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配制;以1千克所述培养基为基准,所述培养基中含有熟马铃薯150-200克、生姜提取物1-3克、桂枝提取物1-3克、陈皮提取物0.6-0.9克、硝酸钾0.1-0.3克、硫酸镁0.1-0.3克、硼酸0.1-0.3克、蛋白胨1-3克、石膏粉0.5-1克和余量的水;
(2)培养基灭菌;将步骤(1)所得培养基过滤后,置于灭菌器中灭菌;
(3)菌种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25℃~28℃,接入松茸菌的菌丝。
作为优选,以1千克所述培养基为基准,所述培养基中含有熟马铃薯160-190克、生姜提取物1-2克、桂枝提取物1-2克、陈皮提取物0.6-0.8克、硝酸钾0.1-0.2克、硫酸镁0.1-0.2克、硼酸0.1-0.2克、蛋白胨1-2克、石膏粉0.5-0.8克和余量的水。
六、松茸的养殖方法和配方?
1、建堆翻堆
种植松茸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建堆,建堆所用的材料可以是甘蔗渣或者是玉米杆儿、木屑、麦秆、稻草都可以,其中最好的就是甘蔗渣,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以上我们说的那些材料代替。在种植之前要在里面加入适量的腐熟肥和化肥,给松茸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然后将它们堆积到一起静静的等待这些东西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每四天翻一次面,总共需要翻五次,这样可以使里面的养分发酵得更加充分,制作出来的养料质量才好,使我们能种植出好的松茸。
2、进料铺床
当翻料结束之后开始进料铺床,简单来说就是把制作好的养料均匀的铺撒在培育床上,养料的厚度保持在20厘米。在培育之前将培育室内的温度调高一些保持在50度,然后将养料充分的发酵等待两天之后,就可以播种了。3、播种管理
如果是室内栽培松茸的话,我们只需要将菌种均匀的撒在养料床上覆盖一层浅土即可,如果是室外培育我们在撒好种子之后还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起到保温保水保肥的效果。室内种植的话要注意一下通风,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给松茸更好的生长空间。
4、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松茸出土时我们要做的准备,这个时期很重要,一些小细节就有可能导致松茸减产。从播种到出菇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时候松茸就会渐渐的生长出来,为了使松茸更好的生存,我们要在育苗床上及时浇水,之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两天后揭开。当松茸长到三厘米的时候就要停止浇水。控制好室内温度,将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做好通风工作,然后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松茸采收。
5、病虫害防治
松茸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如果管理不当的话还是有可能感染一些病害的,我们平时的时候要加强对于松茸的管理,定期的给培育室消毒,如果有松茸感染了病虫害要摘除掉,避免传染。
七、松菇菌种种植技术?
1、准备发酵材料:将适量的玉米秆、麦秆、稻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粪肥搅拌均匀。2、发酵:将发酵材料堆积在一起,用薄膜盖住,环境温度控制在50-60℃,进行发酵。3、种植:发酵好的养料需要晾晒两天,再将菌种均匀的播种到养料上即可。
在发生松茸的蘑菇圈中,选取长势好、将要开伞的子实体,以它为中心,挖出10~15厘米见方、带有大量菌根的土块,并在准备种植松茸的松树周围挖出同样大小的方洞,把挖来的带有菌根的子实体土块放进去。这样除了活的菌根和菌丝能长到新的树根上外,子实体落下的孢子也能萌发后形成菌丝,并生长侵入到松树的细根中。
八、松茸菌种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原料:
一是,40%稻草、40%玉米秸秆、10%的稻壳;
二是,稻草90%,稻壳10%。
种植赤松茸的原料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种植了。在种植使用到原料时有一些需要提醒的地方。比如在播种之前,需要提前两天把原料浸泡水。如果是遇到高温天气,则原料应该经过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之后散热再用来栽培。
九、种植松茸菇全过程?
1、科学建堆
种植松茸的首要工作为建堆,选择玉米杆、麦秆、甘蔗渣或稻草,加入化肥或复合肥,搅拌均匀之后,把它们堆积到一起进行发酵,等待大概7天左右即可发酵完成,后期继续腐熟一个月,每隔4-5天翻堆一次。
2、铺设苗床
种植松茸的第2步为进料铺床,把处理好的养料均匀平铺在培养床上,注意养料的厚度要控制在20公分左右,然后把培育室中的温度调到50-60摄氏度,让养料进一步发酵,2天过后即可播种。
3、播撒菌种
首先将松茸的菌种铺放在培养床上,然后在上面覆盖一次薄土,如果是室外种植,则需要再铺一层塑料膜或稻草进行保温,播种后喷洒一次水雾,保持苗床的温暖潮湿,有利于提高出菇速度。
4、出菇管理
松茸在播种后45天左右就会长出菇体,当菌丝长至3-4公分时停止浇水,保持室内25摄氏度的温度环境,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早上7-8点或晚上6-7点为宜,当发现染病的松茸时,立即拔除,并对土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