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犰狳生产期时间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7-08 20:24   点击:1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犰狳生产期时间

15秒。望采纳我的答案,谢谢!!

二、大鲵(娃娃鱼)的养殖周期是多少.还有这个没基础设施一般养殖规模需要投入多大!它的销路都是什么方向的!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简介大鲵的养殖技术。

一 大鲵的生态习性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大鲵摄食时,水温急升急降和水质恶化易产生反吐现象。呼吸时,大鲵将头露出水面,一般每10—30分钟进行一次,耗氧量白天为20.3—32.8毫克/公斤·小时,夜间为21.7—36.2毫克/公斤·小时。大鲵的自然性比约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鲵,一般2—3年完成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

二 大鲵养殖场的建造

2.1场地选择

宜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源丰富、水温较稳定的地方,且水源具清、凉、流的特点,如山区溪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同时考虑饲料来源方便,如虾蟹类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或肉类加工厂附近。

2.2养殖池建造

分稚鲵池、幼鲵池和成鲵池三种,水泥结构,池内四周光滑,防渗防漏防逃,池底需装排污孔,进排水系统要配套。一般稚鲵池建在室内,面积 l—2平方米,壁高60厘米 ;幼鲵池面积5—10厘米,壁高60—80厘米,池内用砖头或石块堆成许多洞穴;成鲵池面积20—40平方米,壁高1.2米,池内亦需堆建洞穴。

三 大鲵的养殖方法

大鲵的水温16—24℃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25—28℃摄食明显减少,29℃以上停止摄食。人工养殖可改变其冬眠的习性,能够全年均匀生长。水质要求 pH6.5—7.5, pH>9时可导致毁灭性死亡,溶氧以大于3.5毫克/升为宜,如总硬度、氯化物、氨氮等指标均需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养殖池要有遮荫措施,避免阳光直射,而且在使用前需用漂白粉等严格消毒。

3.1稚鲵的养殖

稚鲵池水深以20—30厘米为宜,刚孵出的稚鲵形似蝌蚪,以吸收本身的卵黄物质为生,35—50天后开始摄食外界饵料,如小型浮游动物,70天后可投喂红虫和蚊蝇幼虫。

3.2幼鲵的养殖

幼鲵池水深30厘米,幼苗入池前用呋喃类药物浸洗5—10分钟,放养密度一般为10—30P/平方米,可投喂红虫、水生昆虫和鱼虾蟹类,饵料要新鲜,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6—7时和18—19时,每日均需排污及换水,保持池水透明度,清澈见底。

3.3成鲵的养殖

池水深度30—40厘米,放养规格要一致,密度一般为1—3只/平方米,可投喂多种饲料,以少量多次为宜。为保持水质清新,注意经常换水。饲养一段时间后要适时分规格饲养,以免发生大个体残食小个体的现象。

3·4大鲵的饲料种类

可投喂海水和淡水中的多种低质鱼类、虾、蟹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但大鲵更爱海鱼类。猪牛羊肉、鸡鸭及其下脚料来源广,蛋白质含量高,也是养殖大鲵的好饲料。由鱼粉、A-淀粉、豆饼、麦糠、骨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适宜含量为45—50%,另外,添加1%的花粉可明显加快生长速度。

证件一般在水产业机构有专门的处理机构 各地方制度可能有所不同 只要咨询电话稍微问一下就可以了 可以打114查询

利润要看你养殖出来的情况和实况需要 因为现在的价格波动很大 我也不好估计 要看具体场景拉

投入多大要看规模

销路方向可以向餐厅 养殖户 渔贩 等等

三、养殖四大家鱼中后期要注意什么

四大家鱼是我国的传统养殖品种,虽然近年来都在提倡调整养殖结构,各种特种水产也不断呈现,但由于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多数小渔户不敢冒险改变养殖品种。因此,如何提高四大家鱼的养殖效益、增加渔民的经济收入,是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放养前的准备 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125公斤(4个鱼池)彻底清塘消毒,5天后进水。 施足基肥,每个池塘施基肥为全年施肥量的1/3~1/2。 确定1号塘[5336平方米(8亩)]为存鱼塘,适当密放,规格较小。2号塘[5669.5平方米(8.5亩)]、3号塘[8004平方米(12亩)]、4号塘[6536.6平方米(9.8亩)]适当稀放,放养规格较大。 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时用3%的盐水浸泡鱼体,草鱼进行免疫。2号、3号、4号塘的年终首次放养模式如表1:

三、饲养管理 此种放养模式要求平时多起铺。每年起捕5次,主要集中在中秋节之前上市,因为这时市场上鲢、鳙鱼价格较高(年终肥水鱼价格较低,留待第二年5月份再卖)。每次起捕后,都要从1号塘分一部分鱼到2号、3号、4号塘,要保证三个塘口有一定的载鱼量。 四、起捕和效益情况 各塘分别于5月、6月、7月、8月、9月和年终起捕上市。 经核算,4个鱼池每667平方米纯利约1268元,比其他未采取该养殖模式的鱼塘多200多元。 五、总结分析 由上可以得出,轮捕轮放时改一次放养多次起捕为多次放养多次起捕,其优点较多: 1.放养密度较稀,生长快 因是多次放养,因此,年初放养时,鱼类规格适当加大,特别是平时上市较多的鲢、鳙鱼,密度放稀,这样鱼类生长速度较快。开春后,鱼类进入生长期不久就可起捕上市,再根据池塘内的容鱼量适当补放鱼种。一般每年都要起捕5次以上,主要集中在中秋节前。 2.上市规格较大,价格高 因放养密度稀、生长快,所以每次起捕上市的规格比其他池塘内的鱼都要大,价格相对来说要高出0.4元/公斤,鲢、鳙鱼重量可达1.5公斤/尾以上,价格可达8~12元/公斤,其经济效益就可想而知。 3.起捕次数较多,鱼病少 前几年各地都报道有鲢、鳙、鳊、鲫的暴发性出血病发生,而且多数从大规格鱼开始死亡,特别是高温季节,即使平时鱼病已被控制,但拉网起捕往往会引起大批鱼死亡,因此各养殖户在高温季节都不敢开网起捕。而多次放养、多次起捕的模式因生长快,起捕次数多,大规格鱼都已上市,而留在池塘内的鱼也经过多次操作锻炼已经适应,因为拉网起捕时基本无鱼死亡现象,实践证明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只要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就可以了。 4.养殖周期较短,资金周转快 这种放养模式基本上每20天至1个月就起捕一次,资金回笼快,利用平时鲢、鳙鱼的收入购买饲料,减轻了养殖时一次性的投资成本。 5.水体利用率高,成本低 实践证明这种放养模式比一次放养、多次起捕的出塘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大,从而能更好地利用水体从事水产养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因而也降低了养殖成本。 当然要使这种放养殖模式达到最好的效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最好是三个6670平方米(10亩)左右的池塘配套一个5336平方米(8亩)左右的存鱼塘,作为平时起捕后鱼种的供应池。这一存塘鱼可放密些,至中秋节最后一次分塘后,塘内正好达到适当的容鱼量。 2.要施足基肥,保证开春后鱼类能迅速生长,一般基肥数量为常年施肥量的1/3~1/2。 3.勤施追肥,因为鱼类生长快,消耗水中浮游动植物多,水质容易变清,因此,要根据水色勤施追肥,保证鲢、鳙鱼有足够的饵料。 4.每次起捕后,要根据起捕量的多少适时补充鱼种,否则会因水体载鱼量过少而浪费水体,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