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样才能让鱼池的水肥起来?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14 04:23   点击:133  编辑:admin   手机版

怎样才能让鱼池的水肥起来?

鱼池水肥不起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水温低、阴雨天、水体营养不足、光照弱、浑浊水、肥水困难:

处理方案:

A、北方养殖水温低,光照弱,天气变化无常,肥水困难,此时可以设置蓄水池(池水不要放满,在蓄水池上搭塑料棚,确保培育含藻丰富的水源),提前肥水,选择晴天上午9:00~11:00进行肥塘培水。有条件的添、换20~30公分的新鲜海(淡)水,引进藻种(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引进事先在蓄水池培肥的水);然后使用“生物肥水神”300~500g(每袋用2~3亩・米水体,视池底腐殖质情况适量增减)浸泡后泼洒。遇阴雨天,加开增氧机或者抛洒氧源200g/亩・ 米水体(每袋可用5亩・米水体),让水流动、增加溶氧,隔2~3天再用一次“生物肥水神”300~500g(每袋用2~3亩・米水体,视池底腐殖质情况适量增减)。

B:每亩・米水体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300克(每袋使用3亩・米水体),用原池水活化5个小时,配合“生物底改”1kg或“澈底”200~300g(每袋可用3~5亩・米水体),全池泼洒;“生物肥水神”300~500g(每袋用2~3亩・米水体,视池底腐殖质情况适量增减)或“净爽肥水菌”100g(每袋可用10亩・米水体)全池泼洒,间隔1天再补施“生物肥水神”300~500g(视池底腐殖质情况适量增减)或“净爽肥水菌”100g(每袋可pan >用10亩・米水体),3天后水呈茶色或黄绿色,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池塘水清如何肥水?

池塘水清,应该先检测水质,看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养藻,再显微镜检测是否有藻种,选择适合的藻种和肥料。通常是环境中缺藻种或者缺肥料,通常也要根据养殖的品种和环境条件选择藻种。

(1)根据养殖环境选择:

低温5-20度选择硅藻,尤其淡水养殖;高温20-36度选择绿藻(小球藻或者小球藻的复合藻),尤其是海水养殖;

(2)根据养殖品种选择:

养虾---高温选择小球藻 低温选择硅藻;

河蟹--低温选择硅藻,整个养殖以硅藻为主;

海参--低温选择硅藻,并且整个养殖过程以硅藻为主,高温休眠适当补充小球藻;

鱼类--低温选择硅藻,温度上来补充小球藻。

肥料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主要选择适合藻种繁殖的肥料,定向培养的肥料,主要是无机盐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机肥前期不建议用,尤其粪肥。

上面是不同的水色,不同的藻类,第一幅图主要是硅藻,下面的主要是硅绿藻。

鱼的营养需求,除了饲料的供给,在鱼池施肥也是增加水中营养元素的的主要方法,其营养给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鱼摄食了浮游生物。提高了鱼的产量。 (1)施肥方法分为基肥与追肥二种。①基肥。多用粪肥。一般每亩用湿粪800斤左右,可根据池塘的基础不同进行适当增减。清塘后即可施基肥,可把粪肥撤于池底,也可堆于向阳的北池坝水下。春季温度低,为使水温便于回升,加速肥料的分解,可把水灌浅一些,水深50~80厘米即可,待水肥之后即可进行放养。②追肥。以链、鳙鱼为主的高产塘,水的透明度以25-30厘米为宜。

当透明度超过30厘米时,就要进行追肥。如一次追施后,水色达不到要求的指标,可再追一次,直到达到指标为止。现把几种常用的追肥方法简介如下:第一是粪肥:人畜粪都可作为追肥使用。人粪尿一般是全池泼洒。牛、马、猪等畜粪可作堆肥,亦可全池泼酒。每次的用量以每亩200斤左右为宜,不可一次施肥过多,易引起严重“浮头”甚至“泛塘”死鱼。第二是氮素化肥:尿素等氮素化肥是追肥的好肥料,每次用量为每亩水面3~5斤,可用池水化开后,进行全池泼肥效快,不耗氧。对于亩产千斤的高产塘,在鱼生长,水温高的7~8月中,氮素消耗大而又易引起“泛塘”时,化肥追施即可补充池中氮的消耗,又不增加肥料对池中氧的消耗。

但一次的用量不可过大,最多不能超过每亩10斤。第三是氨水:作为追肥,效果良好。每增施1斤氨水能着产0,8斤左右的鲢、鳙鱼。施用时,可按每亩水面10斤的用量把氨水装入坛子中,把坛子略加倾斜地放入池中,打开坛口,氨水即可缓缓地扩散到池水中去。3~4天后,导光坛内的氨水。每7~10天可施一次每次的最大用量不得超过每亩20斤。第四是过磷酸钙:从目前情况看,鱼池普遍存在着磷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新开挖的鱼池和池塘养殖后期,磷肥的缺乏更为明显,故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在追施时,一般每次每亩水面10斤左右即可。施肥中应注意的事项。①重施基肥,勤施追肥。早春水温低,有机肥分解缓慢,这时施用大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不会引起“泛塘“但却为整个池子的肥料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施追肥,水就很容易肥起来了。

如何养殖喜头鱼?使其大而肥

 鲫鱼高效养殖方法

一、正确分辨鱼种优劣 

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主要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设计好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 

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0万-1.20万尾,可以达到养成规格50-60克的目的。 

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时,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350-400克。 

三、确定搭配品种 

培育大规格鲫鱼品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的20%左右,鳙鱼则占鲢鱼的10%左右。搭配品种的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的影响更大。 

四、鱼种驯化 

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能够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效益。培育鱼种阶段的鲫鱼驯化相对容易。驯化后的鱼种在成鱼养殖时上浮抢食时间短,便于管理。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以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密度大,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则驯化时间长且上浮抢食的百分率低。在密度已确定不能改变时,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则既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促进鱼生长。搭配鲢、鳙鱼种应在主养鲫鱼不上浮抢食习惯形成之后投放。驯化期的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五、饲料粒径和投饲率 

鲫鱼饲料粒径的选择标准应“就小不就大”。一般鲫鱼规格在10克/尾以下时,饲料粒径选0.50毫米;10-30克/尾时选1毫米;30-75克/尾时选1.50毫米;75-100克/尾时选2毫米;150-300克/尾时选2.40毫米;300克/尾以上时选3.20毫米。 

鱼的摄食能力受鱼的规格及池塘水温的直接影响,故投饲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而不应该一成不变。 

六、鱼病防治 

鲫鱼的抗病能力强,但近年来发现了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发展,则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该病重症患病鲫鱼主要表现为:浮水漫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侧(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黏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的溃疡。病原体为鲤锚头鳋。 

病因: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原体待机孳生;二是投入体表受损伤(或生产操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的鱼种,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预防: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0%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0克/立方米;大面积鲫鱼混养池,可在鲫鱼生长季节,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 

治疗:在养殖中,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认后可一次性全池泼洒0.50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0.20克/立方米硫酸亚铁合剂。对于继发性鲫锚头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敌百虫的池塘),可改用农用敌杀死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用6-10毫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