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鲢鱼有哪些养殖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6 20:14   点击: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鲢鱼有哪些养殖技术

1、食性

鲢生活于水上层,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轮虫为鱼苗下塘培育的开饵料,也喜欢吃豆浆等类似轮虫大小的其他人工精饲料。随着鱼苗不断生长,到夏花阶段以后,鳃耙基本长成,逐渐转为滤食浮游植物,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可以使鲢生长良好,而各生长阶段都喜食各类粉状人工精饲料。

2、生长鲢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性成熟年龄为3―4龄(长江流域)。体重增加以3―6龄最快,以后减慢;体长增长以1―4龄较快,第4龄后减慢。

3、繁殖

鲢属于大江河鱼类。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产卵季节亲鱼可游至产卵场进行产卵繁殖,但在人工池养条件下则不能。

鲢鱼性成熟年龄和个体大小与纬度(热量)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华南,性成熟年龄为2―43龄,体重2kg左右;在华中,性成熟3―4龄,体重3kg左右;在东北,性成熟5―6龄,体重5kg左右。此外,性成熟还与营养条件有关,营养不同,性成熟年龄和体重也会出现差异。雄性还普遍比雌性早熟1年,个体也比雌性偏小。

二、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选择种质和体质良好的合格亲鱼是草鱼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之一。所谓种质良好,即根据我国“三江”(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家鱼”种质考察研究、以长江的种质最好,故选择长江原种草鱼较为理想。所谓体质良好,即是鱼体壮实,体色正常,鳞片完整,无伤、无病的个体。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成熟个体,作为当年生产用亲鱼。在选择亲鱼时,还应注意雌雄搭配,一般雄体略多于雌体。

2、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的面积2/15―4/15hm2(2―4亩),水深1.5―2.5m。位置处于催产池附近,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

(2)放养密度。每公顷池塘放养亲鱼1500―2250kg左右。雌雄比例为1:1或1:1.25。为了充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在以草亲鱼主养的前提下,每公顷还可混养鳙亲鱼或后备亲鱼50―60尾,草亲鱼和青亲鱼或他们的后备亲鱼各30尾左右,凶猛鱼类30尾左右。

(3)饲料。鲢亲鱼的天然饵料任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即能使其生长良好;鲢还喜食各类精饲料,为了增强体质,在产后、秋季和早春适当增投部分麸、糠类精饲料有利于性腺发育。

3、亲鱼催产

(1)催产时间、水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催产时间为5―6月,催产水温24~26℃主最适宜。

(2)亲鱼选别: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分别注射LRH-A3~5微克/尾。

4、发情与人工授精

水温在18℃以上均可催情,最佳水温为22~26℃。催产剂注射1~2次,2次注射时间隔6~12小时。从最后一次注射到排卵的时间一般为9~12小时。亲鱼在预定时间内,在产卵池中发情追逐,雄鱼不断用头撞击雌鱼腹部,互相摩擦,雌鱼仰腹彼此绞曲,不时颤动胸鳍,排卵射精,配合密切。收卵以产卵后1小时左右进行为宜。也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5、孵化

人工孵化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内,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孵出鱼苗。凡江河湖泊及塘堰的水都可用于孵化。有时也用曝晒过氯气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认为安全的自来水。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经过滤池或过滤闸进行三级(40目、60目、80目)逐级过滤。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塑料孵化器,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孵出3~5天后,鱼苗鳔已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主动摄食时,即可出苗。经捆箱暂养锻炼,使鱼苗结实,减少排泄。途中换水或到达目的地下塘时,水温相差不能超过4℃。

三、苗种培育及运输

1、培育

(1)池塘条件:草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hm2,池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少(5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堤牢固不渗漏。

(2)鱼苗放养密度:每公顷225万―300万尾。

(3)鱼种放养:鲢占60%―65%,混养鳙10%、草鱼30%;或混养鳙10%、鲤20%、草鱼10%;或混养鳙15%,草鱼20%;或混养青鱼35%―40%。

(4)投饵技术与投饵量

鲢鱼有夜间摄食习性,特别要注意增加夜间11-12时的投饵量。在鱼体长10-16厘米时投饵量为鱼种总量的6%-10%,体长16厘米以上时投饵量为3%-5%。投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鲢鱼的养殖利用

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

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成鱼养殖:鱼种投放规格、密度,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密度为0.4-0.5尾/O。

鲢鱼是套养鱼类,以鲤鱼出塘起捕时间为准。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K/O。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

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应比较干净,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规格并塘:冰封前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3.0公斤全池泼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保持水面透光性,应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打冰眼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 1.在鱼苗、鱼种拉网、筛选、运输过程中应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2.鱼苗鱼种入塘前,用2.0%的盐水浸洗5-10分钟进行消毒。

3.高温季节,每月用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进行食场消毒。

4.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提高鱼体免疫力。

5.死鱼应及时捞出,深埋。

疾病-病原鳃霉

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鳃瓣有点充血,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丝坏死,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

2.培育水质需施发酵腐热的有机肥,不宜生施

3.发病池要迅速加注清水,改善水质,或者将病鱼转移到水质新鲜清洁的池塘中。

4.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可降低水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打印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在背鳍后的体表有近似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

防治方法:

1.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如牛、羊等的粪便)是单胞菌菌的孳生之处,因此鱼池施用时必须用生石灰拌匀并充分发酵,腐热后方可施用,以防病原体进入。

2.鱼种过塘时,可用2%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可有效预防此病。

3.患病时采用外用消毒药。外用消毒: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

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病情严重时,病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90%晶体敌百虫0.3-0.7ppm全池泼洒。

2.虫扫净按130ml-170ml/亩/米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一次。

碘泡虫病

本病又名鲢疯狂病,主要发生在一足龄鲢,可引起大批死亡,未死的鱼也因肉质变味而失去商品价。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但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和江河中均有出现,成为当地严重的流行病之一。

【病原】病原是鲢碘泡虫(Myxobolus drjagini)。此孢子虫可寄生在鲢体的各个器官,但主要侵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如脑、脊髓、脑颅腔内拟淋巴液、脑神经、听视神经等,形成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白色胞囊。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前段有一大一小两个极囊,嗜碘泡明显。

【症状】病鱼十分瘦弱,头大尾小,体色暗淡无光泽,脊柱向背部弯曲,使尾部上翘。病鱼离群在水面狂游急窜或旋圈打转,不时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反覆多次,终致死亡,死时头常钻入淤泥中。剖腹后,可见肝、脾萎缩,腹腔积水,剖开脑壳,露出脑部,可见白色颗粒状胞囊,取下孢囊,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孢子。

【发病规律】鳃碘泡虫在鱼体内发育经过活动的营养体期到不活动的孢子期,从侵入鱼体到孢子形成,在水温16~32℃时,约需4个月。当年夏花被碘泡虫侵入后,在6~9月为营养体期,10月后才逐渐形成孢子。因此,越冬的春花脑中,即可找到白色胞囊。次年5月胞囊内的孢子排出到体内各器官,部分排出体外,进入水体,沉入水底淤泥中积累,使疾病不断蔓延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

【防治方法】由于病原体对药物有狠强的抵抗力,而且药物对脑部寄生虫的作用非常有限,故此病著重於预防。1、每l/15公顷用125千克生石灰或100千克石灰氮彻底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以减少此病的发生。2、在冬片放养前,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每立方米水体500克)浸洗30分钟,或用石灰氮溶液(每立方米水体500克)浸洗30分钟,可以杀死60%~70%的孢子。3、6~9月,处於营养体阶段的病原,可用敌百虫(含量90%)按每立方米水体0.5克水浓度全池遍洒,每半月1次,可降低感染率。

防治

双线绦虫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过去一些大中型水库,在鲫鱼及野杂鱼体内偶有发现,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趋势。主要对一龄鲢鱼种造成较大危害,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92%,感染强度最高时,每尾鲢鱼体腔内有13个裂头蚴。患病鱼种越冬死亡率最高为84%。但各年段感染不尽一致,主要和水体环境改变(因干旱引起水面积减小)和水鸟的活动有关。本文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防治对策。

病鱼症状

患病鲢鱼从外观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后体质明显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显,腹肌极薄,用力挤压腹部,裂头蚴可从胸鳍处钻出。病鱼在拉网和运输途中大部分死亡,只有少部分存活。双线绦虫易感寄主主要是鲢鱼种,而鲤鱼种感染种类以舌状绦虫裂头蚴居多。

病因分析

1.靠近水库、沼泽的池塘,或水面连片开阔、人少环境僻静的池塘,春季至秋季常有许多水鸟如苍鹭、红嘴鸥、翠鸟到此滞留栖息,在水库和鱼池之间游窜。裂头蚴感染率高的多发生在面积较大的越冬池,这些池塘每年春季冰面融化时,经常有病鱼或体弱鱼在水面游动,招来大量水鸟捕食,带有虫卵的粪便排入水中,造成感染。

2.有的池塘售完春片鱼种后,因时间紧、来不及清塘即注水养水花鱼苗。有的池塘(带水浅池)冬天冻透,自以为达到清塘目的,注水不久即投放夏花鱼苗。而双线绦虫第一中间寄主(桡足类),可成体带卵休眠,休眠体可度过干旱、冰冻等各种恶劣环境,休眠体数量可达每平方米数百个至数百万个之多,常在小范围高度集中,正因为桡足类有这种成体休眠适应性,所以不经药物清塘的鱼池,一旦注入新水,很快就出现相当数量的性成熟带卵的桡足类成体。笔者在早春冰雪刚融化不久,在一些很浅的水坑里冬天冻透即看到大量的桡足类带卵成体,这也说明桡足类成体可抵抗恶劣环境。综上所述,在一些池塘由于不用药物清塘,其水体潜藏着大量的桡足类休眠体,这为感染双线绦虫病埋下了隐患。

3.按鱼苗生物学特性,水花鱼苗进入夏花阶段,食性将由轮虫转为较大型浮游动物,有些养鱼户自觉培养一些枝角类和桡足类,供下塘的夏花鱼苗食用,然而如果不进行人为控制,桡足类极有可能成为优势种群。由于桡足类吞食钩球蚴具有专一性,所以这时如果池塘附 近有带病原的水鸟活动,就极易使夏花鱼苗感染双线绦虫病。

4.有的养鱼户从双线绦虫多发区购进已感染裂头蚴的夏花鱼苗,即使当地不具备患绦虫病的条件,但由于鱼苗已经吞食感染原尾蚴的桡足类,并在鱼体腔内发育为裂头蚴,同时排 出体外,致使放苗池塘同样大

量感染双线绦虫病。 首先要把好鱼苗关,如果从外地调运鱼苗,应先调查供苗单位是否有绦虫病发生史。如果是自己培育夏花鱼苗,并且当地有绦虫病史,或者有水鸟活动,那么在水花鱼苗下塘前 要将第一中间寄主、桡足类杀死。在发塘期间发现桡足类也应清除。另外要增强鸟类保护意识,研究不伤害终寄主生命的有效办法,驱赶水鸟。对绦虫病多发区,一定要坚持用生石灰清塘。

常用药物

嘉虫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大黄

性状:黄棕色粉末,气清香

作用及用途:灭菌杀虫。主要用于纤毛虫类如车轮虫、斜管虫等。

用法与用量:发病时按100-200克/亩/米全池泼洒,连用1-2次。

停药期:30天

虫扫净

主要成份及含量:2.5%二硫氰甲基烷。

性状:褐色液体

作用及用途:灭菌杀虫。主要用于纤毛虫类、蠕虫类鱼体寄生虫。

用法及用量:发病时按130ml-170ml/亩/米兑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项:使用前、后四天内不得使用其它杀虫类或杀菌药。

停药期:30天

菌毒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亚氯酸钠,80%。

性状:白色粉末或颗粒

作用及用途:灭菌杀虫。主要用于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发病时按0.37-0.5ppm兑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项:露天将A、B药液混合使用,现配现用。

停药期:10天

富溴海因

主要成份及含量:二溴海因,30%。

性状:白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灭菌药。主要用于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发病时按0.3ppm兑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加倍使用或连用2天。

停药期:捕捞前10天

益生活水素

主要成份及含量:芽胞杆菌、光合细菌、硝化菌、固氮菌等。活菌数>700亿/克。

性状:灰褐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水质改良药。清除养殖水体有机污物、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调节PH值。

用法用量

根据水质恶化情况每亩1米水深200克-300克兑水浸泡后全池泼洒。 价值用途营养价值

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疗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视的佳肴。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乳少等症。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热量(大卡) 104.00碳水化合物(克) 0.00脂肪(克) 3.60蛋白质(克) 17.80纤维素(克) 0.00维生素A(微克) 20.00维生素C(毫克) 0.00维生素E(毫克) 1.23胡萝卜素(微克) 0.00硫胺素(毫克) 0.03核黄素(毫克) 0.07烟酸(毫克) 2.50胆固醇(毫克) 99.00镁(毫克) 23.00钙(毫克) 53.00铁(毫克) 1.40锌(毫克) 1.17铜(毫克) 0.06锰(毫克) 0.09钾(毫克) 277.00磷(毫克) 190.00钠(毫克) 57.50硒(微克) 15.68

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而脂肪含量却不高,仅为1%-10%,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达95%以上。鱼肉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A、B1、B2、D和矿物质。鱼肉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鱼鳞中含有的卵磷脂,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塞,降低胆固醇,具有健脑作用。

科学家还发现,一周吃3次鱼,有助于保护皮肤,让皮肤免受太阳光紫外线的损害。长期吃鱼,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类似于防晒霜的自然保护,使皮肤增白。多吃鱼可以作为一种额外的防晒措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