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鳝别名、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白鳝养殖
白鳝鱼苗种培育就是把白鳝苗养成10克以上白鳝种的生产过程。这一阶段需要经过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等三种不同类型池塘的培育。白鳝种是成白鳝养殖的基础,白鳝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成白鳝养殖的好坏。因此,要发展养白鳝生产,首先必须抓好白鳝苗种的培育。
白鳝养殖技术要点
⑴白鳝种培育
顷姿 白鳝种培育是将体重0.1~0.2的白仔养到颂胡体重10~20克的小白鳝的过程,第二年大部分白鳝种可以养成食用白鳝上市 (150~200克/尾)。白鳝养成白鳝种一般分三级进行。各级白鳝池放养规格和密度分别为:一级池每平方米放养0.1~0.2克的白鳝苗0.2~0.3千克;二级池每平方米放0.3~2克的白鳝苗 0.3~1千克;三级池每平方米放养2~20克的白鳝种0.5~2千克。
白鳝苗选择:优质白鳝苗要求头阔吻钝,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体色光洁呈玉白色;肌肤丰润,机体健壮,无病原寄生。规格为每公斤6000尾左右。
白鳝苗放养:放苗时间为3~4月,水温20℃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放苗前应先将培育池和白鳝苗进行药物消毒。培育池的消毒方法与家鱼苗种池相同。放养密度按一级池的要求进行。
摄食训练:摄食训练是养白鳝成败的关键技术,约需训练一个月时间。白鳝下塘后第一周,应设法使白鳝由分散摄食转为集中摄食。一般从傍晚开始,使用丝蚯蚓作诱饵,将养净的丝蚯蚓散投在食台上,每日投喂4~5次,日投喂量占白鳝苗总体重的20~40%。同时在食台上方挂一盏15W的电灯,把白鳝苗引到食台周围,集中摄食。也可以日间在食台上方搭蓬遮阴,造成一个阴暗环境,同样诱使白鳝苗中摄食。一周后如大部份白鳝苗都被引上食台摄食,表明集中摄食训练已获成功。然后逐渐往后推迟投喂时间,最后完全改在白天进行。从第2周开始,应逐渐减少丝蚯蚓投喂量,增加蚌肉、猪脾或鲜鱼等鲜饲料的肉糜,每日投4次,日投喂量占白鳝苗总体重的10~15%。15天以后,逐渐将丝蚯蚓或肉糜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并逐步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1个月后,即可全部改用鳗苗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白鳝苗总体重5~8%。配合饲料要加水充分揉和,有条件的还要加入适量油脂。饲料拌好后要马上投喂,防止α-淀粉裂化,影响粘合性。
分级饲养:白鳝在饲养中由于个体间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造成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因此每隔20~30天就要将不同规格的白鳝分养,分养前应停食一天。因白鳝苗个体尚小,头几次分养可用密眼捞海在食台下捕捞,将先上食台的健壮苗优先分出;以后随着个体逐渐长大,可用广东鱼筛或不同网目的无节结网进行分选工作。分选后用痢特灵药浴,即可按级分养。各级苗种池的放养规格和密度如上所雀樱绝述。白鳝分养后配合饲料日投量为鱼体总重量的 3~5%。白鳝苗饲养到11月中、下旬时,大部分个体可长到20克左右,可作为白鳝种放入成白鳝池养殖。
水质调节:培养和管理好白鳝池水质,是养白鳝高产的可靠保证。
鳗鲡是日本鳗鲡的俗称。我国大陆东南沿海海岸线长,历年来盛产日本鳗苗,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鳗鱼生产带来良好的契机。从1973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水产分院,分别在浙江菱湖和福建、厦门开展鳗鲡人工养殖和人工繁殖的研究以来至今,经历了“三起三落”的过程。 第一个养鳗高潮的起落(1973―1976年)1973年,我国大陆掀起了第一个养鳗高潮,中央农林外贸派出赴日养鳗考察团,在全国召开了第一次养鳗会议和举办技术培训班,投资数万元建池,但由于忽视了鳗鱼的生物学特性片面强调省钱,这个高潮仅持续两年就结束了。 第二个养鳗高潮的起落(1979―1981年)1979年起,许多鳗场开始聘请日本专家,使用日本饲料、渔机、鳗药等,总量有所提高。这一阶段,开发了黄埔江水蛆蚓开口饲料资源,配合饲料研究开始起步,流水养鳗,珠江三角州的土地养鳗成功并推广,鱼病防治工作起步。但由于技术上照搬日本的养殖方式,片面强调依靠日本专家,因而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第三个养鳗高潮的起落(1988―1997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日益发展刺激了中国养鳗的第三次浪潮。这次高潮的掀起,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与教训,发展了鳗种的温室培育,修建了大面积高标准的水泥钢梁大棚温室,珠江三角洲土池养鳗大规模铺开。鳗鱼养殖形成了从白仔鳗养殖到成鳗养殖加工一条龙,组建了集团公司,规模经营优势得到发挥。90年代中期发展成一个包括苗种采捕、培育、养殖加工、饲料、运输、出口的大产业,产量和生产水平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97年,全国鳗鱼产量达17万~18万吨。 辉煌一时的养鳗业到1997年止,已成为进口国通货膨悉孙胀、高利率和外汇市场的牺牲品,使养鳗业的生存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如何正确分析鳗鱼市场;认真总结,把握机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养殖面积、产量失控,鲤鱼市场供大于求;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负面作用;③养殖后期苗种与成品市场价格不同步盲目引进外来苗,增加了鳗鱼的亏损;④市场信息滞后,养殖业者后期期望值过高。 为使鳗鱼能走上睁猛链健康发展之路,采取以下对策:①政府应加大制定鳗业公共政策,做好宏观调控,实行养殖许可证制度;②做好广告宣传及广告资金的征收,引导人们科学合理消费;③加强科技投入,走科技兴渔之路;④加强商检工作,增加烤鳗消费量。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1999年鳗苗产量与前两年比大幅度增加,且苗种价格与成品鳗价格市场比较协调,鳗鱼生产进入一个比较好的恢复调整期。养鳗业者要正确分析形势,增强信心,提高养鳗业的科技含量,采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养鳗业整体素质,促进养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养鳗池的要求 养鳗池是鳗鱼生活的场所,也是鳗场的主要建筑物。养鳗池建造要着重鳗鱼的生活和生理特征,同时又要考虑养殖生产便捷,否则,不但会影响产量,增加成本,造成不便,而目会使鳗鱼容易患病,引起疾病传染流行。一般来讲,鳗种培育池建在沿海鳗苗主产区;成鳗养殖池建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场址选择的要采 场地选择要根据设计任务、生产规模、养殖方式,结合远景发展规划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同时考虑土质、地形、气候、交通、供电、苗种资源和生活条件。 1.水源 水源是养殖的第一要素。它由水质和水量两方面组成,养鳗用水标准除了以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项标准(表2-1)。水量供应要保证充足,鳗种培育上常用深井水,一般一个2000平方米培育场,深井水出水量每小时不得低于60吨;出水水温不得低于24℃,以降低热量消耗;知弯土地养鳗池水源能自流灌溉最理想。 2.饲料 应有可靠的饲料来源。一是配合饲料,二是人工饲料。要保证饲料能充足供应,质量有保证,经济上又合算。 3.地理环境 鳗场周围环境要避免噪声,无工业污染;地形好,施工费用小,旱季不枯水,雨季不淹。 4.土质 温室为水泥培育池,土质影响不大,成鳗池以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的壤土为好。 5. 交通和通讯 场址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鳗场饲料购进,成鳗出运数量大,又必须及时,场址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6.电力系统 电力要保证有足够的容量和可靠的电网正常供应以及自备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