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是什么鱼?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有叫雄鱼。
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生长迅速,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
鳙是鲤科、鲢属鱼类。体延长而侧扁,腹部肉棱起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前。头大而圆畔。吻宽钝。眼位于头侧中轴之下方。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鳃耙狭长而细密,但不相连,400枚以上。体被细小圆鳞。
鳙鱼
侧线完全,侧线鳞91~108。各鳍均无硬棘,背鳍软条3(不分枝软条)+ 7(分枝软条);臀鳍3(不分枝软条)+ 12~13(分枝软条),腹鳍1(不分枝软条)+ 8(分枝软条)。咽头齿仅一列,齿式4~4,平扁,齿面宽大而有细粒状突起。体背侧灰黑而稍具金黄光泽,腹侧银白色;体侧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小点。各鳍呈灰白色,上有许多黑色微细小点。
扩展资料:
鳙鱼生活于江河干流、平缓的河湾、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性成熟时到江中产卵,产卵后大多数个体进入沿江湖泊摄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它们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区越冬,翌年春暖时节则上溯繁殖。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性情温驯,行动迟缓。
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食豆饼,米糠,酒糟等人工饲料,以及禽畜的粪便。摄食强度随季节而异。每年4~10月份摄食强度较大。
鳙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
鳙鱼的形状: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公斤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公斤。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初成熟个体重在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但在两广地区,通常不足10公斤的亲鱼也可产卵。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花鲢一亩水面放多少条鱼苗,花鲢鱼苗一般什么时候投放
在湖泊、水库主养花鲢(鳙鱼)放养模式中,如果是一次放种,两次捕捞,则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20尾规格为0.25kg的花鲢以及40尾规格为0.75kg的花鲢。如果是一次放种,年底捕捞,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00-200尾规格为0.15-0.3kg/尾的花鲢。如果是一次放种,隔年捕捞,每亩池塘一共放养30-80尾规格为0.1-0.167kg/尾的花鲢。
一、花鲢一亩水面放多少条鱼苗
1、湖泊、水库主养花鲢(鳙鱼)放养模式
(1)一次放种,两次捕捞
①放养鱼种分为两种规格,一种为0.25kg/尾,另外一种为0.75kg/尾,并且两种鱼种放养量均为30kg/亩,即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20尾规格为0.25kg的花鲢以及40尾规格为0.75kg的花鲢。
②6月份开始捕捞,上市规格为0.75kg/尾左右,一直捕捞至8月份,剩余部分于年底捕捞。
(2)一次放种,年底捕捞
①放养鱼种规格为0.15-0.3kg/尾,每亩池塘一共放养30kg,即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00-200尾花鲢。
②8月份后逐渐投喂人工饲料,于年底捕捞。
(3)一次放种,隔年捕捞
①放养鱼种规格为0.1-0.167kg/尾,每亩池塘一共放养5-8kg,即每亩池塘一共放养30-80尾花鲢。
②于第二年6月份开始捕捞。
2、小型精养水体主养花鲢放养模式
(1)0.25kg/尾、0.5kg/尾、0.75kg/尾的鳙鱼鱼种以及0.25kg/尾的白鲢鱼种各放养四分之一,每亩池塘一共放养125-150kg鱼种,同时套养5kg的颡鱼、乌鳢等鱼种。
(2)6月份开始,捕大留小。
二、花鲢鱼苗一般什么时候投放
1、如果是春季,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投放。如果是夏季,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投放。
2、如果是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在春节之前完成鱼苗投放工作,最迟不得迟于2月底。如果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一般在解冻后,水温稳定在5-6℃时进行放养。
3、放养花鲢鱼苗一般选择在晴天进行,如果是严寒风雪天气,不宜进行放养。
4、在放养鱼苗之前,需要对鱼体进行进行浸洗消毒处理,将体表的细菌以及寄生虫灭杀干净。在放养过程中,需要将鱼苗连同包装容器一起放入池塘中,等到容器中的水温与池塘水温保持一致后,打开封口,让鱼苗自行游入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