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年年末买了幼鱼70万斤花鲢每条2-3斤但不超过3斤和30万斤白鲢每条1-2斤不超过2斤的白鲢养到今年7月
1、花鲢与白鲢的长势影响因素挺大,特别是混养比例与密度,水里的浮游生物与藻类,所以单纯的水养了6个月能长多少斤,很难说出来。如果按照理论的话,花鲢应该能长到4、5斤,白鲢也能长到4、5斤,白鲢比花鲢长的快。
2、百度夏花鱼“鱼苗经一段时间的培育,当体长达到2.6~3.3厘米时,称为夏花。”
3、7月-9月鱼价格会有上涨,这个斤两的花鲢市价约8、9块(批发价4块),白鲢市价约4、5块(批发价3块)
鱼类生长的速度 是根据环境因素决定的 例如 长年水温 食物是否充足 水域面积多少 等很多环境因素 不过根据经验半年你的鱼大概能长到六斤左右吧
夏花鱼种:鱼苗下池后,经20―30天的饲养,体长达3厘米左右的鱼,因出塘正值夏季,故称夏花。有的地方称为火片、乌仔、寸片
价格自己去调查一下咯 毕竟不是那里的人
二、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附花鲢鱼的养殖方法
1、头部:花鲢的头部大而宽,长度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而白鲢鱼的头部较小,长度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左右。2、鳞片:白鲢体表的鳞片均为白色,没有斑点,而花鲢鱼体侧深褐带有淡黑色或者是黄色花斑。3、腹部:白鲢的腹部的中央有一条很明显的折痕,而花鲢腹部平滑,没有折痕。
一、花鲢鱼和白鲢鱼的区别
1、头部
花鲢的头部大而宽,长度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因此又叫做大头鱼、胖头鱼,而白鲢鱼的头部较小,长度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左右。
2、鳞片
白鲢以及花鲢的鳞片均比较细小,但是白鲢体表的鳞片均为白色,没有斑点,而花鲢鱼体侧深褐带有淡黑色或者是黄色花斑。
3、腹部
白鲢的腹部的中央有一条很明显的折痕,并且贯穿腹鳍前后整个腹面,而花鲢腹部平滑,没有折痕。
4、胸鳍
白鲢的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而花鲢的胸鳍较长,后缘部位超过腹鳍基部。
二、花鲢鱼的养殖方法
1、池塘处理
(1)池塘水深控制在1.5-2.5m左右,池塘底部淤泥厚度不宜超过30cm,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没有污染。
(2)将水排至10cm左右时,每亩池塘使用75-100kg生石灰进行消毒。
(3)放养鱼苗前5-7天左右,每亩池塘(1m水深)施加200-300kg腐熟有机肥进行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作为鳙鱼饵料。
2、放养
(1)2-3月份左右,水温为8-10℃的时候,进行放养。每亩池塘放养700尾花鲢,100尾白鲢,以及少量鲫鱼。
(2)鱼种要求体型好,活力强,体质健壮,规格一致,外表没有损伤。
(3)放养前,鱼种使用食盐水进行消毒。
3、管理
(1)投喂饲料的时候,遵循“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原则,根据鱼种进食规律合理进行饲喂。一般情况下,每天投喂2-3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左右。
(2)冬春季节,施加粪肥,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夏秋季节,每隔15天左右加注一次新水,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cm左右(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宜超过3℃)。
(3)池塘氧气溶解量保持在4mg/L以上,水体氨氮含量不宜超过0.2mg/L。
(4)5-9月份期间,每亩池塘使用20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每个月使用2次。
三、花鲢是胖头鱼吗
花鲢是胖头鱼。
花鲢是胖头鱼的别称,它的俗称有很多:鳙鱼,熊鱼、花鲢、黑鲢、黄鲢、松鱼、大头鱼等,其中花鲢这个名称流传最广。
胖头鱼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仅凭肉眼就能明显看出来,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头部宽大,鱼口也比较宽,而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所以被称为胖头鱼。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背部及体侧的上半部分发黑,有很多的不规则黑色斑点,看上去如同长着花斑,所以也被称为花鲢。
花鲢的养殖方法
1、池塘
池塘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开阔向阳、交通便利。
2、水质
花鲢喜欢在水源干净充足,无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在养殖之前要把池塘清理干净,把里面的淤泥清理掉,然后消毒杀菌,还要定期调节水质,最好半个月进行一次加水工作,如果水质出现问题,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来改良水质。
3、饲料
花鲢饲料主要由饼粕、糠麸、鱼粉等与添加剂构成,鱼种培育期间内,需要辅投人工饲料,天气转冷后,饲料可减少,但是花生麸、米糠等投放量需稍微增加,使鱼种累积脂肪越冬。
四、夏花鱼苗如何养
肚子大有可能夏季尸体腐烂的快的原因,本身鱼小,鱼是高蛋白,腐烂的快,所以肚子大,死鱼时间一长都是这样。
我不知道你放的是什么苗,如果是大面积的死亡很有可能是缺氧。缺氧死亡一般不超过三天,因为鱼死后会沉到湖底发酵,到第二天死鱼最多。(一般缺氧死亡的话,最先死的按顺序:鳊鱼-鲢鱼-草鱼-鳙鱼-鲫鱼),如果每种鱼都死了,那应该是缺氧,而且很严重,有经验的养鱼人都知道,缺氧连鲫鱼都死了,那鱼塘里的鱼基本上没有了,因为他是最耐缺氧的。
还是一种可能是细菌性病发引起的死亡,他的死亡数会一天比一天多,可用漂白粉(氯含量为30%),一般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经充分溶化后立即均匀泼洒于池中。细菌性病有寄生虫引起的、也有水中细菌引起的,可以通过看新鲜死鱼的外表分辨。细菌性病的死鱼有以下症状:烂鳃、烂尾、鱼鳞竖起、身体充血等。
寄生虫如果不及时清除也会引起细菌性病发症,用敌百虫清除(每亩用100克)。有寄生虫的鱼到了晚上会打水花,而且会比较早缺氧。
一般鱼苗每亩每个品种2000尾-5000尾,要有增氧设备。
饲料投放不要过量,吃不完的饲料会引起水质变质,鱼病增多。
以前承包过鱼塘的一点经验,希望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