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上有一排刺的淡水鱼叫什么鱼?
背上有一排刺的淡水鱼被称为刺鱼。这种鱼通常属于辐鳍鱼类,其背部和侧线上长满了坚硬的刺状突起,这些刺状突起有助于保护刺鱼免受捕食者的袭击。刺鱼的刺可以引起疼痛或刺伤,因此在处理时需要小心。刺鱼主要栖息在淡水环境中,如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其食物主要包括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其他小鱼。刺鱼在一些地区也被人们作为食物或观赏鱼进行养殖。
二、鳍上有刺的淡水鱼?
答案是;黄颡鱼。
黄颡鱼,又叫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刺黄股、昂刺鱼、昂公等,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扁,头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视钝圆,口大,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
黄颡鱼常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尤其喜欢生活在腐殖质和淤泥多的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底部,昆虫、鱼卵、小鱼虾、螺蚌、植物碎屑等都是它们的食物。
三、嘴上有刺的淡水鱼?
这种鱼一般叫针鱼,在我国也叫九州鱵;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个体虽不大,但数量相当多,是常见的小型食用鱼类。
针鱼体呈长圆柱形,全身足有二尺多长,稍侧扁,光滑细溜,坚硬的利嘴长达三寸。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
四、背上有一排刺的海鱼?
是石头鱼。
带有剧毒的背刺是石头鱼的主要防御方式。它身上有12-14跟像针一样的背刺,只要被它的背刺穿进皮肤,毒液会在体内蔓延。剧烈的疼痛遍及组织细胞,痛苦将一直折磨对方,直到死亡。
石头鱼的另一种防御方式是伪装。它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变色,达到较好的伪装效果,而为了让伪装更有成效,石头鱼往往半天都不动一下。如果有谁在在海里玩,恰好经过石头鱼身边,是很难发现它的。也有少数人在养石头鱼,但它的互动性真的不高,其次观赏性也欠缺,入手价值似乎不是那么好。
五、尖嘴鱼鳅且背上有刺的是什么?
刀鳅```我家那是这样叫的背后还有类似方块的花纹像黑鱼一样但是比泥鳅瘦比泥鳅长看起来更像一般的大鱼小的时候头比较方感觉身子比泥鳅要硬一点 不知道我描述的对不对如果对的话就是刀鳅不知道你那边是怎么叫这种泥鳅的
六、尖嘴细长的淡水鱼?
答:尖嘴细长的淡水鱼是中华刺鳅。中华刺鳅属鱼类。其身体略侧扁,极延长似鳗鱼状;头小而往吻端略呈尖三角状;吻稍长,口中大,末端可达眼睛直前,上唇延长而略往下垂;背鳍前部之硬棘部起于胸鳍后缘直上方,各棘均短而分离;背鳍、臀鳍与尾鳍完全相连而不可分;无腹鳍,胸鳍略小。其为浅淡水多水草处的底层肉食性杂鱼,主要以小虾、水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亦食黄黝鱼等小型鱼类。
七、身上有一排刺的是什么恐龙?
背上有刺的恐龙有:棘背龙,剑齿龙,剑龙.
【棘背龙】
1,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体重4到26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11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分布区域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可能还有西撒哈拉、尼日尔和肯尼亚。目前棘龙属有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发现于摩洛哥。棘龙是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最初的标本在二战期间在被盟军摧毁,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贵。
2,棘龙的头颅骨长1.75米,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半水生动物。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棘龙是已知的唯一会游泳的肉食恐龙。
3,
棘龙的帆状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经棘所构成,这些神经棘从背部脊椎骨延伸出来。这些神经棘的长度约是脊椎骨的7到11倍长。这些神经棘的前后长度较为一致,而盘龙目的基龙与异齿龙的神经棘长度有大规模差异,形成一个半月形帆状物。跟棘龙生存于相同时代、地区的禽龙类豪勇龙,背部也有高大帆状物,而神经棘的末端较厚。
【剑齿龙】
1,身体巨大的四足属可以利用它很小的侧看很矮的头以及身体上装饰的两列富有变化、尖头朝上的角状骨板和四个尾针来辨认。还可利用状的钝齿和特别短的前脚(仅是后脚长的一半)来鉴定。
2, 是食植物动物,以尾壳针作为防卫武器。
3, 其有角的背骨板的朝向壳变化方式具理想的调节体温功能,能把热量从厚实的身体内散发走。
【剑龙】
1,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2,剑龙的头尾长大约是12公尺,高度则大约5公尺。对人类来说,剑龙是相当庞大的动物。但是在它们所生存的年代中,还有许多更为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另外沿着弓起的背部脊线,有两道形状类似风筝的板状物平行排列;在尾部靠近末端的区域,则有两对尖刺向水平方向突起。这些装甲,可以用来防御一些属于兽脚类的掠食者,例如异特龙与角鼻龙。
3,剑龙的前肢与后肢相较之下非常地短,由腓骨(fibula)与胫骨(tibia)所组成的下半部比股骨(femur;前肢的一部分)更短。这显示它们并不能非常快速地行走,因为后肢的脚步会受到前肢的限制,最快大约每小时是6到7公里。
八、长得像泥鳅的尖嘴淡水鱼?
是刺鳅,是我国一种底栖性鱼类。因身上有刺形似泥鳅得名。
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刺鳅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九、没有刺的淡水鱼?
鲈鱼、 鸦片鱼、石斑鱼 、酥湾鱼、巴沙鱼等。
1、鲈鱼: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
2、鸦片鱼:鸦片鱼为硬骨鱼纲、鲆科,是比目鱼的一类。鸦片鱼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
3、石斑鱼:石斑鱼泛指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属鱼类。石斑鱼属于辐鳍鱼纲,身体肥厚,口部大,并不适宜长途迅速游泳。石斑鱼体型相当大,身长可达一米以上,体重超过一百公斤也不足为奇。
4、酥湾鱼:是用草鱼精心饲养的一种特殊肉制品。
5、巴沙鱼:是东南亚的一种淡水鱼。肉白嫩,没有肌肉刺和鳞片。
十、刺最多的淡水鱼
刺最多的绝对要属鲢鱼。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