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鉴别皮包质量的优劣?
第一,首先我们要看包包的材质。
这是选购包包最重要的一环。现在制作包包的材质分很多类,布的、PU的、真皮的等等。布的材质比较好判断,通过手感就能感受出质量的差别;而皮质主要是真皮和PU皮两种,目前大部分包包都采用的是PU皮的面料,就是在已经很薄的一层真皮上胶合上一层PU,这样手感好,光泽度好,而吊牌上依然标明使用牛皮或是羊皮,其实这种面料不错,手感同真皮相似,而且不像真皮那样较贵,不易脏,耐用。
第二,我们可以从做工来判断。
包包的面料相对于其它缝制材料要厚得多,也硬很多,并且缝制出来还要有一定的形状和立体感觉,所以对包包的缝制要求是很高的。看包包的缝制是否精细,我们一般从细节下手,比如包边衍接之外有没有多余,尤其是包内侧,手提带的缝制有没有扭曲,这道工序是需要技巧和体力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几下拉链看是否流畅,如果不流畅,说明包体有点扭曲,如果拉头挤到里布了,那做工就是不好的。另外,在包包打开后,里布应紧贴在面料之上,内部空间一目了然,与包体对应大小,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说明包包的做工不是很好。
第三,我们可以从五金配件上来辨别。
每个包包上都少不了有一些五金配件,最常见的就是拉链。质量好的包包上的五金配件都很光亮,质量不好的五金配件看上去就只有粗糙的电镀,没有经过抛光,表面不光滑,而且颜色也不纯。另外一些装饰物,例如镶钻是否结实、颜色正不正。好的五金配件及一些金属商标等都是精钢电镀后经过抛光处理,这样不容易氧化或生锈。
二、如何鉴别铝塑板的质量优劣?
铝塑板质量好坏的鉴别有下面几种方法:
1.铝皮厚度:如面铝厚0.5㎜,实际测量应该为,铝厚0.5㎜+氟碳油漆0.025㎜=0.525㎜(面铝总厚),底铝厚0.5㎜。
2.氟碳油漆(PVDF):至少为双涂,70%以上氟碳含量,表面刮掉一层油漆还有一层底漆。用膜厚仪测,>0.025㎜。用丁酮擦试200次不露底。
3.纳米防尘油漆(NANO PVDF):至少为双涂,膜厚>0.025㎜,用记号笔写字,完全能擦干净。
4.聚酯油漆(PE):用膜厚仪测>0.016㎜,用丁酮擦拭100次不露底。
5.高分子粘结膜:美国PUPONP原料,撕开铝皮,会发现,铝皮上与塑料上均匀分布着白色绒毛状高分子,并且拉力>7N/㎜。
6.软塑料:半透明状,开槽刨出塑料屑,更有透明状,划断一面铝皮,折铝塑板,铝皮会断,但塑料不会断,并可来回折无数次。
7.保护膜:双层复合膜,0.09㎜厚,撕下保护膜,手感平稳。
三、如何鉴别鲜牛奶的质量优劣?
鉴别鲜牛奶的质量:
1、感官鉴别 新鲜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无凝结,无杂质,无异物,无黏稠现象。
2、煮沸 置沸水中如有凝结或絮状物产生,则表示牛奶不新鲜或已变质。
3、好牛奶,不挂杯 买来的牛奶迅速倒入干净的透明玻璃杯中,如果有薄薄的奶膜留在杯子内壁,且不挂杯,容易用水冲下来,那就是原料新鲜的牛奶。这样的奶是在短时间内就送到加工厂,而且细菌总数很低。
4、滴入清水 将奶滴入清水中,若化不开,则为新鲜牛奶;若化开,就不是新鲜牛奶。若是瓶装牛奶,见到牛奶上部稀薄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奶。
四、如何鉴别带鱼的质量优劣呢?
(1)体表:质量好的带鱼,体表富有光泽,全身鳞全,鳞不易脱落,翅全,无破肚和断头现象。
质量差的带鱼,体表光泽较差,鳞容易脱落,全身仅有少数银磷,鱼身变为香灰色,有破肚和断头现象。
(2)鱼眼:质量好的带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
质量差的带鱼,眼球稍陷缩,角膜稍混浊。
(3)肌肉:质量好的带鱼,肌肉厚实,富有弹性。质量差的带鱼,肌肉松软,弹性差。
(4)质量:质量好的带鱼,每条重量在0.5公斤以上。质量差的带鱼,每条重量约0.25公斤。
五、如何鉴别玻璃刀质量的优劣?
1.玻璃钻头的锋利度是指玻璃钻头的钻进速度,有些厂家的玻璃钻头产品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有较好的钻进速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员工劳累,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玻璃也容易被压裂。
2.玻璃钻头的寿命是指玻璃钻头在一定厚度的玻璃上的钻孔数量,操作环境和操作技术对玻璃钻头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3.蹦边的大小是任何一种玻璃钻头都会出现的现象,只是蹦边的大小程度有所不同。
4.自锐性如何是指玻璃钻头在使用过程中钻头需要开刃的次数,自锐性好的玻璃钻头可以不需要开刃或者很少需要重新开刃。
六、如何鉴别老北京布鞋的质量优劣?
老北京布鞋---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舒适但不耐穿。
从小长在农村的小孩,都能穿到最传统的布鞋--母亲缝的千层底布鞋。穿在脚上的感觉非常好,而且还能保暖。但是下雨天就不能穿了,穿久了会出现断底、烂底等问题。随着现代制鞋工艺不断先进,传统布鞋增加了现代时尚鞋的元素,PVC底、硫化底...使布鞋保存了传统的优势外还更加耐穿。广大消费者可能都对此认识存在误区,现代工艺生产的布鞋虽然耐穿,但是都很娇气,选购的时候需要认真查看。那下面就说说布鞋的质量优劣特征。选购优质布鞋首先要看鞋帮,鞋帮面料质量的好坏对整个鞋的质量关系很大,优质鞋面料的表面平整光洁。观察有条子、格子的鞋面可看出条纹端正,格子横直对正整齐,染色是否一致。灯芯绒、丝绒等优质鞋面绒毛倒顺要一致。另外帮面及夹里清洁无污垢,括浆均匀平服。优质中国布鞋鞋帮的滚口狭阔一致,接头放在鞋的后部不明显处,口门不起角不起空,不起皱,叉口前后一致。鞋帮缝线的针距均匀整齐,不歪斜,没有跳针,漏针以及底线翻出等现象。对于两接式鞋的接帮处,松紧口,鞋松紧布缝接处,是双线来回针缝,鞋的后跟做编结缝合,跟缝线正直。第一要检验鞋底,优质布鞋的布底挺硬结实,纳底的针码均匀而整齐;塑料底光洁无疵点,特别是前掌曲挠部位无气泡、空洞等缺陷。纳线的针码均匀,刹线紧合,底槽完整无损。可用双手握住布鞋反复弯曲,可发现鞋底柔韧适中,无裂缝。第二要看鞋体和装配,布鞋有些部位是手工制作的,允许有一定误差,一般来说优质布鞋的鞋脸长短误差不大于3毫米,高矮之差不大于2毫米,后跟歪不大于3毫米。耳式鞋蟹钳(耳扇)、蟹壳大小一致。鞋舌长短与帮口相符。有带袢的鞋其带袢的叉子长短相符,前后一致。鞋跟排列整齐、美观、间隔均匀牢固。鞋底墙整齐,各部位吃帮合适。选购劣质布鞋主要可以看鞋帮,一般劣质布鞋面料粗糙,条纹不齐,鞋面和鞋里起皱发黄。鞋帮缝线的针距歪斜,跳线、折线,鞋的跟部有暴眼、露线现象。第三看鞋底,劣质鞋的布底松软,厚薄不均,纳底针码不齐;塑料底花纹粗糙,底槽破损,有空洞、痕印等现象,反复弯曲鞋底,会出现裂痕。第四看鞋体和装配,劣质布鞋的鞋脸长短,高低相差较大,目视明显。鞋舌长短与帮口不符,鞋底墙歪斜,各部位吃帮不一致,甚至有脱帮的地方。布面鞋的特点: 1、脚感舒适,透气性好。2、老北京布鞋,不但是时尚的消费品,还是值得收藏的工艺品; 3、老北京布鞋的最大特点是,不出脚汗也不会臭脚,不会产生脚气,益于您身体的保养。4、老北京布鞋的选料十分考究,千层底布鞋纯手工艺,不含任何塑胶及粘着剂,突出健康环保的特色。七、肉桂如何鉴别?
1、根据形状挑选。优质的肉桂多为卷筒状或者凹槽状,这是因为晾晒和取皮过程的原因,也是优质肉桂都具有的一个特性。
2、根据颜色挑选。质量好的肉桂颜色多为灰棕色,而且表面颜色均匀,质量不好的肉桂颜色较深,且表面颜色不均匀。 3、看肉桂表面纹路。选肉桂时我们应该选择表皮粗糙的肉桂,可以用手感受肉桂的纹路,有明显的凹凸感的肉桂为好肉桂。
4、刮肉桂表面。用手指甲轻轻在肉桂表面刮一个印痕,如果是质量好的肉桂,这条印痕就会显有油光,反之则为质量差的肉桂。
5、掰肉挂。两只手掰肉桂,如果是优质的肉桂,基本上不用用力就能够将它折断,而劣质的肉桂则不容易折断。
6、观察断面。优质的肉桂断面不规则,而且断面的颜色深浅不一,贴近表层的断面颜色较深,而内层则为红棕色,劣质的肉桂断面平整且颜色如一。
八、如何鉴别肉桂?
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厘米,宽或直径2~10厘米,厚2~8毫升。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九、怎样鉴别食醋质量优劣?
SB71-78食醋质量标准和GB2719-81食醋卫生标准详细规定了食醋的理化和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包括:总酸、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卫生指标有:砷、铅、游离态矿酸、苯甲酸钠、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生产厂和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便是根据以上标准生产和检验食醋的。消费者在选购食醋时,一般可通过感官指标(色泽、体态、香气和滋味)来鉴别优劣。具体做法是;将食醋放在白色背景上,观察其颜色。优质食醋应为琥珀色或红棕色;对光观察、食醋应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嗅气味应具有食醋特有香气,无不良气味;品尝应酸味柔和,稍有甜口,不苦涩,无其他异味。
十、如何鉴别豆腐的优劣?
鉴别豆腐的优劣的方法如下:
1、看色泽。
好豆腐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稍有光泽。劣质豆腐是呈深灰色、深黄色或红褐色。
2、组织状态鉴别。
好豆腐有块形完整,软硬适度,富有一定的弹性。劣质豆腐是块形不完整,组织粗糙,无弹性。
3、气味鉴别。
好豆腐是具有豆腐香味。劣质豆腐有豆腥味、馊味和其它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
好豆腐口感鲜嫩,味道纯正清香。劣质豆腐有酸味、苦味、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扩展资料:
豆腐(拼音:dòu fǔ)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也有说关羽,乐毅。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也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记忆中刚开始很难吃,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传统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是因为制作的时候添加的凝固剂的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还有一种是添加葡萄糖酸-δ-内酯,称为内酯豆腐。这是一种新型凝固剂,较传统制备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日本名称叫“绢豆腐”,质地明显要比北豆腐和南豆腐嫩滑与细腻。
一般意义上的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制作。也有绿豆豆腐,橡豆腐等等比较另类的豆腐制品,还有的地方会有冻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