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养殖鸡头米?
对于养殖鸡头米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大家平常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遇到谢谢问题我们如何解决,成了放下最重要的一个难题,所以鸡头米的养殖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知道他需要的环境气候,还有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有那些,但是不还不够完善,还需要的就是鸡头的平时管理,因为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所以我们需要对他进行平时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他的品质可能就不好说了,养殖出来的鸡头米不仅仅是养出来了,还需要好的品质,那么我们仔细对他们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环境气候。鸡头米的生活习惯有哪些人有去调察清楚,一般就是他需要的温度,还有空气的质量,有水质,这几方面的要求,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养殖的地方根本不适合鸡头米生活,或者说那个地方养出来的鸡头米质量不是很好,所以你需要去了解你们当地是否符合养殖鸡头米,如果是大棚养殖,那么又要把他改造成什么样的一个环境出来,都是需要去了解清楚的。其次,就是所需要的肥料。在选择好的气候以后,那么是不是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这样才能够增加他的产量,使她的生长的舒服快一点,都是需要去注意了,自己可能不知道需要那些肥料,那么你可以请教一些东西的人,让他们给你建议,还有就是平时的管理,就是疾病的防治,还有如果预防虫害都是需要时间去学习的,只有自己有本领了,才能够更好的去养殖好鸡头米。总之,养殖鸡头米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活,自己需要对她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他需要什么,自己心里有底,那么在养殖过程中,自己才会遇到一点失败就打退堂鼓,好好去学习技术,相信你可以的,祝你好运。
二、山鸡米生长环境?
山鸡米
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 叶。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 地。在抽花穗前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置通风处阴干
4 特征
4.1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黄白色,中部常膨 大,形似纺锤形块根。秆高40~90cm,直立,中空。叶互生; 广披针形,长5~20cm,宽1.5~3cm,全缘; 叶脉平行,小横 脉明显,呈方格状a。圆锥花序顶生,分枝较少,疏散; 小穗狭 披针形;小花两性,外稃较颖为长,内稃短于外稃;子房卵形, 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纺锤形。花期7-9月,果期10月
4.2 药材特征
茎呈圆柱形而稍压扁,长25~75cm,表 面枯黄色,有节,断面中空; 叶鞘开裂,叶多数皱缩卷曲,叶片 披针形,长5~20cm,宽1 ~2.5cm; 浅绿色或黄绿色b,叶脉 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小网格,叶背尤为明显。质轻 而柔软、韧。气微,味淡
5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缘、道旁蔽荫处。 淡竹叶耐贫瘠,喜温暖湿润,耐阴亦稍耐阳,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常表现为植株低矮、分蘖力降低、叶色发干偏黄等,观赏价值降低。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黄壤土、菜园土为宜。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淡竹叶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植除药用等特殊需要外
6 分布地区
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及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三、芡实怎么种植?
1、习性:芡实喜温馨、光照充足,不抗寒都不耐干旱。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0-30℃,水位30-90cm。适合在水面上不宽,水流通性小,水源充足,能调整水位线多少,有利于提灌的水塘、水利枢纽、湖水和山湖河边。
2、品种选择:芡实一般分为北芡和南芡。北芡又叫刺芡,多见土生和半土生状态,主要分布在我们国家的山东、地域等。北芡适应能力偏差,且采收艰难。南芡关键生长发育在国内的江苏、湖南、广东、安徽南边等地,产量高,质量上乘。大多数人是采用南芡。
3、浸种催芽:种植前,我们应该解决芡实的种子。一般大家每一年4月初至4月中旬对芡实开展浸种。用温水将芡实的种子冲干净,随后把它们浸在盛满水的盆里。盆中水位要盖住种子,起码要泡一到十天。在浸种的过程当中,起码要鱼缸换水三到四次,水的温度最少需在十五到二十五。
4、出芽:4月初长江中下游浸种,白天水温保持一致20-25℃,晚间即在15℃之上(可浸在温室大棚或苗床内催牙)。栽种10来天。
5、放水点播:将池塘水放干或保存浅水区位,按行间距2.5米厚为挖穴,每穴播种子2-3粒,遮盖土壤1-1.5cm,放完后立即注水到适度水位线,那样出芽工整。
6、泥团点播:水位线比较深在1米以上湖荡区,水位线不容易减少或因为缺乏水资源,放水后无法灌入,因水位不容易栽种,播后种子易漂散。可采取泥团播放。则用湿泥将3-4粒种子包成一团,按行株间距2.5米长厚为,将泥团一个个于近河面轻轻地放入水中。种植的稀相对密度应依湖河泥的胖瘦而不同。
7、竹筒播种:用连通长竹筒,按行株间距2.5米,将竹筒插进泥中,将种子4-5粒自上口放入,种子沉下去后,再换一木棍子,插到筒内,在泥中搅拌一下,使种子拌入泥中。
8、合理种植:当芡实苗跟后面长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能开始种植,一般间距约30至35cm。最好是均值1亩种植150株芡实。种植的时候需要消除地里的野草,让营养被芡实灵活运用,进而加速成长速度。
9、叶斑病:病源为细菌,7-9月患病比较多。发病时叶边有很多环形病斑,始为深绿色,后变为棕褐色,偶尔具轮纹,孔径3-4mm,最大者可以达到8mm,极易腐烂破孔。湿冷时病斑上生鼠深灰色霉层。病危时病斑能联生成片,使一整张芡叶烂掉。
10、收获:采摘期为8月中旬至10月初(紫色花苏芡)或9月初至10月中下旬(白费苏芡),每隔一段时间4-7天收一次,分8-12次采完。
四、芡实种子几月份种植?
4月初在长江流域浸种,水温白天保持在20 ~ 25℃,晚上保持在15℃以上(最好在温室或温床中浸种催芽)。经过10多天的播种。播种前5 ~ 7天,在田间挖一个2.0 ~ 2.5米见方、深15 ~ 20厘米的育苗池。清洗后,灌溉约10厘米。待淤泥清澈坚实后,在靠近水面处轻轻放下发芽的种子(种子不要陷泥太深),每池可种5斤左右。育苗时不能断水,水深可以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到15厘米左右。苗苗的心叶不能埋在泥里。
五、鸡头根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1、种子繁殖:适时播种。春秋两季均可(以9~10月为好)。播种时,选用新鲜饱满的种子撒在泥土稍干的塘内。若春雨多,池塘水满,在3~4月春播种子不易均匀撒播时,可用湿润的泥土提成小土团,每团渗入种子3~4粒,按瘦塘130~170厘米,肥塘200厘米的距离投入一个土团,种子随土团沉入水底,便可出苗生长。2、幼芽移栽。前年种过芡实的地方,来年不用再播种。因其果实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有部分种子散落塘内,来年便可萌芽生长。当叶浮出水面,直径15~20厘米时便可移栽。三、管理幼苗浮出水面后,调节株行距,将过密的苗除去,移到缺苗的地方。由于芡实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故调节水量是田间管理的关键。要掌握“春浅、夏深、秋放、冬蓄”的原则。春季水浅,能受到阳光照射,可提高土温,利于幼苗生长;夏季水深可促进叶柄伸长;秋季适当放水,能促进果实成熟;冬季蓄水可使种子在水底安全度冬。为提高效益,种芡实的水塘,可同时养鱼,但必须选择对芡实无损害的鱼种,如鲢、鳙鱼。向塘里投放的鱼饲料以及鱼的排泄物,均能作为芡实的肥料,不必施肥。四、采收加工芡实当年可收获。在9~10月间,果皮呈红褐色时便可收割。如果种植的面积小,人力充足,可随熟随采收。采回的果实,用木棒等物锤击带刺的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
六、芡实如何剥去硬壳?
1/6分步阅读
手剥法。坚硬的芡实壳不能食用,所以在煮芡实前我们必须把壳去掉。一般家庭日常食用时,如果买到的新鲜芡实较为嫩,可以直接用手指剥壳,不过为了避免手指受到伤害,最好还是买一个专门用于剥壳的小指套。
2/6
水煮法。新鲜的芡实用清水煮煮就能吃了,热的时候最好吃,这时壳也很好剥。
3/6
冷冻法。把新鲜的芡实丢冰箱里速冻里,过两天冻结实了那榔头敲两下,就很容易了。
4/6
老虎钳法。市场上买的新鲜的芡实,嫩的可以手剥,但有些比较老了,壳非常坚硬。对这些壳坚硬的芡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老虎钳所壳夹破,这样就很好剥了。但是力度要掌握好不然里面的仁就会很容易破了。
5/6
木杵法。这种方法适合大面积种植芡实的农场,统的方法是是将果实摊于打谷场上,先用木杵连续敲打,使果壳出现裂痕并破碎,然后再装入筐篓内用脚踩,让种子外部的薄膜自然脱落,裂出种子,用水淘净后晒干即是可食用的芡实。
6/6
沤烂法。把采收的果实堆成大堆,用草覆盖10天左右,果壳和种皮会因为闷热而沤烂,这时候扒开大堆,把种子洗干净晒干。晒干后先放在火上翻炒一遍再用碾子或石磨磨去种皮硬壳。磨时要注意将磨心垫高,避免将种仁也磨碎。磨后用扇车或簸箕除去壳皮及杂质,或倒入水中,捞掉浮上来的外壳,再将种仁捞起晒干,得到的就是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