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平蘑菇种植技术玉米芯(平菇用玉米芯种植最简单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11 03:23   点击:1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玉米芯蘑菇种植技术?

1.

配制养料:

首先把玉米芯捣碎,然后将玉米芯、豆腐渣等材料进行配制。注意玉米芯占比为70%。

2.

堆积发酵:

把混合物加入清水,搅拌均匀,然后放在角落里面堆积发酵。

3.

消毒杀菌:

发酵完成之后就是玉米芯基质了,然后要高温消毒8-10小时,等菌袋温度下降到30度时,进行二次消毒。

4.

接种:

消毒后的菌袋打开密封口,接入合适的菌种,再次密封后摆放整齐,放在环境温度15-20度的地方进行发菌,注意温度不能相差太大。

5.

管理:

菌丝长满后脱袋,竖着放在准备好的土壤中,用湿润的土壤覆盖表面,时不时浇一些营养液,后面进行菌菇长出来之后采摘就可以了。

二、如何用玉米芯种植蘑菇,玉米芯种植蘑菇技术?

1

配制养料:

首先把玉米芯捣碎,然后将玉米芯、豆腐渣等材料进行配制。注意玉米芯占比为70%。

2

堆积发酵:

把混合物加入清水,搅拌均匀,然后放在角落里面堆积发酵。

3

消毒杀菌:

发酵完成之后就是玉米芯基质了,然后要高温消毒8-10小时,等菌袋温度下降到30度时,进行二次消毒。

4

接种:

消毒后的菌袋打开密封口,接入合适的菌种,再次密封后摆放整齐,放在环境温度15-20度的地方进行发菌,注意温度不能相差太大。

5

管理:

菌丝长满后脱袋,竖着放在准备好的土壤中,用湿润的土壤覆盖表面,时不时浇一些营养液,后面进行菌菇长出来之后采摘就可以了。

三、玉米芯加醋种植蘑菇技术?

玉米芯加醋种植蘑菇高产:

1、配方一: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0-15千克、尿素0.3-0.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生石灰3-5千克、多菌灵0.1千克。

2、配方二:玉米芯85%、麸皮10%、尿素0.4%、过磷酸钙1%、石灰4%、多菌灵0.1%。

3、平菇生长期间,及时进行通风换气,生长需要氧气,呼吸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和绿色植物正好是相反的,通气不良的菇房平,菇生长慢且容易生病。当平菇长出土后,菇房内的空气湿度应达到90%左右,有利于蘑菇生长。

4、平菇不需要太强的阳光直射,需要在阴暗、潮湿、温暖的地方生长,因此冬季种植平菇,既要保证菇房内的温度,又要减少光照。

四、平蘑菇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栽培技术

1.1培养料的配制

平菇栽培的培养料可分为棉籽壳、锯屑和秸秆三种。

①棉籽壳98%,过磷酸钙1%,石灰1%,水65%左右。

②锯屑93%,麸皮或米糠5%,蔗糖1%,尿素0.4%,碳酸钙0.4%,磷酸二氢钾0.2%,水65%左右。

③锯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65%左右。

④花生秆或油菜秆(粉碎)80%,酒糟20%,水65%左右。

二、菇房设置

菇房要靠近水源,门朝南,南北墙要安玻璃窗,墙壁和屋顶要厚实,便于保温防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菇房都是床架生产,床架可用竹木制作。架底层离地面16厘米,层距60厘米,最上层以屋内放得下为准,架宽50~60厘米。床架南北排列,架距墙四周60厘米,床架间距60厘米。播种前在每层床架上铺竹竿,每根相距1.5厘米。

三、菇房消毒

对栽培过的菇房要彻底打扫,严格消毒,可用含有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墙壁和床架等进行喷雾,每平方米面积喷药液22.5公斤,漂白粉随配随用,以免降低杀菌效果。也可用石灰水刷墙壁和床架1至2次,地面撒一层石灰粉。

四、调料

菇房和床架消毒以后,可着手调料。若选用棉籽壳,调料时,先把其放在水泥地上,用清水拌匀,闷2~3小时,料水比以1∶1.2~1.4为宜。气温高水可多些,反之水宜少;土上栽培水可多些,薄膜上栽培水应少些。一般以手握棉籽壳见水珠而又不下滴为度。先将过磷酸钙、石膏等均匀加入培养料中,再加水搅拌,不论用哪一种配方,除播种时气温低以外,都宜在培养料中加0.15%~0.2%的多菌灵,或0.1%的敌菌特,防止杂菌感染。还可以将加水的培养料堆于水泥地上,每100公斤一堆,四周用麻袋或草席盖严,料温超过60℃发酵2天可升至70℃以上,基本上能杀死常见杂菌。调好的培养料必须立即进房,进房前可在上铺一层用0.1%高锰酸钾,或3%石碳酸,或0.25%新洁尔灭浸洗过的薄膜。进料先铺上层床,再铺下层床,每层培养料厚10~13厘米,暖天薄些,冷天厚些。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8公斤左右。床面必须平整,中部稍高,成龟背形,以利排水。如用稻草作培养料,必须选择无霉变的,先切成长6~10厘米,再用0.5%石灰水浸泡1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淋,直至其中淋下的水的pH为7.5左右为止。这样既可以起消毒作用,又可以使稻草软化。一般每平方米用料 10公斤。

五、播种

培养料进房后即可播种(经发酵的培养基要等料温降至28℃以下)。播种期,春季2月 ~3月,宜早不宜迟,采用中、高温性种。秋季9月~10月,宜迟不宜早,选用低温种。在平均气温20℃以下播种,是平菇稳定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栽培上不仅要选用适宜季节的品种,还要选择菌丝浓白,无黄水,无杂菌,上下内外发透,生命力强,生长均匀整齐的良种。菌龄以接种后30天左右,菌丝发到瓶底,并经一周发透的为好。母种转管最好不超过3代,否则菌种退化,不出菇或出菇少而小。播种时,常采用层播法,分2~3层,即铺一层培养料,播一层菌种,最上层用大块菌种穴播,余下的细碎菌种散播。层播用菌种封面,用种量多,发菌快,杂菌不易感染。除层播外,还可用混播(把菌种和培养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穴播和撒播。一般每5~10公斤干培养料,用750毫升的菌种2瓶。播种后,立即用消毒过的薄膜覆盖,保温保湿,防止杂菌感染,以利发菌。

六、管理

在管理上,播种后及菌丝布满培养料之前,如料温高于28℃,要掀膜降温。膜内凝结水珠过多,也要及时掀膜抖去。除去这两种情况外,尽量不要揭膜,以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感染杂菌。为了“促菌抑杂”,发菌初期尽可能放在20℃条件下,待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再把温度提高到23℃~25℃,使菌丝活性增强,养分积累增多。经20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培养料时,应给予散光,降低温度10℃左右,促进原基发生。在适宜温度下,菌丝见光6~12天就可以分化出原基,这时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料面形成菌膜,影响出菇。如菌丝已布满培养料多天,而原基迟迟不能形成,可以“搔菌”,即用铁钩刮去料面老菌丝,给予散射光,降低温度,适当喷水,加强通风,就可逐渐发生原基。

一般播后30~35天出菇,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经过原基期,珊瑚期,伸长期,形成期,幼菇期,成熟前期,成熟中期,成熟后期,老熟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是促进珊瑚期向形成期转化,提高成菇率。珊瑚期是两极分化最明显的时期,发育好的子实体,珊瑚状顶部膨大发育成菌盖,珊瑚状下部长出为菌柄,进入形成期。发育差的中途夭折,萎缩死亡。这时必须加大通风量,增加散射光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环境湿润,但不能向菇上喷水,忌干燥、高温、直射光、大通风和农药。当菌盖直径1厘米以上,适当增加用水量(可在菇上喷水),加大通风,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生长,但遇到低温和高温,不能在菇上大量喷水,特别是菌盖上水分过多,易造成菌盖上卷,加速老化。温度管理的原则是前低后高。空气是前期少,后期多。光线是前期暗,后期亮。

七、采收

平菇的采收适期为成熟前期至成熟中期,但以早采为好。适时早收。不久能保证品质,而且对下一批菇的生长发育有利。临采前喷水,保持菌盖新鲜。采收时左手按培养料。右手扭菌柄采下。子实体叠生的墩块,用利刀从菌柄基部割下,留墩不宜过高,以免腐烂。每采完一批菇,把床面整理干净,停水2~3天,养一养菌丝,并用铁丝做成宽2厘米的小耙子。在床面纵横“搔菌”便于渗水、透气,然后喷一次重水,以利出菇。

八、病虫害防治

平菇主要病害有毒霉、木霉、链孢霉、毛霉等,虫害有菇蚊、菇蝇、螨类、线虫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菇蝇、菇蚊、木霉等。病虫害以防为主,栽培场地应严格消毒灭菌,用新鲜棉籽壳等作培养料,需经烈日暴晒,采用优良菌种,精细管理,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平菇生长健壮。发生菇蝇、菇蚊后可喷1000倍锌硫磷,或5000倍敌杀死。局部有螨的,可用糖醋水,浸纱布纹干,覆于螨类发生处,纱布上再放糖水拌过的米糠,厚约1厘米,诱螨出料,再喷1000倍一氯杀螨醇,反复几次,就可见效。培养料局部表面感染杂菌,料湿时,可用石灰粉撒于杂菌上面,范围比杂菌感染区稍大,厚度以不见杂菌为宜;料干时,可用pH达14的石灰水喷洒,既可抑制杂菌,又不妨碍出菇。全面感染杂菌,已深入料内的,应弃之不用。

五、20斤玉米芯种植平菇的全程技术?

准备配料。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晒干打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将玉米芯、生石灰、麸皮、氮磷钾复合肥按照80%、4%、15%、1%的比例进行配比,将原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水、料比2:1混合,原料充分润湿,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其他杂菌滋生,原料中可以混合添加适量的多菌灵。

栽培料堆放发酵。将混匀的栽培料堆放发酵,一般发酵12h到1天,期间当发酵到60℃以上时,从上至下,从里到外进行翻堆,共犯2~3次,确保原料发酵均匀。当栽培料表面出现白色菌丝时说明发酵完成。

装袋接种菌种。接种前确保栽培料温度下降到30℃左右,避免温度过高,烧死菌种,接种时为了确保菌丝长满整个菌袋,一般第一层装菌种,第二层中栽培料,然后再装一层菌种,最后封口。在将装好的菌袋放进大棚前先将大棚内部消毒,不免杂菌污染。

后期管理。菌丝长满后要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0℃左右,保持通风,湿度控制在90%左右。出菇后可以喷施营养液,促进平菇生长缩短采菇时间,保持适当的光照。

六、如何用玉米芯种植蘑菇?

首先把泡好石灰水消毒后的玉米芯捞出来沥水半个小时,找到一个闲置的空地,围好边框,菌种跟玉米芯的用量是1包菌种接30斤的干玉米芯,把玉米芯上面放成五份,铺一层玉米芯,撒一层菌种,反复做直到完成五层玉米芯和五层菌种。

由于户外通风,所以表面铺上两公分厚的泥土,盖上胶膜直盖直到50天,盖胶膜的过程中不用浇水,50天后先开胶膜等待出菇。

七、用玉米芯怎样种植蘑菇?

首先把泡好石灰水消毒后的玉米芯捞出来沥水半个小时,找到一个闲置的空地,围好边框,菌种跟玉米芯的用量是1包菌种接30斤的干玉米芯,把玉米芯上面放成五份,铺一层玉米芯,撒一层菌种,反复做直到完成五层玉米芯和五层菌种。

由于户外通风,所以表面铺上两公分厚的泥土,盖上胶膜直盖直到50天,盖胶膜的过程中不用浇水,50天后先开胶膜等待出菇。

八、蘑菇种植技术?

步骤/方式一

种植方法

种植蘑菇时,需要将植株的孢子均匀的埋在土壤中,再往上方覆盖一层保鲜膜,为其保温保湿,还需要每隔三天浇一次水,浇水时需要将土壤完全浸湿,使蘑菇吸收足够的水分,等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蘑菇就能长出白色的菌丝了。

步骤/方式二

适宜温度

养殖蘑菇时,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就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从而使得蘑菇产量减少,需要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将蘑菇移到温暖的室内进行养护,也需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度之间,为蘑菇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步骤/方式三

养护管理

养护蘑菇时,需要将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半阴环境中,避免植株被强光灼伤,也需要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植株上有害虫留下的痕迹,就需要每隔一个星期喷洒一次除菌药剂,维持蘑菇正常生长。

九、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0-15千克,尿素0.3-0.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生石灰3-5千克,多菌灵0.1%。||配方二:玉米芯85%,麸皮10%尿素0.4%,过磷酸钙1%,石灰4%,多菌灵0.1%。

玉米芯种平菇方法:

1.选料

玉米芯要求足干,呈黄白色,新鲜无霉烂变质,用普通饲料粉碎机或木屑切片粉碎机粉碎均可。粉碎机筛孔需用直径2厘米的钻头扩大孔径,粉碎后的玉米芯呈蚕豆、黄豆大小的颗粒状为宜。

菌种则根据栽培季节选择(低温型菌类在晚秋早冬栽培;中温型菌类在早秋晚冬以及早春栽。

2.装袋接种

先将菌种掏出,放在干净容器内,将其掰成枣子大小的菌块。发菌用50-55厘米×25厘米聚乙烯筒料,用针扎三排微孔,先装好一端,放入菌种,用绳扎紧。然后再装一层菌种一层料,共三层料四层种,装满后扎紧袋口,视温度高低垒袋发菌,或堆成井形堆放,用种量一般10-15%。发菌期间,温度20-25℃,最高不可超过35℃,空气相对湿度50-65%,光线要求暗一些,发菌期间要注意翻袋和加强通风管理,约经15-2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进入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菌袋经一周左右即有珊瑚状菇蕾出现,这时就可开袋进行出菇管理。要撑握好开袋时间,过早料面易干燥,造成菇蕾死亡;过晚则影响菇的质量。开袋后要增加光照。并加强通风排气,注意喷水不可将水喷在菇体上。约经5-7天头潮菇即可采摘上市

十、玉米芯种植平菇出菇后的管理技术?

用玉米芯种平菇生产技术在我国已大面积推广有十几年了,大多以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原料来源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收益明显,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产品下脚料的转化,现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培养基配方

玉米芯100斤、麸子20斤、石灰粉4斤、石膏粉2斤、磷肥1.5斤、含量50%多菌灵1克、克霉灵1克,水适量。

二、培养料发酵

首先将玉米芯和石灰粉、石膏粉2斤,磷肥1.5斤,加水拌匀后堆在铺有薄膜的地面上预湿(多菌灵和克霉灵和麸子单独加水预湿堆放)。将其他辅料全部加入(抑菌剂暂时不用)并一次性补足水分,以后不再加水,料堆高1米、宽1.8—2米,长度不限,每堆干料不少于1500公斤。每隔30厘米打一个直径10厘米的通气孔,当料温达到65—7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注意将外面和底层物料翻至堆中。首次翻堆后,物料温度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75℃,稳定在65℃左右,此时物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达到高峰,物料的颜色、气味及其他性状加剧改变,必要时可在料堆上重复打孔,以增强物料内的供氧量。当物料颜色变为红褐色,料堆表面布满白色菌丝,物料散发出的氨味逐渐减少时,即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次数2次。

三、装袋接种

发酵好的培养基为红褐色,气味芳香,无氨味,培养基中布满有益的放线菌,不粘手,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此时,加入抑菌剂即可装袋播种,用玉米芯种平菇,选择专用驯化玉米芯,平菇菌种新选1号。

四、管理技术

1.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在培养室成批平放摆好,一般3-5层高,每行间距离50-60厘米。在码好的菌袋中间放一支温度计供检测温度。发菌室保持黑暗,每天通风一次,约40分钟,室温以15-20℃为宜,超过28℃立即开窗降温,培养7天左右要翻堆互换位置。7天左右要消毒一次。

2.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用手触摸菌袋,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表明已达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将菌袋码4—6个高,袋口解开,行距不少于70厘米,每天向空间喷水3-4次,保持湿度85%,结合每次喷水通风30—40分钟。室内光线不宜太暗,以免出现长柄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适当增加喷水量和通风次数。头潮菇采收后清除袋口残留菇根,喷洒石灰上清液,室外喷杀虫剂驱杀害虫,再按常规管理7—10天可出第二潮菇,二潮菇应多喷水分,如此管理直至出菇结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