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平菇出蕾少(大花蘑菇花盆种植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1 01:57   点击:1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大花蘑菇花盆种植方法?

1、将菌种与发酵过后的稻草、菜饼、棉籽壳、麸皮、蔗糖、尿素、石灰、过磷酸钙、复合肥、维生素等混合拌匀,装进准备好的花盆里。

2、然后在表面撒上一层菌种,用木板拍平,保持温度在15-18℃,湿度在70%以上,当菌丝生长于料层底部时进行覆土,土壤可选择河泥、细泥,之后用甲醛进行消毒,15天左右原基长出。

3、再开始通风喷水,保持湿润,开始出现小菇蕾的时候,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保持在70%以上,保持有散射光,注意按时通风即可,如果温度、湿度保持不好,会导致小菇蕾干枯死亡。20天左右即可采收。

二、50斤玉米芯能产多少平菇?

50斤玉米芯能25斤平菇

100斤玉米芯出50斤新鲜平

、5包菌种可用150斤玉米芯,150斤玉米芯大概要1000斤石灰水(1000斤水放10斤石灰)浸泡24小时到36小时。

2、玉米芯捞出来沥水20到30分钟。

3、找一个闲置的空地用木块或者砖头围成一个3平方米的长方形。

4、150斤玉米芯分成5个等份,一份30斤朝一个方向摆一层(摆紧尽量不留空隙),然后在摆好一层的玉米芯上撒一包菌种(菌种撕成一手指拇大小均匀放在玉米芯上),完后再压一层玉米芯再放一包菌种,重复动作,摆五层玉米芯加五包菌种,一共5层厚。

5、盖上胶膜(最好盖黑色胶膜),盖膜过程中不要浇水,温度在20度左右的盖50天,温度在5度左右盖80天,盖膜过程中可以查看,出菇蕾了就直接掀开胶膜出菇,若没出菇蕾,到时间后观察玉米芯,菌丝发白水珠发黄就直接掀开一点胶膜透气,过几天就出菇。

三、林下菌类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四、在家怎么种平菇?

①一般来说,在家里种植平菇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购买菌包,这个就不需要另外再配料或者是发酵杀菌等等,在家里的种植也是比较简单的,当然种植的少不是很划算,在网上直接购买菌包都已经接好了,菌丝也已经长好了,回家直接管理就可以长出来了,一般在网购以后回家就可以在上面划十字小口,放在阴凉的地方,只要记得给它浇水,尤其是早上和晚上的时候,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②生长的时候需要合适的环境,这样他才可以长得更好,那么平菇生长一般需要温度是多少呢?20度左右就可以了,湿度需要比较高,湿度保持在85%那么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五天就可以长出菇蕾了,长出菇蕾后浇水量就要加大,浇水次数也要增多,保证整体都能浇到水。

③由于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出货量还是不同的,一般10到20天就能够收获,收货的时候轻轻拔下就可以了,最好不要用刀,因为平菇对刀具还是比较敏感的,在以后需要及时的处理,经过半个月左右又可以进行二次采摘了。

第二,种植平菇注意点

平菇对生长环境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合适的生长温度情况下,那么他才能够生长的比较好,如果温度太高了,超过了33度,那么菌丝的生长就会变慢,而且容易污染,在浇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控制,浇水的量和浇水的次数,如果空气比较干燥的,可以多喷点水,因为平菇的菌丝生长是不需要光照的,强光的照射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要避免直接的光照容器,不要放在阳光下,因为阳台的光线比较强,而且通风的情况下风也比较大,当然,也不能放在不通风的储物间,因为光线太也不利于生长。

五、菌包没长满可以用刀划吗?

个人觉得是可以的,但是都是提前划好的口,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种蘑菇:

1、准备一个深一点的桶,装约5cm深的水。

2、将平菇菌包竖着放在桶里,上表面用刀划一道深一点的口子(蘑菇会从口子长出来,此步骤一般我们已操作),桶口搭一个透明塑料膜(保鲜袋、保鲜膜),只搭在桶口,用以保持水分不被蒸发,不可以盖严实了,要透气。早晚用喷壶往桶内喷一次水,保持桶内潮湿。

3、7-10天左右,会出菇蕾,保持桶内环境潮湿,尽量少往蘑菇叶片上喷水。

4、出菇后4-7天可以成熟采摘(温度高4天,温度低7天)。采摘时将整个蘑菇连根拔起,大小一起拔掉,将袋口白色肉状物清理干净,再重复步骤2-4(不用划口子)。

5、一般都可以出4茬,越往后,出菇时间会越长,耐心等待。

6、4茬以后,蘑菇会从袋身出菇蕾,此时桶内留1cm深水,将菌袋躺下来,将出菇地方的袋子割开让蘑菇从袋身长出来(割1-2个口即可,不可太多,防止水分散失),重复步骤2-6,种的好的可以出菇7-8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