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密度养殖笋壳鱼(笋壳鱼养殖方法及其温度)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19 15:20   点击:26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笋壳鱼养殖方法及其温度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最好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最好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最低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药物预防这些疾病。

2. 笋壳鱼养殖盐度

 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21℃,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15℃。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  不同种的鱼类适宜温度不一,例如:  淡水鱼:桂花鱼、笋壳、河豚、白鳝、大头鱼、鲩鱼、鲶鱼、西江钳、鲈鱼等18~19℃。  花龙和青斑:温度:18~20度,盐度:24~26%,每周换一次水,石斑和其他的海鲜不可混养。  另外,温度应随季节变化而适当加温或降温。

3. 笋壳鱼的养殖温度

26度。

水质:生石灰消毒后试水。鱼苗:选体长10cm左右的健康鱼苗,投放前用食盐水消毒,每亩约3500尾。饲料:鱼苗以鳗鱼料、轮虫及切小片冰鲜鱼为主,成鱼以水生昆虫和小杂鱼为主。分池:长到一定大小需分池以防互相残杀。温度:低于22℃要盖棚保温。管理:每天巡塘3次,每45天消毒一次。病害:防赤皮病和指环虫。

4. 笋壳鱼的生长环境

1、选择鱼苗:最好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2、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3、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最好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最低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4、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5、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药物预防这些疾病。

5. 笋壳鱼养殖方法及其温度是多少

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宜温度在25-30℃,下限温度为 10℃,上限温度为37℃,适宜水酸碱度pH值为7-8.5。

6. 笋壳鱼水温多少度好养

最大体长60cm,重达5--6kg。

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在广东及华南俗称笋壳鱼。最大体长60cm,重达5--6kg。尾重 0.3kg达到商品规格。泰国笋壳鱼属虾虎鱼亚目,肉食、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常藏于石头缝隙、洞穴中,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合水温25--30℃,适合pH值 7.0—8.5之间,适宜在池塘、水库、山塘网箱及温室养殖。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胜过海水青斑鱼。价格不会低于100—120元/kg,养殖成本相对很低。

7. 笋壳鱼饲料养殖方法

笋壳鱼是肉食性鱼,喜欢吃动物饵料,所以在养殖时最好喂它们吃一些荤食。

当笋壳鱼处于幼鱼阶段的时候,喜欢吃体型小的动物,比如轮虫类以及枝角类,水生昆虫的幼虫也可以吃。

当笋壳鱼成年之后,它们喜欢吃的饵料就比较多了,小鱼和小虾是最常见的两类。另外还可以喂红虫、线虫、水蚯蚓、新鲜的鱼肉碎屑等其它食物。

8. 笋壳鱼生长温度是多少

1.搭建温棚,确保越冬期间温棚内的水体水温处于鱼类生存适宜的范围 搭建温棚越冬的方法通常被用于名贵鱼类养殖的越冬(如笋壳鱼)和用于繁育的亲鱼、鱼苗的越冬。通常使用聚乙烯薄膜,加钢丝、木材等材料搭建。

搭棚和拆棚时间点的选择。搭棚和拆棚的时间点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变化。因此,在暖水种鱼类的养殖中,必须要定时每天监测水温并做好记录,通过连续几年不断积累,了解一年内每个时间段水温的变化情况,根据水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来确定搭温棚和拆温棚的时间点,避免寒潮来临时的措手不及,最大限度地减少鱼类的冻死冻伤。

在越冬鱼(如笋壳鱼等)的拆温棚过程中,由于拆温棚前后鱼类栖息的养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鱼类容易产生比较强的应激反应,体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鱼类大批量死亡,因此,在拆温棚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应激产品,做好抗应激处理。

2.不断加注深井水,提高鱼塘水温 由于地热的作用,深井水的水温较地表水的水温要高,在越冬期可以用水泵连续不断地往越冬池中加深井水,保持水温不低于鱼类致死温度。在石斑鱼高位池养殖过程中,也可以抽取海边比较深的沙井水进池越冬。

3.降低养殖密度 如果部分成鱼养殖的规格确实未达到上市的规格,需要越冬,必须降低养殖密度。主要原因就在于,在进入越冬之前,鱼类活动的区域是整个养殖水体不同的水层(比如罗非鱼),进入越冬季节之后,鱼类由于自身有趋利避害的天性,都会栖息到水温相对较高的池塘底部。相对于之前在整个养殖水体不同的水层,鱼类栖息的空间就大大地压缩,造成鱼群在池塘底部的拥挤和不适,如果鱼群因为不适而上浮到水体表层,就容易造成鱼类冻死冻伤。

因此,在需要进入越冬的养殖池塘,一定要降低越冬池塘的放养密度,在进入越冬前,及时进行分塘、并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提前使用泼洒姜、有机酸等产品进行抗应激处理,拉网搬运的过程中要非常小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损伤,避免水霉的滋生。

4.加深水位 在进入越冬季节以后,适当加深水位,有利于鱼类的越冬,冬季池塘底部的水位较表层水温要高,除了部分池塘底部发酵产热的影响,还在于当冬季气温下降、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而下沉的过程中,与底层水有一个热交换的过程,就像把一盆冷水倒到一个热水盆里,两盆水混合均匀,最终混合后水温较之前冷水盆里面的水温高是一样的原理。因此,在水温高于4℃的区域,越冬季节池塘底部的水温较池塘表层的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