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洄鱼养殖周期(生鱼养殖周期)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12 17:10   点击:17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洄鱼养殖周期

鮰鱼生长速度快。斑点叉尾鮰生长比较迅速,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上市规格一般为0.5~1千克。池塘中当年鱼的体长可长到19.5 厘米,二龄鱼体长可达32厘米。鲤鱼生长周期一般至少需要两年,第一年从鱼苗长成鱼种,第二年时体重一般在1斤左右,目前市面上的鲤鱼一般也在1斤左右。在三年时体重一般在3斤左右,但具体的体重变化会根据饲料水平而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 生鱼养殖周期

孔雀鱼下崽时,3小时左右时间就会生产完,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刚刚生完的母孔雀鱼最好是让其单独养两三天,让其恢复一下元气,当然是有条件的情况下。没条件生完就放回去也没关系。孔雀鱼的寿命比较短,自己养的基本上都是2年左右的寿命。

孔雀鱼繁殖不分季节,即使是冬季也能正常生产。孔雀鱼的繁殖周期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约一个月可以繁殖一次,且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因此也有“百万鱼”之称。而小鱼在养殖3-4个月之后,就具备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

3. 鱼洄游产卵的时间

鱼类洄游,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

鱼类洄游可分为:

1、溯河性鱼类

溯河性鱼类生活在海洋,但溯至江河的中上游繁殖。这类鱼对栖息地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水中的盐度有严格的适应性。但某些生活在河口附近的浅海鱼类,生殖时只洄游到河口,如长江口的凤鲚等,溯河洄游的距离较短。

2、降海性鱼类

降海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里而洄游至海中繁殖。鳗鲡是这类洄游的典型例子。

3、淡水鱼类洄游

淡水鱼类完全在内陆水域中生活和洄游,其洄游距离较短,洄游情况多样。有的鱼生活于流水中,产卵时到静水处;有的则在静水中生活,产卵到流水中去。

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水生动物如对虾等也有洄游习性。

4. 鲻鱼洄游时间

潮鱼是硬头海鲇。

硬头海鲇(学名:Arius leiotetocephalus)为海鲇科海鲇属的鱼类,俗名赤鱼、潮鱼。在中国,分布于南海等海域,属于暖水性深海底层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达维亚。

硬头海鲇,体延长,后部侧扁。头较大,顶部具颗粒状棘,上枕骨棘较大,呈卵圆形,中央有隆起嵴。眼较大。前后鼻孔相距很近。口大,下位。上颌突出于下颌。上、下颌齿呈绒毛状,形成齿带。腭骨齿呈颗粒状,左右侧各2群;前群小,近圆形;后群略呈长圆锥形,后端较尖。须3对。鳃孔大。鳃膜与鳃峡相连。背鳍具1根骨质硬刺,前缘锯齿极弱;后缘锯齿发达。脂鳍小。尾鳍深分叉,上叶长于下叶。生活时体背青黑褐色,体侧色浅,腹部浅灰黄色。

5. 鲮鱼养殖周期

麦穗鱼属于小型鱼类,常见个体5~7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5厘米以上,性成熟早,当年鱼苗1冬龄即可达性到成熟期,产卵期集中在每年的4~7月,尤以5~6月最普遍,一般情况下一年产1次卵,但环境、食物等因素都良好时一年亦可产两次卵。

6. 鱼类洄游条件

  洄游产卵,大鱼生存的地方鱼卵不能生存。比如活在咸水里的鱼到淡水区产卵。

  洄游(migration)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洄游的距离随种类而异,为了寻找适宜的外界条件和特定的产卵场所,有的种类要远游几千公里的距离。

  

7. 鱼类洄游期

淡水里产卵、孵化后游到海里成长。性成熟后再游回到淡水里产卵!

8. 鱼类洄游一般在几月份

  鱼类洄游是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   分类:鱼类洄游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鱼类不同的生理需求有产卵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季节性洄游)3种。按鱼类生活不同阶段有成鱼洄游和幼鱼洄游2种。按鱼类所处生态环境不同则可分为海洋鱼类的洄游、溯河性鱼类的洄游、降海性鱼类的洄游和淡水鱼类的洄游4种。鱼类移动经过的道路叫鱼类洄游的路线。海洋鱼类的洄游。 完全在海洋中生活和洄游,同种鱼往往分成若干种群,每一种群有各自的洄游路线,彼此不相混合,各海区的鱼群有不同的变异特征,每个海区都分布有它自己的洄游群体。   意义: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水生动物如对虾等也有洄游习性。

9. 鱼类养殖周期

工厂化养鱼又称工业化养鱼,是近年来世界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养鱼新技术.与传统的天然水面养鱼或池塘养鱼不同,它是让鱼类在人工建造的鱼池中(一般为水泥,砖,石结构)。

通过加高水温,机械增氧,自动控制调节水的各种条件等,并经过人工投喂颗粒饵料的办法,使鱼的放养密度加大,生长加快.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池塘养鱼的周期由二,三年缩短到三,四个月.以三个月为一个养殖周期计算,一年可以收获鲜鱼三到四次,亩产鲜鱼可达几万斤以上,甚至超过 对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

10. 鱼 繁殖周期

  鲤鱼不是只要产卵就能孵出小鱼,产卵后必须受精成受精卵,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孵出小鱼。  

1、鲤鱼的繁殖。  当水温回升到18摄氏度以上就可以进行繁殖孵化了。在鲤鱼配对前要准备好产卵塘和孵化塘,保持水质清爽。就可以拉网围亲鱼塘,对亲鱼进行挑选配对繁殖了,如过几天就有冷空气入侵的话,就不要拉网了,选择腹部膨大而柔软富有弹性的母鱼进行繁殖,按雌、雄1比5的配比后放到产卵塘,在鱼塘的入水口处设置鱼巢。用竹竿扎成一个方形。大小视亲鱼的多少而定,中间再放干净且经过消毒的根系发达的水葫芦,这便形成鱼巢。每天注入新水,刺激亲鱼发情产卵。产卵结束后,再把着卵的水葫芦进行消毒,减少水霉病的发生。消毒后再转入准备好的孵化塘孵化。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每亩可放卵大约30万左右。  

2、鱼卵的孵化及鱼苗的培育。  鱼卵放到孵化塘后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可用稻草或薄膜遮盖鱼卵或相应增加水深度。鱼苗出膜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随气温的高低略有提前或延后。待鱼苗具有游动能力后,再拿出鱼巢,但拿出时一定要注意清洗水葫芦,以防鱼苗随鱼巢清出。鱼苗脱膜后3至5天内可以投喂些豆浆或发酵过的花生麸。每亩用量为2千克左右向全池泼洒。随着鱼苗长大,也可逐渐加泼大粪水或投喂发酵过的鸡、猪粪。同时为了提高鱼苗的活动性,每日用树枝拖塘1至2次。每天早上还要注意观察鱼苗有没有浮头现象,如有就应回注新水,或待没有浮头后再分塘降低密度,一般每亩放10万至20万。每周逐渐加注10厘米深新水。随着鱼苗的增大,就可逐渐疏塘出售鱼苗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