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嘎鱼的养殖技术(嘎鱼的生长环境)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1-02 14:40   点击:5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嘎鱼的生长环境

嘎鱼学名黄颡鱼。

一、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鱼池,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2-10亩的池塘。对于池底淤泥超过10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过多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而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或漂白粉7-10千克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配制与投喂

黄颡鱼以肉食性为主,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对于上述动物性原料缺乏时,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和4%的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也可向专业性生产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日投饵率控制在5—8%之间,视鱼的摄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

4、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

黄颡鱼主养水质调节非常重要。自5月份开始应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如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进行巡塘观察,做好食台和食物的管理,检查鱼体和做好养鱼记录。同时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在鱼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一次1ppm漂白粉或25

ppm生石灰。在日常巡塘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处理,防止病情蔓延。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二、简介:

嘎鱼喜栖于静水或缓流中,底层群居型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生存水温4~38℃,最佳生长水温在25℃左右,冬、夏季节不需专门的保温和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8.4。该品种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一般,养殖两年上市,其商品鱼个体为100~200克。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池塘养殖规模较大。

2. 嘎牙鱼的生长环境

2到4年。噶鱼的寿命普遍比较短,一般来说只有2-4年之间。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噶鱼,它们的寿命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噶鱼的体型小,它们一般都长不到1斤重,超过1斤的就算是比较大的了。不仅是体重,从体长来看噶鱼也是比较小的,成年之后也仅有十几厘米而已。噶鱼不仅本身体型小,而且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慢。生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噶鱼在一年之后仅能长到150-200克重,养殖两年之后一般也只能长到300-400克重。

3. 嘎鱼的生长环境是什么

夏季。

嘎鱼喜栖于静水或缓流中,底层群居型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生存水温4~38℃,最佳生长水温在25℃左右,冬、夏季节不需专门的保温和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8.4。该品种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一般,养殖两年上市,其商品鱼个体为100~200克。

4. 嘎鱼的生长环境干净吗

嘎鱼肯定是会有腮的。嘎鱼是一种常见的鲿科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淡水鱼。嘎鱼喜栖于静水或缓流中,底层群居型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

嘎鱼体长、无鳞,喜栖于静水,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多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等地。分布于中国的品种主要为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

5. 嘎牙鱼生活环境

嘎鱼喜栖于静水或缓流中,底层群居型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生存水温4~38℃,最佳生长水温在25℃左右,冬、夏季节不需专门的保温和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8.4。该品种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一般,养殖两年上市,其商品鱼个体为100~200克。

嘎鱼属杂食偏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中,幼鱼以枝角类、桡足类昆虫为食;成鱼则摄食小鱼、小虾,亦食其它鱼卵,因此在淡水养殖池塘中套养嘎鱼能有效地消灭小型野杂鱼,提高池塘产量和经济效益;嘎鱼还能吞食寄生在鱼体表的锚头鳋及水中桡足类幼体,减少鱼病的滋生。

6. 嘎鱼的养殖方法

1、一般在6月份放养2-4 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具体放养数量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放养密度一般为5000-8000尾/亩。

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长倒刺硬棘,放养密度过大,鱼摄食时容易刺伤对方引发疾病。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混养8cm左右的鲢鳙鱼种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2、黄颡鱼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喜集群,并在暗、弱光条件下摄食强烈。在整个养殖期间池塘水质要保持适当的肥度,水体太瘦,透明度过高,会影响黄颡鱼摄食;水体过肥,会造成夜间缺氧,所以透明度一般保持在25-35cm,PH值在7.0-9.0之间,溶解氧大于5mg/L为宜。

在养殖季节,黄颡鱼摄食量大,代谢物多,易污染水质,因此要适时的排老水,注新水,配合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条件;也可以用生石灰15g/m3全池泼洒,净化水质,减少水中悬浮物。

3、黄颡鱼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饲料应保持营养全面、优质新鲜,并适时调整适口饵料。要根据养殖水体的水质、水温情况,做到投喂后不留残饵原则。

7. 嘎鱼在什么地方生长

黄牛鱼又叫嘎鱼、黄颡鱼、黄腊丁,有的地方称为黄辣丁,嘎鱼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长须嘎鱼、瓦氏嘎鱼、光泽嘎鱼等。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水体中,属于地层鱼类,它的食性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小动物的尸体和苔藓植物。嘎鱼的头部比较大,身体无鳞片,体呈淡黄色,属于懒行鱼类,通常是滞伏在江底。

8. 嘎鱼生活在什么环境

嘎鱼也就是黄拉丁,它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生存水温4~38℃,最佳生长水温在25℃左右,冬、夏季节不需专门的保温和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8.4。

9. 嘎鱼的生活环境

  嘎鱼学名黄颡鱼。  一、养殖方法: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鱼池,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2-10亩的池塘。对于池底淤泥超过10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清除过多淤泥后,不要立即注水,而应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或漂白粉7-10千克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3、饵料配制与投喂    黄颡鱼以肉食性为主,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对于上述动物性原料缺乏时,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和4%的鱼油和矿物质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也可向专业性生产厂家购买全价黄颡鱼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投饵采取“四定”原则,日投饵两次,日投饵率控制在5—8%之间,视鱼的摄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    4、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    黄颡鱼主养水质调节非常重要。自5月份开始应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如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进行巡塘观察,做好食台和食物的管理,检查鱼体和做好养鱼记录。同时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在鱼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一次1ppm漂白粉或25 ppm生石灰。在日常巡塘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处理,防止病情蔓延。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二、简介:  嘎鱼喜栖于静水或缓流中,底层群居型生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喜弱光条件下活动和摄食。生存水温4~38℃,最佳生长水温在25℃左右,冬、夏季节不需专门的保温和防暑措施。最适pH值为7.0~8.4。该品种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一般,养殖两年上市,其商品鱼个体为100~200克。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池塘养殖规模较大。

10. 嘎鱼生活在哪里

学名:黄颡鱼,又名黄公灵、黄牯头、黄骨聪、昂公鱼、葛格燕、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黄腊丁、嘎牙子、昂刺鱼、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蛟、汪丫鱼、毛泥鳅、黄骨鱼、弯丫、昂刺等,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