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厄尔尼诺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渔场的影响)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0-22 19:16   点击:10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厄尔尼诺现象对渔场的影响

秘鲁附近有寒流经过,寒流把表层海水带走,海底的水上升以补偿表层被带走的海水,于是就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大量的营养物质形成了有利生长环境,所以此处就变成了闻名世界的渔场(四大渔场之一).

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南信风。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深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也就是上升补偿流,将大量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个别年份,离岸风较弱,冷海水上泛得较少,海水温度较常年升高,鱼类不适应较高的水温,大量死亡。此时发生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2. 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是垂直补偿流和水平补偿流的混合型。当东南信风将大陆西岸的海水吹走之后,空缺处的海水将会被中层海水垂直向上补偿。同时也会夹杂着水平方向上的海水补偿,方向主要是由南向北的,因为西风漂流来的海水会因为地转偏向力向北偏转,加上遇到大陆的原因,海水会由南向北进行水平补偿。

秘鲁寒流又称洪堡德寒流,是一支补偿流,是寒流中极为强大的一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补偿流。它是一个低盐度的洋流,沿南美洲西岸从智利南端伸延至秘鲁北部,由南极方向向赤道方向流动,在北端可向西伸延至离南美洲海岸1.000千米,其影响甚至可达科隆群岛。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与秘鲁寒流存在密切联系。

3. 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一、气候影响

近年来不断出现因为极端天气导致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报道,这也是自然现象给人类不断的警告,希望人们重视环境管理。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警告,厄尔尼诺现象最早会在今年北半球夏季时重临,可能导致东南亚及澳洲干旱,南美洲则出现水灾。这意味着夏天气温会更高,恐造成数以十亿计美元农作物损失,推高粮食等商品价格。

二、农业影响

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家杰伊·奥内尔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全球农作物产量。厄尔尼诺现象将在9月、10月和11月期间影响农作物。

奥内尔补充说,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有利于美国农作物产量,因为会给农业主产区带来更多的降雨。美国刚刚结束长达四年的干旱,今年农作物单产可能恢复到趋势线水平,丰产前景明朗。

4. 拉尼娜现象对渔场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5. 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渔场的影响有

秘鲁寒流通过秘鲁渔场,因而该渔场主要以冷水性鱼类为主。

厄尔尼诺能使海水急剧升温,洋面平均温度骤升约3-5摄氏度。冷水性鱼类因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大量死亡,致使鱼群数量锐减。厄尔尼诺现象致使水中含氧量减少。因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厄尔尼诺现象招致海水温度升高,水中氧的含量降低,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秘鲁渔场位于东南信风带,在东南信风和近岸海域的离岸风作用下,盛行涌升流,鱼类食物丰富。厄尔尼诺现象的爆发,会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渔场涌升流削弱,鱼类食物减少,鱼类数量因而减少。综合以上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将影响鱼类生存环境,致使鱼类数量减少,最终导致捕鱼量的减少。

6. 厄尔尼诺现象使渔场减产原因

厄尔尼诺发生时,通常能够使大豆增产。厄尔尼诺在1986-1987、1991-1994、1997-998、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9-2010、2014-2016这些年份有发生,在这8次中,阿根廷、美国、巴西等3个大豆主产国都只有一年由于厄尔尼诺导致大豆减产,其它年份都是增产。但在我国,由于厄尔尼诺,会导致南涝北旱,大豆无法得到充足的水源,并且会导致东北等地区夏天温度偏低,因此不利于大豆的生长。

4、原因: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带来大量的雨水,而此时美国的大豆正处于开花灌浆期,此时对于水分的需求极大,从而可以促进大豆生长。而对于阿根廷,巴西来说,厄尔尼诺发生的第二年的1-3月份,会带来强降水,此时正好处于南美地区大豆的开花灌浆期,同样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

7.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在哪个海域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形成的原因是东南信风(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将太平洋赤道以东表面海域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赤道以西,东部只能靠底层海水上翻进行补充,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 厘米,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信风由此加强,进一步加剧东部冷水发展。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的音译,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拉尼娜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反常现象,不只是东太平洋明显变冷,还带来了全球性气候混乱。

厄尔尼诺现象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音译,圣婴、神童或圣明之子的意思。厄尔尼诺现象同样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反常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刚好相反,厄尔尼诺现象是因为热带来了全球性气候混乱。

近几年因为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得到助长,更频繁的出现,甚至还出现了变种,叫新型厄尔尼诺现象。这个新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太平洋中部近赤道的广大海域,除了让该海域海水变暖外,还导致了大西洋飓风出现更频繁。根据研究发现以后发生此现象的几率只有更大。

这两种现象所带来都是全球性气候混乱,并且这两种现象很经常会互相交替出现的。不过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次数并没有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数多。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拉尼娜现象的强度较为减弱,不过这也助长了厄尔尼诺现象。曾在1991年到1995年间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现象却没有发生拉尼娜现象。

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和灾害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造成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唯一原因,只是原因之一,在各种情况的影响下才让灾害出现。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就好像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就可以引起龙卷风,是连锁效应,是过程中每一个事件的影响最终造成的结果。

最近的大家应该都感受到了气温的下降,拉尼娜现象的降温对于我们沿海城市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到来,并且还有可能要持续到明年的第一季度。不过因为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滞留在空气中的温度足以抵消拉尼娜现象带来的降温,所以冷这一方面的影响不算是特别大。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大家不用受冻了,坏事是证明了厄尔尼诺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即使是结束,我们仍需要对若没有拉尼娜现象,我们可能将要面临一个暖冬。

除了温度所带来的影响外,这两个现象还会带来台风、降雨和洪涝,同时又还会带来干旱。当然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发生,但是多个不同的地区受到影响。不仅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生物灭亡。

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我们做不到完全抵抗或者消除,只能尽可能地做好防护和准备好及时救援或者灾后对策。不得不说,现在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人类自身。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蒸汽机出现后,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加速了对大自然的破坏。虽然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我们地球整个的环境其实是要比之前好很多了。但是仍然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为环保事业尽微薄之力。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形成的原因是东南信风(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将太平洋赤道以东表面海域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赤道以西,东部只能靠底层海水上翻进行补充,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 厘米,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信风由此加强,进一步加剧东部冷水发展。

2. 厄尔尼诺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

3. 这两种现象所带来都是全球性气候混乱,并且这两种现象很经常会互相交替出现的。不过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次数并没有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数多。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拉尼娜现象的强度较为减弱,不过这也助长了厄尔尼诺现象。

4. 不得不说,现在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人类自身。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蒸汽机出现后,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加速了对大自然的破坏。虽然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我们地球整个的环境其实是要比之前好很多了。但是仍然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为环保事业尽微薄之力。

8. 厄尔尼诺现象对渔业的影响

南半球的秘鲁渔场,并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在这里只有寒流,不过这里的寒流是强大的上升性寒流。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海水从深处往海面上升运动,就会把海底的淤泥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从而利于大量浮游生物生存,形成渔场。

为什么在秘鲁沿岸会形成强劲的上升流呢?主要是由于这一海域地处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近岸的表层海水被吹向大洋中心,从而使得近岸深处的海水上升补充,从而形成了上升流。除了上升性寒流之外,秘鲁附近海域常年多大雾,也十分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从而为冷水性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不过,在某些年份秘鲁寒流会异常升温,导致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而另一些年份,秘鲁寒流会温度偏低,称为“拉尼娜”现象。

9.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可能会使秘鲁渔场增产。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

  秘鲁渔场的区位优势即秘鲁沿岸盛行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南信风。海水由岸边流向大洋深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补充,也就是上升补偿流,将大量磷酸盐、硅酸盐带到海水表层,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秘鲁渔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海水冷,如果仅仅是海水冷,那么渔场就应该形成在南极、北极附近海区了。所以秘鲁渔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水上泛,也就是上升补偿流。

  拉尼娜现象造成的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并不能使鲁渔场大丰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秘鲁渔场的鱼多为冷水鱼,所以水温降低后,也是会增加秘鲁渔场的产鱼量的。

10.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哪个海区

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升高的现象。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扩展资料:

厄尔尼诺暖流破坏了南太平洋的正常大洋洋流环流圈,进而打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分布规律性,形成严重的气候灾害。如南美洲西部的秘鲁、 智利北部沿海地区, 原是十分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由于厄尔尼诺暖流的影响,往往形成暴雨连降、洪水泛滥、泥石流狂泻的可怕自然灾害;

秘鲁渔场由于被厄尔尼诺暖流遏制了冷海水的上泛,导致深海中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通过上泛海水输送到海面, 造成鱼类因缺少铒料而大量死亡。印度尼西亚、 伊里安岛、 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雨林区由于厄尔尼诺暖流的出现破坏了南太平洋的正常水循环 规律而出现严重的干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