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蛙怎么过冬
入冬后,进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个月,才肯重新出来活动。
刺猬是异温动物,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猬属在各地都有冬眠现象。2. 石蛙过冬水深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四、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
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
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
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
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3. 石蛙怎么过冬的
回答:石蛙是种生长在深上峡谷中比较稀少的蛙类,它对水质、环境要求极高,近些年由于人类的捕捉扣环境的破坏,已经非常稀有了。石蛙的生长、繁殖季节与普通的青蛙差不多,只是因为大山中气温更低,会稍稍推迟一些。一般在清明前后从冬眠中苏醒,开始鸣叫,雌雄蛙寻找交配对象、产卵;夏季的夜晚叫声最响亮最频繁;到初秋时基本上就沉寂了。
4. 石蛙越冬管理
石蛙在冬季寒冷地都蛰伏起来冬眠,不吃不动,双眼紧闭,对外界没有反应,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而缓慢的新陈代谢。
根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时节,水温高于12℃时,也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石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有泥土的洞穴内,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
5. 石蛙怎么冬眠
活的成泰蛙在冰库里在15℃温度下存活最久,气温下降到 15 ℃ 时,则停止摄食和活动,钻入洞穴或潜入泥中,紧闭双目,不吃不动,进入冬眠状态。
泰国虎纹蛙原产于泰国,于1996 年引进我国海南,它具有虎纹蛙和其他蛙类的共同的生物学特性,但由于经过人工驯化,它又具有某些特性。前国内有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两种。泰国虎纹蛙是引进的大型肉食性蛙类,同本地虎纹蛙相似,是一种热带性蛙类。生长快,易饲养,病害少,但畏寒。属多次产卵型蛙类,一年可产卵3~4 次,每次产卵3 000 粒左右。
6. 冬天有石蛙吗
要是野生的春冬吃比较适合!因为在石蛙在秋夏进食的时候,会吃一种毛有毒的榅树虫的虫,吃了以后有毒的毛会残留在石蛙的下巴数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