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蛙类养殖技术
不需要
养蛙类动物不需要过滤水。蛙类动物本来就是野生物种,野生环境下生长的动物根本就不需要过滤水,只要水源无污染就行。只是近年来过渡抓捕,导致野生蛙类很少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蛙类动物,但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养殖销售蛙类动物。
2. 蛙饲养技术
青蛙的饲料不能长期单一的喂食,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使青蛙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使青蛙生病。
有的养殖户们为了让青蛙长得又快又肥,给青蛙一直喂肉食,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吃肉是杂食性动物的天性,长时间吃肉很容易导致青蛙营养消化不良,从而既达不到目的又白白的浪费钱。
喂养的时候可以喂一些蚯蚓
3. 蛙类养殖技术要求
加深池水。
对于养殖而言,如果过冬的时候怎么办?过冬的时候多半我们要使得养殖水池里面的水的深度要达到一米以上。
水的深度越深,那么导致于水里面的温度也就能够保留的越高。
所以一般而言我们做过冬的养殖。养殖池塘的水深位置基本上都经过特别的改造。
大多数人都采用加深池塘里面的水的深度来帮助青蛙安全的过冬。因为这一种方法是最为经济的,最为便宜,最为省钱的一种方法。
但是加深池水这个问题来看温度不太冷可能会有效,假如温度太冷低于5度的时候,就这一个方法就不灵了。
5个简单的方法,让养殖青蛙也能够安全度过冬天,技术就这么简单
抽地下水,增加温度。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我们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才能够保持我们养殖的产品,继续在冬季的时候继续生长,能够安全的挺过寒冷的冬天。
直接打个深水井。抽地下的水来增加我们养殖池塘里面的温度。地下水一般在冬季的时候都能够达到10多度,甚至有的时候能够达到15度左右。
所以这么高温度的水直接从地下抽上来,供应给我们养殖的池塘里面。就能够使得整个大棚里面的蛙类得到安全的过冬。
这一个方法只不过需要的花费,也要有一定的需求。我们去年做一个深水井专门养殖过冬的青蛙,加上铺设管道总共的费用接近2万多块钱。
当然我们觉得养殖场里面如果有经济条件允许的,都应该打一个深水井,以防万一。
不过每个地方不同的情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比如说有些地方不允许我们养殖业来使用地下水,那么这种情况你打个深水井有可能被罚款。
5个简单的方法,让养殖青蛙也能够安全度过冬天,技术就这么简单
创造越冬的理想场所。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能够安全的过去,寒冷的冬天。
如何创造理想场所呢?第1个具体的情况一定要将大棚的周围封闭严密。不能够让养殖大棚,漏风的现象出现。及时发现,要及时改善。
制造冬眠的洞穴。一般而言,我们都会在两边斜坡的地方制造一些,适合让它冬眠,根据水平面,基本持平的位置造一些人造的洞穴。
这样能够让他成群结队的挤在一起,能够安全的过冬,进行互相取暖的作用。
提供一些稻草,丢弃到养殖池塘旁边周围。在养殖的时候我们在过冬的来临之前就要收集好一定的庄稼的秸秆。然后放在养殖池塘周围水面之上。这样呢,也能够帮助养殖的产品,能够安全的度过寒冷的冬季。
5个简单的方法,让养殖青蛙也能够安全度过冬天,技术就这么简单
加热养殖大棚。
总的来说,寒冷的冬天其实是养殖蛙类最好的一个季节。因为这个季节能够上市的蛙类价格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们要顶着寒冷的天气,也要制造一些理想的生存环境,生长状态的温度
所以这个时候一般能够投入大量资本的人都会给大棚进行加热 ,我们都知道,将大盘的周围给密封起来。然后在内部加热的时候,消耗的能源不会很多。
对于给内部加热的时候,有的会使用烧煤的方法给内部加热,有的会使用烧水的方法给内部加热。有的呢又直接会使用现代化电力发热系统给养殖场地里面通上电加热内部的温度。
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养殖的蛙类,安全的度过寒冷的冬季。
当然我们,我觉得有的人会用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养殖的青蛙度过寒冷的冬季。
4. 蛙类养殖技术有哪些
1、蟾蜍对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饲养蟾蜍应根据它的生活习性,为其提供潮湿、阴暗、温暖凉爽的地方,水源良好,四季不涸,与水连接处有绿色草丛、蔬菜栖息地,并有充足的饵料来源,为其繁殖产卵创造条件。
2、饲养蟾蜍最适宜的地方:蟾蜍最适宜于野外天然环境条件中饲养。选择村庄附近,四周有草丛、灌丛并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常年不干涸的池塘、水田、水沟、沼泽地放养,四周设1米以上围栏,产卵水域须静,有水草。也可在稻田、藕池中放养,但应设围栏防逃,注意科学施用农药,防止药死蟾蜍。
还可建人工养蟾蜍场,场周围设围墙、场内建养殖池、繁殖产卵池、孵化池。
养殖池周围种植饲用牧草及蔬菜,供蟾蜍避光栖息。
池中投放少量水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调节水质,繁殖水蚤供蟾蜍捕食。
可在场中安灯诱杀昆虫作为饵料,还可人工养殖蝇蛆、黄粉虫、蚯蚓等高蛋白鲜活动物饵料,保证蟾蜍不缺饲料。
5. 蛙的养殖方法
藕田养蛙既能为藕田治虫而节约农药,又能以蛙粪养鱼而节约饲料,鱼粪又是藕田的优质有机肥,产品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从而达到藕、蛙、鱼三丰收,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立体生态农业好项目。其技术如下。
一、藕田选择:藕田应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面积不拘。
二、藕田建造:田坎夯实并修整为有坡度,让蛙能爬上田坎栖息。藕田四周挖深60厘米、宽1米~1.5米的保护沟,以便暂时缺水时为蛙、鱼提供庇护场所和投喂场地。
三、藕田设施:藕田四周可用塑料网布或竹排、铁丝网、石棉瓦、泥土和砖块砌成1米高的防逃墙。如用塑料网布、竹排、铁丝网、石棉瓦,要埋入地下10~15厘米。进、排水口用纱网罩住,以防止蝌蚪、鱼外逃。
四、藕田消毒:藕田水深1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公斤~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铁耙耙一遍,使生石灰充分化解。1周后换水投蛙放鱼苗。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7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5天以后换水投蛙放鱼苗。
五、种苗投放:栽植藕后半月,每667平方米放养规格40~50克的幼蛙2000~3000只。再按常规方式套养少量的草、鲤、鲢、鲫鱼。
六、饲养管理:
(1)幼蛙生长最适宜水温为20~25℃,需投喂少量食物如小鱼虾、蚯蚓和切成小块的猪肺、牛肺等动物下脚料或漂浮性配合饲料,定时、定位、定量撒在保护沟的水面或食盘上。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投喂定量:幼蛙为总体重的5%~10%,成蛙为10%~15%。日喂1~2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下午喂量占全天投饵量的60%~70%。食盘可用木板钉成木框或用窗纱固定在竹框上作投饵台放在水面。如每667平方米只投放1000只蛙,饲料基本不需投入,靠藕田中的昆虫和水生物类即可满足蛙、鱼的摄食需要。还可在藕田装置黑光灯诱虫喂蛙。
(2)水深保持15~35厘米。
(3)疾病预防:保持水质清洁,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或1/2。经常清扫、晾晒食盘。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鱼复康0.5~1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4)每天早晚坚持巡查围栏是否完整,以防蛙逃跑及敌害进入。
(5)藕田栽植藕之前施足基肥,慎施或不施农药。因蛙投放藕田后,能捕食大量昆虫,故一般不需喷施农药。
(6)防蛇、鼠、鸟之类敌害。
6. 种蛙养殖技术
1、 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 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外围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3、 根据青蛙不同发育期的需要,在大养殖池里要建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4、 产卵池:有中央池和沟畦池两种。中央产卵池的墙壁以水泥板、网类或砖砌均可。高90厘米,设在大池在中央,面积按需要而定。陆地面积占三分之一,其上放掩蔽物,如木板或稻草,并种花草或设葡萄架,以遮荫。5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35-40公斤。 沟畦池是以宽8.4米、长10米、高1.1米为一间接的产卵池。池里挖平行沟畦,相间120厘米,沟里放水,水深10-15厘米。畦上每隔30厘米放置一块掩蔽木板,木板高9厘米,长、宽各70厘米,板上覆盖稻草,使之阴暗凉爽。板缘下方的地面,挖一浅沟,使种蛙进入栖息。中央产卵池及沟畦产卵池均先铺下细目网,产卵后,将网连卵块一起提起,移至孵化池孵化。
7. 蛙类养殖技术书籍
农村中,下雨之后,经常会听到田边传来阵阵的蛙声,通常一叫还不止一只,而是整片地方都一直在叫,有时候也是惹人们心烦,但也有很多诗歌因此被创作出来,比如南宋诗人赵秀师的《约客》中就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就是描绘的雨后青蛙的叫声。
在中国这个美食大国中,基本什么东西都会吃,不过在农村的时候,爸妈是不让吃青蛙的,因为他们说青蛙叫了的话,那就是要下雨了,这样庄稼就能够丰收,所以不让吃青蛙,不然就不下雨了,但有一种蛙却是让吃的,那就是牛蛙,所以小时候就经常去小湖泊中找牛蛙,不过一直都找不到。
其实除了牛蛙之外,还有一种在古代就是山珍海味的蛙类可以吃,并且价值还十分的高,其美味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价格也是卖的极贵,而这就是“石蛙”,不过价值很贵的石蛙,养殖的话也是能够致富的,但为何农民不敢养殖呢?
石蛙长啥样?
首先得先说石蛙是什么了,因为有很多人经常把石蛙和牛蛙搞混,一直分辨不清它们,所以先说石蛙是什么或者长相。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石蛙,只是我们所熟知的叫法,它真正的叫法叫做“棘胸蛙”,不过却是有着很多的别名,比如就有很多人也叫它们山鸡、石鸡、飞鱼、石蛤蟆等,这些叫法中,山鸡也是我们熟知的一种,除了名字之外,这种蛙类的分布非常的广泛,基本在我国的大多数省份都有它的存在,如贵州、云南、广东、湖南等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们大多数都是生长在山泉水边的石头缝中。
至于它的长相,实则也是跟牛蛙一样丑的,因为石蛙的背部很是粗糙,甚至还会长有很多的小疙瘩和痣粒,并且在它的背部,颜色也是呈现黑棕色或者是棕黄色的条纹,因此长相也跟牛蛙是差不多的,才会有人把它们两个认错,但实则还是有区别的。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牛蛙的颜色一般随着生活环境变化,而石蛙的差不多都是那两种颜色,而且牛蛙的四肢十分的粗壮,眼球也是要凸出很多,因此看到它们两个的话,也是比较容易分辨的。
石蛙价值
知道石蛙的长相后,它的价值也是很大的,因为在我国的食用历史上,就有石蛙的身影,据史料记载,石蛙在很早之前,就是一道名菜,甚至还是古代皇宫中的山珍海味,价值还十分的贵,在那时哪怕是皇宫之中,也是很少能够吃到石蛙这种美食,如果是百姓家能有石蛙这道菜,那基本就是非常的阔气了,拿来宴请宾客的话,宾客也会十分的荣幸,因为这算是在平常百姓家的最高规格了。
哪怕是在现代,石蛙也是很受人们的欢迎,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石蛙的肉质十分的鲜嫩,味道更是独具一格,不止如此,还因为石蛙中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石蛙的记载,还是以为很好的中药材。
甚至在如今之时,中科院还曾对石蛙研究过,并且发现里面蕴含的物质是非常多的,也是十分适合人们的营养需求的,它的价值,更是少有其他动物的价值能够相媲美,所以在如今的市场上,野生的石蛙能卖到200元一斤左右,哪怕是养殖的,价格也是在100元一斤左右,贵的还能卖到150元。
这么贵为啥农民不敢养?
由此可见,石蛙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卖的也是十分的贵,如果养殖的话,也是能够发家致富的,但在现在,石蛙这么贵,为啥农民不敢养殖呢?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为石蛙是生活在山泉水中,因此对于养殖石蛙的话,那么对环境的要求,就会十分的苛刻,而想要造出这样适合养殖石蛙的环境来,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除了环境之外,石蛙也是比较容易死亡,生长也是比较缓慢,并且投入的成本也是不低,很多农民因为投入的成本大,农民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因此很多农民都是不愿意养殖的,而对于养殖石蛙来说,还是一项很有挑战的养殖之路。
结语
正如上面所说,石蛙的价值和营养,都是有目共睹的,价格也是极其高昂,因此很多的朋友想要养殖,也是怕亏钱,怕自己养不活,不过也不用担心,想养殖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购买专业的书籍,参考专业的书籍养殖的话,还是可以养殖成功的,或许你会因此而赚取一笔不菲的财富。
所以对于养殖石蛙来说,其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价格也是十分的不菲,只要舍得投入,总不会失望的。
8. 观赏蛙类的养殖技术进展
小金蛙的寿命在10年左右,有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它们是水栖动物,需要在水中生存;
第二 、它们不能干养,会影响它的寿命;
第三、食物方面也能够决定它们寿命的长短。
养得好的小青蛙寿命还会超过10年甚至达到15年以上。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它们是水栖动物,不能离开水,而且它们会有冬眠的习惯,成年后它们就会冬眠,一旦到冬天它们就会进入长时间的休眠状态,这也是它们能够保持长寿的重要原因。
其次,它们不能感染细菌和生病,这会让它们在短时间内丧命,所以必须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湿润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