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鸡养殖如何给药(山鸡怎么喂养)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20 16:55   点击:1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山鸡怎么喂养

1、小山鸡和普通家养的鸡是差不多的,一般小山鸡是跟大山鸡一起寻找吃的,不需要大山鸡去喂它们。山鸡又叫凰、雉鸡,善于奔走并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高飞能力不强,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飞行。

2、山鸡的繁殖期为每年的3-4月至6-7月之间,南北方相差大约一个月,一只雄雉与1-2只雌雉相配共处,巢一般在草丛或者芦苇间的地面凹陷处,主要用柔软松叶或者茅草构成浅窝状。

3、山鸡一般结成小群迁到居民点附近的耕地上找取食物,吃的食物一般是谷类、豆类等,因此在春播期及秋收时期会造成危害。而在繁殖期山鸡主要吃草籽、草芽及野生植物等,还兼吃蝗蝻、甲虫及其它害虫等。

4、山鸡体形较家鸡略小,尾巴比较长,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东部的几个亚种,在颈部都有白色颈圈,尾羽长而有横斑。而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比较短。

2. 山鸡怎么喂养小山鸡

这是鹌鹑,喂煮熟的小米+少许鸡蛋黄,或者直接买小鸡饲料喂。

3. 山鸡怎么喂养孩子

野鸡叫环颈雉,野鸡可以家养,野鸡人工驯化养殖已经有几十年了,野鸡容易驯化,野鸡蛋可以用家鸡进行孵化,经过几代后野性大为收敛,野鸡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鸡肉鲜美可口,是有名的野味,鸡肉含量蛋白质22%,比家鸡高3%左右,含脂肪0.1—0.5%,比家鸡低13.5—13.9%,并且含量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一是养殖野鸡的圈舍,一般养殖野鸡的圈舍采用铁丝网栏圈舍的顶部,墙壁采用砖砌,如果四周都用铁丝网,时间长后铁丝网容易破损,养殖的野鸡容易逃脱或遭到黄鼠狼的危害。

二是种鸡的养殖,种禽应该选择2—5岁体型较大并且健壮者,外观看动作活泼、全身羽毛光泽、两腿直立、尾羽不着地、粪便为硬质乳白色者为佳。雌雄的配比1:3—4,一般野鸡的产蛋期是4—7月份,每只野母鸡年产蛋25—40个。

三是孵化,野鸡的孵化期为23—24天,农村可以利用老母鸡进行孵化,出雏后在室内进行喂养,避免野雏鸡离开老母鸡外逃。孵化数量多可以用孵化机器进行孵化。孵化的温湿度与家鸡相似。

四是育雏,野鸡孵化容易,育雏也不难,育雏温度,1—3日龄35—24度,以后每天降低0.5—1度,直到15日龄后温度保持在26—28度直到60日龄。

五是疫病防治,野鸡疾病主要有雏白痢、球虫病、细菌性下痢和鸡瘟等,按照家鸡疫病预防方法接种新城疫和禽痘疫苗。

六是野鸡的管理,野鸡胆小,饲喂和清扫笼舍时动作要轻,并且留给他们躲藏的空间。以免因乱撞而造成伤亡,春天要全面清扫笼舍,进行彻底消毒,采取措施减少争斗现象,早晚注意检蛋,夏天保证饮水充足,防止饲料发霉。

要保持经常供应粒料,勤添少给,动物性饲料在繁殖和秋季比例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在繁殖和冬季比例增加。预防黄鼠狼和鼠的危害。

七是野鸡的饲料,野鸡是杂食性鸟类,食性广,粒料有玉米、高粱、稻谷等。动物饲料是肉末、鱼粉、黄粉虫。青绿饲料。

4. 山鸡怎么喂养不掉尾巴

把七彩山鸡的飞羽剪掉,就不会飞走了。

七彩山鸡学名雉鸡,共有30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

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1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雄鸟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雄鸟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为格斗攻击的武器。

5. 山鸡的喂养

1、养在家里的主要特征是鸟舍饲养,鸟舍应该用网包围并盖上屋顶,因为鸟儿可以飞走。野鸡可以忍受寒冷,因为有很厚的羽毛。

2、成年野鸡在饲料方面很挑剔,他们只需要高质量的食物。他们还喜欢露天笼子的清洁,并独立保持羽毛的清洁,饮水碗中的水更换和清洁喂食器中未吃的食物应及时进行。

3、成年野鸡的饮食大部分由小麦,大麦和玉米组成。它们也可以吃蔬菜,一般扔到地面就可以。如果想让野鸡产蛋繁殖应该在食物中添加鱼粉,骨粉及用于繁殖鸟类的营养补充剂。

4、雏鸟在生命的第一个月需要特殊的条件。前三天房间应该是至少28度的温度,然后逐渐降低,到一个月大的雏鸡。可以被释放到鸟舍中,但是当温度降到20度以下时,它们应该进入房子。

5、在家中饲养野鸡需要全年保持鸟舍的清洁。在夏天要经常更换饮水槽中的水并清洁鸟舍。在寒冷的冬天,你必须定期清理鸟舍里的雪。但是,水不需要加热。

它们对压力非常敏感。在鸟舍中应该有足够的喂食器和饮水器,因为更强壮的个体可能不允许弱者喂食和饮水。

6、一对野鸡需要1.5-2平方米。在繁殖季节需要9.3平方米。露天围栏应金属网封闭,其上部应用软网覆盖,这样可以防止对鸟类造成伤害。此外,在笼子的外围应种植各种绿色灌木,因为它们喜欢吃。

6. 山鸡怎么喂食

你可以喂点儿小鸡前期饲料,还有小昆虫它也吃,如黄粉虫、蚂蚁卵、蚯蚓。

玉米面(蒸熟的),野鸡出壳要先饮水后喂食,最好选用冷开水,喂食需要引诱其进食!

7. 山鸡怎么喂养好

野鸡幼崽喂养的时候要先喂水,注意控制水温,水温在32度左右,不能喂冷水。头两天最好先喂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这样能促使更好的消炎,杀菌。饮水后就可喂食了。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就行,就会自行采食。野鸡幼崽的消化能力差,应该喂一些容易消化,且营养全面的饲料,这样能促使更好的发育。

8. 山鸡怎么喂养视频

家鸡的养殖方法。

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库坝河滩等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库这一资源优势,且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利用我国土鸡好动活泼、觅食力强的特性,从大自然获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又使家鸡具有了野味。

一、品种选择  我国的优质土鸡,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产蛋率高,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食客和养鸡户的喜爱。  

二、棚舍的搭建 

 

(一)场址的选择。  场址应选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猛烈时到树荫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最好有青草、沙粒,让鸡自由的栖息和啄食。  

(二)搭棚方法。  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先用油毡盖第1层,以挡住阳光的直射;第2层盖稻草,以防水蒸气落入鸡棚内;最上一层盖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和消毒。  对循环生产,若需利用旧棚,每一批肉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将粪便、垫草、剩料分别清理出去,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最好利用新棚,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实行游牧饲养。对棚内土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  

(四)铺设垫草。  为了保暖,通常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种类有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但要平整,距离热源最少10厘米以上,以防火灾发生。  

三、鸡群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但亦可同时进行,因为喂料也可促它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水不要太热,更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高锰酸钾溶液。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的新陈代谢,也可刺激食欲。  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开食,亦可喂雏鸡料。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纸面上或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较差故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相对增重快,新陈代谢旺盛,要少量多餐。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此时喂料要定时、定量。喂饲时,每次不要让雏鸡吃得太饱,但又切忌让鸡受饿,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吃得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饲喂不足,又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餐喂八成饱,可保持雏鸡旺盛的食欲。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出壳雏鸡,绒毛疏而短,御寒能力低,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由吃入的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故此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以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关系极大。如果温度过高,雏鸡代谢机能受到障碍,食欲减退,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体质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时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恶癖。如果温度过低,雏鸡受凉就会相互挤压(俗称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压而造成伤亡。此外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诱发白痢病。所以,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都是不利的。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湿度过小,即太干燥,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病雏分群饲养要经常进行,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即捉出分群。对那些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鸡群,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雏鸡食欲,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饲料的配合是否得当,饲料有否发霉变质,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雏鸡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停电或保温灯泡坏了,或电源烧着了附着物,鸡群发生啄食癖,其他侵扰鸡群的兽害、鼠害等,以便及时处理,减少鸡只死亡。   (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饲养目的是使鸡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和羽毛丰满,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以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公母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易受环境的影响,争斗性也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于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  生长期全期采用定时饲喂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中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晚餐时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三)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即10周龄后到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加,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由长骨骼、内脏、羽毛到长肉和沉积脂肪。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商品屠体外观的美感。因此,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水平一般要求达到12.54兆焦/公斤,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草根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体的体质,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肉质更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但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相应地缩小活动场地,目的是减少鸡的运动,利于育肥。三是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老鼠既偷吃饲料、惊扰鸡群,又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苍蝇、蚊子也是传播病源的媒介。所以要求每月毒杀老鼠2~3次(要注意收回毒鼠、药物)。要经常施药喷杀蚊子、苍蝇,育肥期间,棚舍内外环境,饲槽、工具要经常清洁和消毒,以防引入病原,要特别注意禽出败的发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提高育肥鸡的成活率

9. 山鸡怎么喂养后代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鸡、野鸡等的互啄癖

  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包括啄肛癖、拔羽癖、喙趾癖、啄头癖、喙蛋癖等,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病。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一、病因

  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环境、日粮和激素等因素。

  1.环境因素 鸡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密度过大,外寄生虫侵扰,限制饲喂未吃饱,垫料不足等。

  2.日粮因素 日粮营养不全价,蛋白质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日粮的颗粒料比粉料更易引起,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

  3.激素因素 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即互啄癖现象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情况、鸡群营养情况、疾病、生理习性等综合因素都有关系。

  二、常见类型及诱因

  1.啄肛癖.:

  ①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损失的多是高产母鸡。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

  ②鸡舍光照过强过长(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或光照时间不稳定。

  ③鸡舍温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且鸡群密度过大;

  ④ 锌不足;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或日粮中盐分含量不足;B族维生素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等因素都可导致鸡啄肛啄羽。

  ⑤鸡群患球虫病、鸡白痢;鸡体有羽虱;

  如啄肛后,伤口感染,可致死亡。

  蛋鸡啄肛是由于蛋鸡产下一个蛋的时间过长,鸡舍光线太亮造成。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如果光线暗到其他鸡不能发现,啄肛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但是光线太暗会影响到产蛋率;造成产蛋时间太长的原因有蛋过大、或者蛋不大但是鸡的子宫收缩无力所致。

  影响子宫收缩无力的因素有:蛋鸡育成时的体重小;饲料中的酸碱离子不平衡;饲料中B族维生素含量,尤其是B1、B6等。改善的方法是提高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或者换一种质量可靠的维生素,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改善鸡舍饲养条件和育成期管理。

  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产蛋无力,造成产蛋时间延长,发生啄肛。

  2.啄尾根部羽毛:在笼养和圈养又无适当运动的鸡群中最为常见。并与营养成分不平衡有关。如蛋氨酸、维生素或食盐等缺乏。解决办法向饲料中添加鱼粉1.5%,或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每只鸡每天补充0.5-3克生石膏粉,。缺盐引起的啄癖,可立即向饮水中添加食盐0.5%,也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天,便立即停止。(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也可试加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解决的方法是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这些单项维生素,或者换一种成分含量高的多维素产品添加。上述措施 能减少啄羽癖的发生或很快消失。

  三、综合防制措施

  防治本病时,首先应了解发生同类相残的原因而加以排除,进而根据诊断出的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黄连素和氯霉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作为预防,可用发电机用过的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使鸡只失去兴趣。

  2.断喙:解决啄肛的办法是断喙(又叫切喙、切嘴)。一般在7~10日龄断,断喙时应避开免疫注射或其它应激因素,断喙长度一般为鸡喙长度的1/3。使用自动断喙器时应注意,鸡喙切下后的烫烙时间不能少于2秒,这样不仅利于止血,而且能将鸡喙前端角质层充分烫死,最后脱落,以后的再生组织边缘一般比较肥厚,上下嘴壳闭合后前端形成“Y”状。如果部分鸡、断喙情况不理想时,应在110日龄前重新断喙或修喙。另外,在断喙前2日开始,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和Vc,这样有助于断喙时的止血。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啄癖,但能减少发生率及减轻损伤。成功的断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3.光照不可过强,以3瓦/米2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降低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

  5.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6.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燥不安、啄癖增强。

  7.提供完善的平衡日粮,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补足蛋氨酸、食盐、锌、维生素等营养素,会收到良好效果。

  8.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9.补喂砂砾,提高消化率。可从河砂中选出坚硬、不易破碎的砂石,雏鸡用小米粒大小,成鸡用玉米粒大小,按日粮0.5%-1%掺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