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鲈鱼的高密度养殖基地)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9 18:35   点击:2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基地

以正常密度为例,一亩水面可以养殖700条桂鱼加500条鲈鱼。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2米左右,以长方形为主,水质清新,水底泥少或无,排灌增氧设备齐全。

 2、饵料鱼培育:根据适口性好,经济成本低的原则,可选择银鲫、白鲫、团头鲂、白鲢、花鲢等鱼苗种为饵料鱼。利用桂花鱼池塘放养前的空闲期培养前期饵料鱼,可自己繁殖鲫鱼或鳊鱼鱼苗种,也可在桂鱼未放养前20天左右投放各类鱼苗,亩放养量为40-60万尾。其饲养方法用黄豆浆或其它饲料投喂,中后期饵料鱼则须专池饲养,宜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稀的方法,以保证饵料鱼与桂鱼同步生长。

2. 高密度鲈鱼养殖技术要点

工厂化养殖鲈鱼一立方可以养300条到500条,因为一立方水相当于一吨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000斤,养300条到500条的鲈鱼苗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鲈鱼可以分成海水鱼和淡水鱼,鲈鱼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够长到20厘米左右,也就相当于6两到7两,

3. 高密度养殖鲈鱼亩产量有多少

湖南鲈鱼养殖基地供苗 周期短 2-3个月成熟,亩产5000斤 一年次投资循环养殖湖南鲈鱼养殖,手续好办, 限制较少,喂养方便 产销稳定, 上门指导。

4. 大型鲈鱼养殖基地

宿迁市又叫做水城,位于江苏省,在这里有很多水产养殖基地。

宿迁市养殖的水产品主要以鲜活类为主,有鲈鱼,鲢鱼,花鲢,白鲢,鲫鱼,草鱼,鲶鱼,罗非鱼,河虾,竹节虾,河蟹,大闸蟹,黄鳝,田螺,泥鳅,海带,紫菜等,数之不尽,但在里面最有名气的就是大闸蟹了,常年销量稳居第一,喜欢吃螃蟹的朋友一定要尝试一下,蟹肉十分美味,而且螃蟹在这里也是一种特产了,非常具有标志性,有着中国螃蟹之乡的称号,这些螃蟹的出口量连续五年在江苏省都是第一,由此可见,这里的螃蟹品质得有多好。

5. 加州鲈高密度养殖

一、鱼塘整理

1、塘口要求:

开花塘建议2-5亩的小塘,最好3亩以内,便于鱼群集聚,长方形或正方形,背风向阳,水深0.8-1.2米,淤泥10公分左右,水源好,无污染,也可将大塘用纱网隔成2-3亩的育苗区。

2、晒塘清塘

干塘后,将鱼塘淤泥清除在30公分以内,然后晒塘,晒至龟裂状态即可,氧化塘底,杀死部分细菌等。晒塘后,将石灰(70-100斤/亩·米)化开后全塘泼洒,碱化池底,杀灭虫卵。

3、除杂围网

清除鱼塘周围杂草树木等,增加采光,降低敌害生物活动频率,并用密网将鱼塘周围围起来,预防青蛙等敌害生物进塘产卵。

二、放花前准备

1、鱼塘进水(放花前10天)

一次性进水0.8-1.2米,加水时,使用双层80目密网过滤,避免小杂鱼,鱼卵、蛙卵等敌害生物进入鱼塘。

2、茶麸消毒(放花前7-8天)

进水后,使用茶麸按40-50斤/亩,提前一天放入船舱加水浸泡,水淹没茶麸即可,第二天加水稀释搅拌后全池泼洒,然后开启增氧机,直到泡沫消失。茶麸中的茶皂素能够有效杀死野杂鱼,螺等,同时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3、肥水操作

使用益菌多(2亩/瓶)+藻生元(5-10亩/桶)+磷钾速补(5-10亩/包),肥水后鱼塘的保温效果更好,应对天气变化的缓冲能力更强。

4、杀虫(放花前4-5天)

开花前使用兴棉宝2两/亩,除去水体中的昆虫及大型水蛛,使用后要开启增氧机,保持一天24小时开机,直到放花后5天。

5、解毒防应激(放花前1天)

使用护水宝(2-3亩/瓶)+应激灵(2-3亩/瓶)进行解毒防应激处理,解除鱼塘残余毒素,降低水花应激,提高成活率。

6、水蛛培育

使用“开口酵+益菌多”培水蛛,放苗前一天泼洒提前发酵好的开口酵(低温时提前两天,温度高时提前一天,开口酵一包+益菌多一瓶,桶内密封发酵),按照3-5亩/包用量全塘泼洒,培育水蛛。

三、水花进塘

1、水花选择

苗种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结果,建议选择规模大、口碑好、质量有保障的苗场,选择同一批次的苗种,避免后期规格不同造成的互相残杀。

2、苗种试水

放苗前一天,在附近苗场拿不少于100尾水花,在鱼塘一角用一个小的三角围网,将水花放入三角网试水,没有的可以打一桶鱼塘水试水,第二天水花成活率九成以上,可以放苗。

3、适温处理

将装水花的氧气袋放到鱼花塘上风口处,15分钟左右做适温处理,然后再打开缓慢放入鱼塘,如果是大桶运输,则先用小桶打鱼塘水加入大桶中,反复几次,用温度计测量大桶水温与鱼塘水温不超过1℃时即可。

4、放水花

根据鱼塘饵料情况建议放养15-30万尾/亩,放花时尽量选择在鱼塘上风口开阔处多点放花,避免出现水花扎堆,造成缺氧等情况。

四、水花培育(驯料前)

这个阶段主要是水花下塘长到5朝苗(1.5cm/尾)或5朝半的之前,主要摄食“水蛛”。该阶段主要工作是保持鱼塘有足够的生物饵料(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

1、饵料培育和补充

放花后第二天开始,每天为游动物补充浮饵料。

方法:开口酵1包+益菌多1瓶+加州料5斤(或花生麸10斤,或其它高蛋白物质),提前1-2天发酵,可使用5-6亩,根据鱼塘大小可分2-3天用完,根据鱼塘饵料情况适当加减用量。

另外,定期检查池塘水蛛的数量,水蛛迅速减少且不够时,可从外塘捞活水蛛补充,确保鱼塘生物饵料的丰度和维持的时间。

2、水质管理

开花过程中,容易出现水质过肥或过瘦的情况,如果水质过肥,容易导致pH过高,腐蚀鳃组织,引起应激消化不良等问题,晴天容易发生气泡病。

可使用“黑精灵+3102”遮光控藻,降低水体肥度;水质过瘦,不利于饵料生物的维持,可使用海联科“益菌多+藻生元+磷钾速补”进行肥水操作。

3、抗应激

苗期加州体质较弱,遇到降温、强降雨等情况,极易产生应激,影响鱼苗成活率,在天气突变前,需及时使用海联科“护水 宝+应激灵”解毒抗应激。

五、驯料

水花在苗塘生长到5朝到5朝半的时候开始驯料,此时无需再补充外源活饵料或培育活饵料(因为后期鱼苗越大开始驯化反而驯化率越低)。

5朝到8朝是食性转换阶段,可以开始投喂冻水蛛+贝可速(开口料),逐步增加适宜粒径贝可速投喂量的比例,8朝到10朝阶段鱼苗消化系统发育成熟。

1、驯料前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鱼苗开始游边后(简称“趴边”),第二个信号是看到的水蛛从全塘较均匀分布到水蛛开始聚堆,这两个信号均说明鱼塘饵料不足,此时开始准备驯料。

2、料台准备

鱼塘搭料台,台下搭板子,深入水体50-60cm,板子选用白色为好,或上面放两个白色的桶盖,便于吸引鱼群和观察吃料情况;然后安装水泵,引起水流吸引鱼苗过来摄食;料台安装照明灯,便于晚上吸引鱼群过来驯料。

驯料细节

a、每次投喂前敲盆子等制造响声,让鱼形成条件反射;

b、驯化期间坚持少量多餐,前期每天不低于5餐,每餐投喂一个小时,间隔1-2个小时,有条件的最好在晚上和凌晨打开照明灯各投喂一餐,利用鱼苗的趋光性能很好的聚集鱼苗,提高驯化率,随着驯化情况逐步减少餐数,到5公分后吃料正常逐步减到3餐。

c、驯料前期可在鱼塘设置多个投喂点,比如30万苗一个投喂点,保证鱼苗都能吃到料,并减少饵料浪费,之后逐步减少投喂点。

d、驯化过程坚持定点、定时、足量投喂,坚持“慢、快、慢”的投喂节奏,尽量延长投喂时间,减少浪费,保证全部鱼苗均能饱食。

当前行业对加州苗期营养需求研究较少,很多是在大料的基础上提高某种营养成份,导致并不符合苗期营养需求,且很多淀粉含量较高,这些情况会导致鱼苗发育不好,体质差,病害多等。

针对这种情况,海大研究院苗料研发团队经过攻关,采用最新研制的微粒制造技术,高效的将优质的原料和核心的动保制剂融合到开口饵料中。

能够全面补充苗期所需各类营养,能减少或部分取代“水蛛”,降低养殖生物风险,增强鱼苗体质,提高鱼苗存活率。

六、分筛

水花经20-30天左右(外塘时间长,温棚时间短)达到6-7左右朝(2.5-3cm左右),规格开始有差异,相互残杀,平时多观察,一旦发现规格差异较大,或鱼苗开始大吃小,此时应及时拉网分筛,选择合适的网筛过筛,可按大、中、小三个梯队进行分级饲养。

再约经过10-15天后(具体时间也要结合自身的养殖情况分析),鱼苗规格达8朝左右(4-5cm左右)可进行第二次分筛。

每次分筛前后均要泼洒抗应激产品“海联科应激灵+葡萄糖”,分筛后也要及时做消毒处理,防止有伤口继发细菌感染。

七、疾病预防

加州鲈开花阶段常见疾病有肠炎拖便、白头白嘴、熟身、寄生虫(车轮虫、协管虫、杯体虫等)。

1、肠炎拖便

驯料开始后,如果投喂量过大时遇天气变化引起消化不良,就容易肠炎拖便。

预防方法:平时每餐在饵料中拌(多维)+(乳酸菌),增强免疫力和调理肠道,天气变化前及时泼洒抗应激产品,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

治疗方案:适当减料,同时内服海福康+多维,连续内服3-5天。

2、白头白嘴

症状身体头部或尾部发白。

原因可能为:

①机械损伤,如拉网、大吃小、天敌咬伤等引起的伤口,并继发细菌性感染;

②虫害形成伤口继发细菌性感染;

③天气突变应激较大,或水质较差,有害菌较多,鱼苗体质弱、免疫力差,从而感染细菌。

预防方法:定期消毒,多用益生菌类产品调控水质,减少虫害和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治疗方案:适当减料或停料,查找原因,如果有虫针对性杀虫,及时消毒,建议用“好易典+鱼肝宝”全塘泼洒,隔天再用使用应激灵、VC50、葡萄糖全塘泼洒提高鱼苗活力,同时内服海福康/康力沙+维生素,连续内服3-5天。

3、熟身病

自水面上看,尾柄或身体大部分发白,像煮熟了一样,病鱼常上浮水面独游,4朝-10朝容易得熟身病,规格越小发病后死亡率越高,发病前期部分有拖便或鳃丝发红、充血等症状。

多种原因可能诱发熟身病:

①应激如天气变化、杀虫、拉网、过筛等操作,

②水质不好,水质指标变化大,或水质超标,总之应激和鱼苗体质差容易导致熟身病。研究表明,病原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细菌。

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案可以参照白头白嘴的方法。

4、寄生虫

感染寄生虫是开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有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

因此,要建议2-3天取正常或独游的鱼苗,用显微镜检测是否有寄生虫感染。

预防方法:用硫酸铜吊瓶或含苦参碱成分的植物浸泡,减少虫害的发生;

治疗方案:一旦发现鱼苗感染寄生虫,应及时到药店拿安全、有效的杀虫药处理,同时要规范使用杀虫药,减少药物对鱼体的伤害。

6. 鲈鱼养殖区域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7.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基地有哪些

有条件的池塘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清塘,每亩施放生石灰50千克或使用20克/立方米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千克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5千克“生物肥”培育浮游生物,待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二、投苗密度

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养经中间培育、已达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千克。另外每亩搭配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白鲢,以增加养殖效益。

三、饲料条件

鲈鱼比较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以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投饵桥,每次投饵前敲击饵桥或拨响塘水,使鱼群游来抢食,这有利于观察鱼群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对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物的饵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

四、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1、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

2、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越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投放“颗粒氧”和开动全部增氧机、白天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3、施放微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后浓度升高,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适当施放生物制剂,使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以上就是鲈鱼的养殖条件,养殖鲈鱼,要选择面积适宜的鱼池,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消毒,控制好饲养密度。投喂低殖杂鱼的同时要搭配人工辅料,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春夏季要增加投喂次数。养殖过程中注意观察水质以及鲈鱼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 鲈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1.水质要求

水质一定要清新、流动性强,最好是自然水域修建的池塘,当然水质营养丰富的也可以,能见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池水颜色以浅绿色为宜。

2.环境要求

鲈鱼养殖可以浅水区为生存环境,也可以深水区为生存环境,首先要在池塘底部喷施生石灰,杀菌消毒等,池塘底部可以砂石土质为主。岸边可以种植一些水草。

3.喂养要求

鲈鱼属于食肉性鱼类,小鱼、小虾、贝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当然如果是人工养殖的话,为了增加营养,也可以加入一些谷物等食材。

4.养殖密度

要先考虑池塘面积的大小,以一亩池塘为例,放养鲈鱼苗的数量应控制在1500尾至2000尾左右,不能放养太多鲈鱼,导致食物和生存空间不够,从而导致正常生存。

9. 鲈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肯定是不一样的

牛蛙养殖条件:

选择阴凉、北方、环境安静、靠近水源地方搭建养殖池,引进健康的牛蛙苗消毒后放入池中进行高密度养殖。喂食一般在晚上进行,以昆虫、蚯蚓、蜗牛等食物为主,每天喂食3-4次即可,吃不完的食物及时捞出。注意水温过低会进入冬眠,过高会晒死。

鲈鱼养殖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5到10亩为宜,水深2米,配备1到2台1.5千瓦的增氧机。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到10千克,保持池水10到20公分,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到1米深。

  饵料选择:鲈鱼的饵料以低质杂鱼为主,同时辅以人工配料,因抢食快且摄食量较大,定时定量投喂十分重要,投喂时要使鱼吃饱,又不浪费饵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