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殖蝎子的技术(养殖蝎子的技术与管理)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7 11:35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养殖蝎子的技术与管理

1、环境:养殖蝎子需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性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2、喂食:每天定时投喂,以肉食性饲料为主,有利于蝎子生长发育。

3、温度:生长环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8℃左右,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蝎子生长繁殖较快。

2. 养蝎子养殖的方法

怎么养蝎子这个话题也太大了。养蝎子的方法有很多种的。盆养殖、瓦养殖等等

1、温湿度是成败的关键

蝎子一般在1b-38℃以内活动,1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25-30℃为最佳养殖温度,唯产仔时温度需要35℃,达不到这温度,蝎有仔也不产。-5℃以下有致死的危险,超过38℃则会温度过高而出现死亡现象。所以,应根据蝎子的需要来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湿度应控制在50-75%之间;

2、饲料是蝎子生长的基础

蝎子多以肉食性动物为主,如蜘蛛、蚯蚓、蟋蟀等,蝎子的食量很小,吃食一次,能顶三天。投食量过大,会出现食饵腐烂,使蝎室空气污染致使蝎子死亡。近年来,许多养殖场用黄粉虫喂养蝎子效果较佳。另外要在蝎房内放置海绵或玉米芯等吸水力强的物品,以供蝎子饮水;

3、繁殖分养要及时

蝎于是卵胎生,7-8月繁殖。一只雌蝎能产8-40只,产卵2分钟后,卵壳见风崩裂,即爬出小蝎子。大蝎子用尾巴把小蝎子扶在背上,头向里围成一圈。同类型的蝎子要及时分开饲养,避免某些母蝎产仔后受冲击而出现甩背现象和产仔后食幼蝎现象。仔蝎在8-11天爬下母背后要和大蝎、母蝎分开,另放器皿内养殖,投放些很小的黄粉虫或加些用麦乳精、葡萄糖拌过的肉酱,以保证幼蝎的成活率。孕蝎产仔后,身体消耗过大,应和群体蝎子分开,创造良好的饮水和吃食条件;

4、做好防逃措施

养蝎无论采取盆养、池养或箱养都要在防逃上下功夫。目前看来,用玻璃池和盆养的保险系数最大。池养可在水泥池上镶上玻璃条以防逃,箱养可在四周贴上透明胶布即可。另外,不能在蝎房周围20米内放农药、卫生球、香菊精等刺激性较强的物品,不能有强烈震动和较大声响,必须保持蝎房安静、清洁;

3. 蝎子养殖关键技术

一、就近引种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不同,如果引种的距离跨度太大,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因此如果是初次养蝎,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二、少惊吓

蝎子虽然有着威力十足的尾巴,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如果经常翻动蝎子的窝,会让它受到惊吓,这样蝎子会四处乱窜还会不归窝,最后会不吃不喝的死去。、食物要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其实这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如果能给蝎子提供新鲜鲜活的昆虫,蝎子就很少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四、孕期护理

蝎子通常会在盛夏季节产仔,如果这时候还把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为找不到安静的地方生产而流产,而且公蝎还会把刚生产的小蝎吃掉,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五、产期护理

母蝎生产过后,小蝎需要爬到母蝎背上待上一段时间,直到第一次脱壳后才能正常下地生存。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六、幼蝎的饲养

幼蝎在经历过第一次脱皮后会从母蝎身上下来,此时幼蝎的食欲会大涨,每天需要吃掉一只小昆虫,但由于幼蝎的自我捕食能力很弱,如果喂得饲料过大,幼蝎无法杀死的话,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七、防逃措施

虽然蝎子不能飞,但是它的爬行能力很强,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趁机跑掉。

八、防止水浸

蝎子的呼吸和生殖系统都在身体的下部,因此千万不能水浸,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一周换一次新水即可,不要长期让蝎子喝到变质的水,否则蝎子会病死。

4.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技术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4~5年,每年产一胎,寿命7~8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7~8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1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1龄,蝎子一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5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5~7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9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3龄蝎,体长达2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3龄蝎经过40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10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5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6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4龄蝎,8月底蜕第4次皮成为5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6月和8月各蜕一次皮成为7龄成蝎。

第3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250天左右。

蝎子无冬眠养殖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3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的时间仅有100天左右,而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5℃~39℃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6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3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11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蝎子养殖,其风险有点偏高,它是一种特种养殖,对养殖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掌握相关技术,初次养殖,建议2万左右。

5. 蝎子的饲养管理

蝎子饲养方法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阴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蝎子的野生生活环境。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  蝎子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而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因此,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而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它们之间生来就具有互相残杀的本性。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这样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可以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种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的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四、各龄分养  

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6. 养殖蝎子的技术与管理视频教程

一是病害比较严重。

五六年前,黄粉虫病害很少发生。那时一斤种虫可以繁育生产几十斤商品虫。现在,一斤种虫繁育生产出的商品虫也就6斤左右。目前,一斤种虫市价56元~60元,回收价每斤3.5元~4元。

若按一些公司许诺的每斤种虫可以繁育8斤成虫,总收入也不过32元,还顶不上引种价。

而且,不少公司都有最低引种量要求,少的100斤,多的要500斤左右。其中风险可想而知。

二是养殖成本并不低。

据养殖户反映,当前养1斤黄粉虫约需喂3斤~4斤麸子,3斤左右青菜,饲料成本约在2元左右。

如果加上死亡损失、设备及人工投入等,每斤成本要超过3元。

按公司收购价计算,这样的成本基本不挣钱。

三是市场还不够成熟。

前些年,黄粉虫主要作为特种养殖业的饲料,或在花鸟鱼虫市场零星销售。

近几年,经过一些公司的努力,产品的出口市场有所拓展。

只要能够赢利,一些公司愿意收购黄粉虫。但问题在于,收购价高了公司不挣钱,收购价低了养殖户不挣钱,双方利益难以平衡。

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黄粉虫属杂食性昆虫,其粗蛋白食量高达70.66%(干),1kg黄粉虫营养价值相当于25kg麦麸或1000kg青青的营养价值,用3%-6%的鲜虫可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

黄粉虫的资源化利用工作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如以黄粉虫活体喂养珍禽,水产(如虾、牛蛙、黄鳝、蟹)、鸟、蛇、蝎子等提供了优质蛋白饲料。

干虫可代替鱼粉做饲料添加剂,以黄粉虫蛹做成食品摆上餐桌,以其为原料提取医学原料几丁质(甲壳素,壳聚糖)生产出的美容化妆品,果蔬增产催熟剂,保健品等。《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列入国家2001-2003年农业丰收计划以来,社会认知度大大提高,各个领域得到快速应用,有专家预测黄粉虫养殖将成为继桑蚕、蜜蜂等传统昆虫产业之后第三大养殖业。

养殖黄粉虫技术简单,容易掌握,一次性购种可自行留种,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养殖,饲喂主要用麦麸、米糠、菜叶、西瓜皮、豆腐渣、稻草、花生、玉米等桔杆等饲喂,一般3公斤麦麸出1公斤鲜黄粉虫。

养殖户可利用自家闲置空房、阳台等进行养殖,做好防鼠工作,房内保持黑暗即可,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投资养殖,现以50kg种虫为例进行投资分析:

1、厂房面积:30-40m2。

2、前期投入:木盒(长、宽、高80×40×8cm,可装虫2-5斤)200个,6元/个,共1200元。

3、产卵筛25个,2元/个,共50元。

4、购种:6000元。总计:7250元。经济效益分析:用麦麸生产1kg鲜虫成本:生产1kg鲜虫需麦麸3kg×1.3元/公斤=3.9元/公斤。需青饲料1kg×0.2元/kg=0.2元,每公斤成本合计:4.1元/公斤,公司保护价8元/公斤回收。

饲养50kg黄粉虫三个月后每月可产鲜虫400kg,获利(8元.1元)/kg×400公斤=1560元/月,全年可收益1560元/月×10个月(前2个月为发展期)=15600元,则全年除去所有成本即可获利15600元-7250元元。以上还是按鲜虫8元/公斤最低保护价格市场价计算,如按市场鲜虫24-40元/公斤(江西、福建、江苏、上海、广州等南方市场价)计算,则效益将倍增。

长江以北地区,麦麸和桔杆等饲料比南方便宜,效益更加可观,用麦麸的利润在45%以上,用桔杆利润在65%以上。黄粉虫生物链式收益:黄粉虫粪、皮等不但可作为优质农家肥料,而且其蛋白含量高达24.8%,可按10-20%拌于饲料中,动物的长势和健康状况大大提高,营养缺乏症大幅度下降。黄粉虫粪沙可直接投入鱼塘喂鱼,不但是鱼的优质饲料,宜能缓解池水发臭,有效地控制鱼病的发生。黄粉虫每千克饲料可生产虫粪皮0.6kg,饲养50kg黄粉虫全年生产的废物可养鸡1000只,猪120头,鱼2000kg,按鱼市场价7元/kg计算,2000kg×7元/kg=14000元。即又可年增收14000元。(仅供参考)希望能办到你!

7. 养殖蝎子的技术与管理视频

区别在于特点不同,蝎子scorp增加了稳定器,在拍视频的时候更加稳固。而mini特点是远程聚焦。谢谢采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8. 蝎子的饲养技术

蝎子养殖的形式很多,小规模的养殖有盆养、缸养、箱子养殖。大规模的,有池养、房养、蜂窝式养殖等等。设备要根据饲养的方式来决定,你首先得建好蝎窝,大部分蝎窝都是用砖块或者瓦片、或者土坯垒成的。垒成以后里边都留有许多缝隙。也有垒成像蜂窝式的窝。

捕捉蝎子的用具,比方说橡胶手套、夹子、刷子,装蝎子的小簸箕。

现在都搞加温养蝎,加温养蝎要配备加温设备,如煤炉、暖墙、电暖气等等。

加温养殖可以加快蝎子的生长速度,早脱皮早繁殖提高效益。

9. 养殖蝎子的技术与管理方法

一、把握蝎子的生活习惯: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小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喜独居的习惯。假如不能满足蝎子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就会出现生长极慢甚至死亡的现象。人工养殖时应尽量模拟蝎子的自然生存环境,根据养蝎规模及投蝎数量,建造大小适宜的养蝎池,并在池中用石头、砖块或瓦片垒成有缝隙的墙体,使蝎子有宽松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同时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达到立体养殖的效果。

二、选好种蝎,密度适宜:

选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体质健壮、繁殖率高的公、母蝎。因蝎子具有互相残杀本性,个体大的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脱皮的。在饲养过程中,应注重放养适宜的密度,按大小尺寸分养,规格一致有利于蝎子同步生长。

三、采用恒温饲养:

蝎子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其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繁殖率,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在28-30摄氏度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发育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安装加温设备,如塑料大棚,或采用煤炉加热等,使室内温度在60%-80%的范围,但应注重室内通风换气。

四、避免饲料单一:

蝎子是食肉动物,喜食质软多汁的昆虫,投喂时就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目前人工养殖普遍使用黄粉虫作饲料,但假如长期使用单一饲料喂养,势必造成蝎子营养不良,因此应配制多种饲料,如添加蚯蚓、地鳖虫、麸皮等,西瓜皮也是蝎子的很好的辅助食物。总之,饲料复杂,越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五、蜕皮期科学治理:

蝎子出生后经过6次蜕皮才达到性成熟,若蝎不能蜕皮,生长发育就会停止,随时可能死亡。

雏蝎出生后即爬到母蝎背上,5天后蜕第一次皮,这次蜕皮时间比较一致,蜕皮后再经过5-7天,雏蝎离开母背,40天左右进行第2次蜕皮。由于生活环境差异,个体间生长发育不一致,导致第2次蜕皮时间各不相同。以后每隔50-60天蜕皮一次。

蜕皮期间日平均气温应控制在25-30摄氏度,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蝎在蜕皮前一周进入半休眠状态。蝎蜕皮后,新蝎身体柔软有光泽,体形明显增大,肌肉鲜嫩,反抗力弱,极易受天敌或其它蝎的侵袭和蚕食。

蝎蜕皮后供食既要注重营养丰富,又要注重适口性及壳采食性,做到少投勤投,防止蝎因饥饿而互相蚕食,供食以黄粉虫幼虫为主,辅以替代品。替代品用25%牛奶、25%生蛋白、45%面粉(炒香)、3%的红糖、2%的生油、拌成糊状,用手搓成小颗粒,置于嫩菜叶上即可。可在替代品中加入少量的复合维生素,以加快雏蝎的生长。

实践证实,蝎蜕皮的时间早晚与体内胱氨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因此给孕蝎、雏蝎适当添加鼠肉是很必要的。也可在平时饲喂的黄粉虫等饲料中喷适量的胱氨酸溶液,间接增加蝎体内胱氨酸的含量。假如将胱氨酸和维生素类药物均匀的洒在新鲜的西瓜皮或嫩叶上,让蝎自由采食效果更好。但要注重及时清理残食,以防止腐烂变质。

六、做好蝎场的治理工作:

蝎场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养蝎的成败。因此在养殖上应有严格的治理制度,天天要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并具体记录蝎子的饮食、蜕皮、产子、病虫害及死亡情况,注重气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经常打扫残食及蝎粪,保持蝎场清洁卫生,以利于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

沂蒙全蝎因具有药用、保健等作用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掌握好科学的饲养技术,加强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有效提高沂蒙全蝎的养殖效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