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周口市太康县准备投资建个200多头养羊的养殖场政府能有多大的扶持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4 05:45   点击:2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在周口市太康县准备投资建个200多头养羊的养殖场政府能有多大的扶持

在太康县养羊200只政府应该给补贴的,但是各地政策不一样,还是问问当地畜牧局为好。我们一只羊补贴一百元。

我也准备在太康,五里口养羊,可能搞个百十只,向你学习,怎么联系你?你现在搞的怎么样了,有没有补贴?

你好,有关畜牧养殖政府补贴我劝你不要抱太大希望,国家的钱是那么容易挣的吗?建议咨询一下当地畜牧局,楼下的回答者我也是山东的关于你说的养殖一只羊补贴一百元纯属扯淡,自己好好努力量力而行比什么都强,希望你创业成功!

补贴政策没有统一的标准 具体的咨询你们当地畜牧局

二、“10+1”扶贫养殖模式是什么?哪里看到?急!急!急!

为发展壮大沿河山羊生态养殖业,今年1月2日,该县与贵州省努比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亿元的山羊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合同,并于2月底在官舟镇枣树村举行开工仪式。据了解,此项目是该县2016年签订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占地面积2250亩,繁育中心建在官舟镇枣树村。其中建设项目包括生活区、办公区、展示区,以及努比亚山羊纯繁基地、草地、饲料加工房等。

据悉,努比亚山羊是我国目前生长速度最快和最大的山羊品种,成年公羊一般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成年母羊可达70公斤以上。努比亚二月龄断奶体重公羊28.16千克,母羊21.20千克,高于国内其它品种50%。

据介绍,努比亚山羊良种繁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该县将采取“10+1”

即“10头母羊+1只公羊”的扶贫养殖模式,即由贵州省东翔牧业有限公司根据合同提供种源,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公司购买每户10只种母羊,1只种公羊饲养。其中每只种母羊3000元(40斤以上),每只种公羊5000元(60斤以上),由农户自购,政府按每只母羊1000元和每只公羊2000元补助。并在全县发展成立20个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饲养,统一出售,合作社自负盈亏,年底与贫困户分红。公司与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经验收合格后以统一价格回收。由此带动2000户以上贫困户共同养殖,预计达到年出栏种羊和商品羊15万只,产值2.7亿元。

努比亚山羊“10+1”

扶贫养殖模式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既有企业的产业带动,又有政府搭建扶持平台的帮扶发展。企业对贫困户实行精细化信息登记备案,按照贫困户不同需求,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疫苗、技术服务等以及组织饲养中所需的饲草等物资;公司还积极担保降低贫困农户养殖风险模式,推行包提供优良品种、包常年技术服务、包商品羊和种羊定价回收的“三包”办法。所购种羊在3个月内死亡的,公司承诺全部赔偿。政府搭建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扶持平台多举措帮扶贫困户发展努比亚山羊养殖,积极落实贫困户“精扶贷”、购买种羊扶贫项目补贴政策,按照优先考虑精准贫困户贷款3至5万元发展生产或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坚持“先建后补”原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户发展模式进行帮扶发展。对有生产能力、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以“10+1”养羊模式5户以内的联户发展,每户总投入3.5万元,政府补贴1.5万元,农户自筹2万元,政府与养殖户之间实行一对一的补贴办法,扶贫资金直接精准发放给贫困养殖户。无养殖条件和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可采取申请加入合作社或“精扶贷”3至5万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由合作社购买种羊饲养,贫困户根据投资比例进行分红或实行包干制,首年分红不低于5%的利润。政府将拿出1000万元资金进行补贴,其中第一批补贴560万。此外,政府按每户修建羊圈不超30平方米面积和每户养羊数量给予一定扶贫项目资金补助。

目前,该县通过“10+1”的扶贫养殖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余个,涉及到官舟、思渠、沙子、中界等乡镇,官舟镇黄龙村、思渠镇银池坝下庄村、中界镇大面山等5个山羊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面建成和组建,近100名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其他乡镇贫困村山羊养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加紧建设和组建中,养殖努比亚山羊正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三、村级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2篇)

村级精准扶贫典型材料范文(2篇)

村级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一)

闫xx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自2015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 谋化扶贫思路

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深入各村逐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各村情况分别进行排摸,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一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在帮扶措施上因村因户而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逐村排摸,全镇基本情况、经济发展、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对全镇1720户、6696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增收渠道

他根据全镇土地结构和川区、半山区、山区的地理差异状况,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他针对富康、八娘、唐家、铁池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全镇家庭式中药材饮片加工模式在全乡川区村得到全面推广,正在逐步向半山区、山区延伸。家庭式中药材饮片“种植-加工-贩运”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要渠道。目前,铁池、八娘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1500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

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120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一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90座,带动贫困户85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221万元在团结、红古、南屏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294座,引进基础母羊1270只;投资44万元在八娘、唐家川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110户,引进籽猪330头;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甫洞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红古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400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全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户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800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以上。

为了将劳动力培训这项帮扶措施与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多、输出时间长的特点相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他和业务人员、驻村干部一道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进行登记,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做到培训对象摸底准确 。他先后邀请劳务办、科技局、农牧局、卫计局等单位对前期摸底的960名贫困户培训了劳务知识、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并对培训人员进行 考试 ,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20xx年劳务输出6500多人,预计劳务收入在1.2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还将县直各部门讲解的重点内容录像刻碟,在每一个贫困村组织群众进行观看学习,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 筑牢精准扶贫基础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20xx年配合完成婆婆庄至青山15.5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46.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甫洞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八娘沟、红城沟、中谷沟、结扎村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 2960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023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2015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370户、1850万元,自我发展型523户、1569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16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闫xx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村级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二)

近三年以来,xx乡严格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乡苏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真正落到了实处,采取产业大户带产业小户、产业强户带产业弱户等办法,推动产业扶贫,以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核心,扎实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体先进典型事迹如下:

xxx乡垄下村是国家贫困村,垄下村委会的田岭下自然村现有农户10户,人口45人,过去均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农户王xx就是田岭下小组的一家贫困户,一家4口人,因缺乏技术和支柱产业导致家庭贫困,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粮食作物,劳动力不足也使得他家中无外出务工人员,20xx年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居住在一间60平米左右宽的砖木房里,家中并无其他家用电器,更别说买得起车。

后来,在xxx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到户的扶贫开发政策下,对王春盛家的养殖蜜蜂产业进行扶持。该户目前的蜜蜂养殖规模近60箱,每箱蜜蜂的蜂蜜年产量约50斤,每斤蜂蜜的单价约25元,除去每箱蜜蜂的成本120元,年产值大约6.78万元。就单单养殖蜂蜜这一项就已经让他脱贫致富了,到底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家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家用电器也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也买了。

目前,垄下村的养蜂规模发展迅速,全村养殖蜜蜂近600箱。王xx还成立了养殖蜜蜂协会1个,带领农户20多户,60多人进行养蜂致富。这20多户有的已经脱贫致富了,有的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像这样能扶持的产业我乡还有油茶、黄花梨。我们相信在xx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xx的产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精准扶贫政策下涌现的典型事迹也会越来越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