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家蜜蜂近期都很少走动,也没见采花粉回来,也没有蜜蜂守门口这是为什么?
按你说的情况,蜂群已经很弱了。要开箱检查,脾上有无粉蜜,空的脾要抽出来,不然会长巢虫。如果不会,请到中国养蜂论坛发贴求助
天气原因 或者是蜜源粉源
不知道你有没有开箱检查,也不知道你养的是中蜂还是意蜂,蜜蜂出现这些情况一般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1、蜂群逃跑了,里面蜜蜂所剩无几,无心看家。
2、蜂群有病,有螨或轻度中毒。
3、蜂群弱,失王。
总之你要马上开箱检查为好,看究竟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的。
二、我国养蜂业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蜜蜂饲养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养蜂发达的欧美国家早已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强群收获成熟蜜,达到高效、高产、优质,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现代化蜂场一个养蜂者饲养4000群蜂,年平均收入11万美元,与中国一个养蜂者平均饲养30群蜂,年收入4000元相比高出200倍。我国大多数养蜂场以家庭形式出现,养蜂规模多在100群左右,大多转地放蜂,劳动强度大,手工劳动多,产品卫生与质量容易受影响。
(2)蜂胶生产技术落后。蜂胶是近十几年来广泛受到重视的新药物资源,目前我国蜂种普遍产胶能力低下,加上生产技术落后,群年产量仅50克,全国年总产量仅250~300吨,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需求。
(3)螨害等蜜蜂主要病虫害猖獗。雅氏瓦螨是对我国养蜂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害。多年来,我国主要采用化学药物为主的防治方法,虽然控制了螨害,但由药物防治带来的抗药性和对蜂产品的污染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掘和强化生物体本身对天敌的抗御机能,选育抗螨蜂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旦突破将在我国以至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效益。
蜜蜂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养蜂业发展的大问题。每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蜂群损失为20%左右,仅此一项直接经济损失达几亿元。我国目前仍以药物防治为主。而化学药物和抗生素除产生抗药性外,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对蜂产品的污染。以往由于出口蜂蜜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超标,曾造成多次退货索赔,经济损失惨重。近年来,欧盟对动物源产品进口实行卫生监管制度,不断增加对我国蜂蜜质量指标要求。我国必须有足够的对策。
(4)蜂产品收购价格不合理,不同等级产品收购价格的价差过小,使得我国蜂产品市场上很难见到成熟蜜,收购的蜂蜜多数为1.36千克/升,往往需要蜂蜜加工厂由机器浓缩、脱水才能进入消费市场。
(5)部分养蜂员用药不当,造成蜂产品药物污染。例如,有些蜂农在花期用药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造成蜂产品中抗生素或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6)蜂蜜周转桶内壁涂料脱落,造成重金属污染。
(7)缺乏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蜂产品。我国虽具有蜂产品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基础和应用研究不足,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滞后,蜂产品除直接以原料形式进入市场外,制品大多为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保健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蜂产品药物资源未充分利用。需要开发具有确定成分、功效和结构的高技术产品。
(8)熊蜂周年繁育技术及温室授粉应用技术亟待产业化。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内缺乏昆虫授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缺乏授粉昆虫,许多生产者往往用喷洒激素的方法促使植物坐果,从而降低了果实质量和品质,并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熊蜂由于其吻较长、身体上被毛较多、能适应较低的温度和光密度而成为温室中理想的授粉昆虫;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为温室中果菜类蔬菜授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经成为设施农业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实现熊蜂周年繁育技术的产业化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此外,若有资金支持,尚需进行熊蜂病虫害防治、熊蜂资源调查等多方面研究,以推进熊蜂周年繁育技术及温室授粉应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9)部分地区对于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于前来放蜂人员征收所谓“资源费”,挫伤了广大养蜂员的积极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蜂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标准,以此作为蜂产品生产的强制性标准,以保证蜂产品的质量。
②国家从政策上鼓励蜂农生产成熟蜜和优质蜂产品,充分应用价格杠杆,拉开不同等级蜂产品的价格差,使生产者切身体会到“优质优价”的好处。
③加快我国规模化养蜂的进程,逐步实现蜂具标准化,采蜜机械化,供种专业化,以适应现代养蜂的要求。
④养蜂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强化质量意识,生产高质量的蜂产品。
⑤国家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和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常识,鼓励和发展养蜂事业,为蜂群追花夺蜜提供方便。
三、养殖蜜蜂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养蜂的时候怎么防止蚂蚁入侵呢?
蚂蚁是蜜蜂的天敌,可分两大类,有一种专门破坏箱子的白蚁,另一种有攻击蜜蜂和偷吃蜂蜜的食蜂蚂蚁。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马蜂、蟾蜍、鸟类、蜘蛛、蚂蚁、蟑螂等。意大利蜂的最大害虫是螨虫,中华蜂的最大害虫是巢虫。防治起来非常麻烦,让养蜂人头疼不已。繁殖意大利蜂必须定期控制螨虫的侵扰。螨虫存在于大自然中。当蜜蜂采集花朵时,它们很容易附着在花朵上,并将其带回蜂巢。杀虫、清巢也会再次带入爆发,所以几乎每一个大蜜源,意蜂人都要防螨。
中间的蜂巢虫是从外面带进来的。有一种蜡蛾特别喜欢吃蜂蜡,会在晚上趁机钻进蜂巢产卵,卵孵化出来就是巢虫,吃了巢脾还会咬虫蛹,对蜜蜂危害很大。防治方法的关键是要使蜂群密集,工蜂有足够的清洁能力,这样才能把蜡蛾产生的卵及时清理出去,不能孵化出来,危害蜂群。另外,蜂巢必须严密,不能有洞和缝隙供蜡蛾钻入。
巢门尽量小,避免蜡蛾进入。蜂场内不能有灯光,会吸引大量的蜡蛾,蜂巢会不堪重负。养蜂人要注意清理蜂巢底部的蜡屑,注意换脾,使蜂群干净,尽量使用新脾,使巢卵没有藏身之处,以免造成危害。现在有治疗此病的药物,如晁初晴。但是,用药物很难治愈巢虫。必须进行集中治疗。而马蜂,无论是意大利的还是中国的,都是有害的。防治的办法,除了对马蜂的无情杀戮外,只能想办法清除马蜂窝。
或者抓几只活的大黄蜂,用剧毒农药粉粘在背上,让大黄蜂飞回蜂巢,毒入蜂巢,把大黄蜂全部杀死。也可以用网兜将蜜蜂挡在蜂巢门外,但工人可以正常进出。蟾蜍只在晚上出来,跑到蜂巢门口,吃外面守着的工蜂。除了每晚定时捕捉蟾蜍外,解决的办法是把蜂巢加高,让蟾蜍无法靠近巢门,这样蜜蜂就不会被吃掉了。至于鸟类,蜻蜓,它们也很会吃飞蜂。但我们真的帮不上忙。
喷药
喷药
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