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蚕业的发展历史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03 23:43   点击: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养蚕业的发展历史

制备蚕种,是养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远在秦汉时代,人们就知道适当的高温和饱食有利于蚕的生长和发育,可以缩短蚕龄。所以历代都很注意控制养蚕环境湿度温度的调节。据《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已在蚕室四周置火加温,以调节蚕室温度。元代《士农必用》指出:幼蚕的时候,蚕室要暖些,因为那时天还冷;而到大眠之后,就要凉些,因为那时天气已经热了。经过长期养蚕实践,古代蚕农还积累了丰富的防治蚕病的经验。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知道要用清水浴洗卵面,后来进一步发展到用朱砂溶液、盐水、石灰水以及其它具有消毒效果的药物来溶洗消毒卵面。这对防止蚕病发生非常重要。

在14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注意蚕种的选择。《齐民要术》提出要选取“居簇中”的茧的质量、成茧的时间和位置、蛾出茧的时间、蛾的健康状态,以及卵的健康状态等,来选取种茧、种蛾和种卵。到清代,人们更注意到了选蚕。他们深知只有“蚕无病,种方无病”。通过层层的严格选种,淘汰了大量体弱有病的蚕种,从而提高了第二代蚕的体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微粒子病原体通过胚传染给后代。

为发展蚕丝生产,古代除了饲养蚕外,还饲养夏蚕、秋蚕,甚至一年养多批蚕。《周礼》中有“原蚕”记载,“原”是“再”的意思。“原蚕”就是一年中第二次再养的蚕,即夏蚕,据刘宋郑辑之《永嘉郡记》的记载,公元4世纪时,永嘉(现在浙江温州)地方,一年可养八批蚕。大家知道蚕有一化性、二化性和多化性的区别。在热带(如广东)地区,可以利用多化性蚕,在一年中自然多次孵化来养多批蚕,也可以利用二化性蚕所产的卵,放在适当的低温中催青,这样所产的卵,在当年内就又能继续卵化。继续维持低温催青,就又能继续孵化,实现一年养多批蚕。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明代在制备夏蚕种的生产中,还发现家蚕的杂种优势。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637)中说:“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此一异也。”所谓“早雄配晚雌”,就是一化性的雄蚕和二化性的雌雄蚕杂交,其结果产生了“嘉种”,即产生了优良的蚕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家蚕杂种优势利用的记载。

蚕是哪来的,现在哪里还养蚕

告诉你吧,四川的攀枝花就有蚕,还有人在养哈,我盖的被子都不是棉絮,是蚕丝被,我妈妈亲自给我做的,好舒服,盖了后就没有想过用棉絮了。

四川的一些农村就有蚕,我看过养的

我现在还有养,有很多,给你几条.但我住在广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