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塔畈乡的经济发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11 21:29   点击:1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茶叶、蚕桑为两大特色支柱产业。拥有幸福茶场、观音洞茶场、炳先茶场、广西园茶场和西峰茶厂等五家骨干茶场。该乡年产干茶200吨,茶叶年总产值达1500万元,茶叶人均收入达550元;年养蚕7500张,产茧达280吨,蚕农年收入达400万元。

乡内有缫丝厂一家,年产值达600万元。党委政府将重点扶持壮大茶叶、蚕桑加工企业,并积极做好申报组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工作。 劳务经济活跃、厚实。每年有5000人左右在外务工,年总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2005年底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

塔畈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战略意识抓住板仓

省级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两个亮点,以发展旅色经济、建设生态茶乡为目标,主攻茶叶、蚕桑、小水电开发三大特色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努力促进塔畈乡的经济发展。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生态立乡,多经富民”的战略,构建小城镇和板仓生态旅游两大平台,全力提升农村特色经济、旅游板块经济、劳务输出经济和集镇经济,大力推动蚕桑、茶叶产业化发展,扎实增强发展后劲,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蚕桑是塔畈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生产规模居安徽省乡镇之首,该乡2007年新发展桑园500亩,桑园面积达7000亩,养蚕户近3000户,年养蚕7000余张。通过乡政府扶持引导,该乡形 成了较为合理的蚕桑生产布局,塔畈、双畈、体元、冯冲4个村的桑园面积占全乡80%能上能下上,产茧占全乡90%以上。为改变过去蚕业生产中存在的单产低、茧质水平不高、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该乡加大蚕桑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新技术的推广。随着蚕桑业的发展,原有的2座茧站、一套自动缫丝机组已不能满足蚕茧级烘需要,该乡及时引入资金,新建茧站一座,提高丝厂缫丝能力,再上一套自动缫丝机组,以推动蚕桑业的规模化生产。

同时,为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依托蚕桑专业协会,走与龙华公司及三农茧站联合发展之路。 通过培育和发展,以倪河、彭河、西河、冯冲等专业村已初步形成,产业化也让塔畈农民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甜头,2006年,该乡蚕、茶产值达2300余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潜山县塔畈乡蚕农在蚕桑专业协会的带领下,依靠种桑养蚕发家致富。

塔畈乡地处山区,养蚕收入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信息闭塞,养殖方式落后,结出的蚕茧质次价低,往往丰产不丰收。2008年3月份,在乡党委、政府的协调下,由乡农技站牵头,广大蚕农、各村村干、茧站共同参与组建了蚕桑专业协会。

在这条协会+蚕农+茧站的产业化链条中,乡农技站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一方面,他们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桑园蚕室,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另一方面,农技站主动搜集一些市场信息,通过编写简报、在理事会上通报等手段及时传递给蚕农。

为解决蚕农卖蚕难,农技站联合蚕站等相关单位共同出资40万元,建成了一座可年烘鲜茧8万吨的热风循环社,既缓解了旺季的收购难题,还通过保护价政策,稳定了茧源市场,避免了低价收购损害蚕农利益。蚕桑协会的成立产生了显著的带动效应。该乡2008年春季鲜茧超过30万斤,比前一年增加5万斤,蚕农增收60万元,更多的蚕农在协会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路。 茶叶是塔畈乡的名片,也是潜山县的名片。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塔畈的茶叶改写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历史,声名鹊起,开始走俏省内外市场。该乡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仅2007年就新发展优质高产无性系茶园近700亩,2008年该乡茶园面积已达1.85万亩。在壮大基地的同时,该乡加大茶叶生产科技投入,着力茶叶品 牌创建和保护。

一方面,加大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就如何按标准备采摘优质茶草、田间管理、名优茶制作等茶叶新技术对农民培训达五场次近千人,通过培训让广大茶农掌握最新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技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无公害、高山有机茶生产,该乡有生态茶园6000亩,占总面积的30%。

为进一步将产业做强做大,该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号召,依托自身资源,扶持组建了西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三位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广大茶农签订合同,公司对茶农进行二次返利,极大提高了农户发展茶叶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幸福、西峰、观间洞、广西园等骨干茶场的扶植力度,加强对村、茶场、农户的分类指导,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