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石斑鱼育苗的难点(溪石斑养殖怎样育苗?)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3 07:21   点击:23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溪石斑养殖怎样育苗?

方法:在养殖的时候,养殖环境的温度不能太高,并且养护环境的光照不能太强烈,一般是中等阳光就可以。。在夏季养殖的时候最好是在散光处进行养殖。

二、珍珠石斑鱼标苗技术?

①水温:仔鱼期适温为24~31℃,稚鱼期的适温范围略宽。注意要防止日夜水温的剧变,最好还要持续供应经过滤的海水。

②酸碱度和溶解氧:酸碱度维持在PH7.8~8.8左右较为适宜。而溶解氧要求育苗池内保持5mg/L以上。

③光照和盐度:育苗池水表面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5000~15000lx,以6000~8000lx最适宜。石斑鱼产卵、孵化用水盐度为30~33‰时孵化率较高,育苗前期用水盐度与孵化用水相同,育苗后期盐度可逐渐降低。

三、石斑鱼育苗下什么药?

外源性激素17α甲基睾酮

亲鱼选择中的难题是性腺成熟的雄鱼不易获得。为了解决人工繁殖中的雄性亲鱼不足,可用外源性激素17α甲基睾酮不仅可以抑制卵黄生成,而且还可影响卵原细胞增殖和分化。对2龄~4龄鱼投喂50天药饵,每次剂量约5毫克/千克体重(累积量241.3毫克/千克体重),可使性转变的雄性亲鱼流精率达93.5%,授精率达81.1%,胚胎发育正常。为解决雄性激素药饵投喂法因摄饵量不均造成的“性转变”效果不稳定和每天投饲费工、费时等问题,也可采用将17α 甲基睾酮植入鱼体的雄性激素埋植法来诱导石斑鱼提早“性转变”。17α甲基睾酮可一次性埋植到3龄~7龄成熟的赤点石斑鱼雌鱼内,50天~90天后雌鱼就转变为雄鱼鱼体,使石斑鱼“性转变”过程提早5年~6年。用它们的精液得到的受精卵的受精率达73%、孵化率97%,仔鱼发育正常,能达到人工繁殖的目的。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雌性高龄鱼的“性转变”时间比低龄鱼短,且较易获得释精的变性雄鱼。因此,在人工繁殖中应尽量选择较高龄的、个体较大的雌鱼作变性处理,效果较好。 

四、石斑鱼碱水育苗技术?

目前石斑鱼苗孵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室内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室内水泥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质和水温,鱼苗生长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鱼苗不受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问题在于,目前并未真正搞清楚石斑鱼苗生长到底需要什么,这使得这种投资较大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而室外土池的水质又受底质的影响,人为控制困难,天气的影响又使水环境容易变化,这种方式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室外高位池育苗介于上两种方法之间,是目前石斑鱼种苗生产的主流,市场上卖的苗大多是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包括标粗;选塘的标准应以苗种生活环境的适宜,人工饲喂、管理及捕捞方便等几方面来考虑。同时亦应根据培育不同种类加以选择。池塘不宜过大,一般以面积1~5亩、平均水深1.5m以上为宜。要求进排水方便,堤岸完整坚固,堤壁光洁,无洞穴,不漏水,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处倾斜,近排水处设一集苗池,可配套提水设备。池塘四周应无树荫遮蔽,使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有利于饵料生物及鱼苗的生长。

五、石斑鱼卵孵化最难攻克的问题?

.孵化率低

  据本人观察,孵化率低,除了鱼卵本身的质量外,孵化过程中的理化因子也很关键,其中大家对水温、盐度、pH值等这些环境因子都比较了解和重视,都想方设法为鱼苗孵化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环境,但大家都不太去关注重金属、工业排放污染物以及藻毒素等水中有害物质对鱼苗的影响。对此,我建议在放鱼卵入孵化袋之前提前2个小时泼洒适量的净水王(建议量:每立方米水体5克),曝气30分钟后再泼洒护苗露和多维(建议量:每立方米水体5克),这样对鱼卵的孵化能起到保护作用。这个方法在不少用户中已经使用并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前期鱼苗开口关难过

  这个问题除了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外,主要还是水体中藻类和细小轮虫等天然开口饵料生物结构的问题。很多人在放卵时不肥水而喜欢清水放卵开袋,但据我的跟踪和观察,放苗前适当肥水对鱼苗早期开口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但水体藻类不宜肥得过浓,以透明度50~70厘米为宜,用肥水王+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利生素配合肥水效果不错,再用水产酵母加鱼粉或鳗鱼粉密封发酵3~5天等水色起来后再泼洒,这样可以基本保障鱼苗的开口饵料。

  三.中期不明原因损耗。

  中期耗苗,除了要预防长青苔造成缠绕鱼苗的损耗外,还要适量追肥保持藻类生长和合适的透明度,3~5天追一次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效果理想。由于早中期鱼苗的游泳能力还不强,不宜开动水车式增氧机,但不开氧机容易造成水体分层不利鱼苗生长,最好的办法是安装一个鼓风机,全塘分布曝气头进行曝气让水体上下循环起来。现在很多鱼农都在塘边装了曝气头,但如能在塘中间也装一些曝气头会更好。除了曝气以外,用降解灵+离子对钙泼水可以改善水体通透循环和降解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鱼苗生长。

六、石斑鱼孵化几率多大?

15%

第一道难关,开口过料关

在4~7日龄,这期间的成活率很低。有记载,孵化7d,石斑鱼仔鱼存活率<10%,甚至全军覆没也是常有的事。

主要原因:包括卵质不良、先天性畸形、不能开口摄食等。除上述原因外,饵料中缺乏必需的生物生理活性物质,仔鱼很难完成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这是仔鱼成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育苗中应采取多种措施:

①培育并维持水中有足量的轮虫、藻类等生物饵料。

②发现个别鱼苗开口后,应马上投喂螺旋藻粉0.5克立方米(用250目筛绢网过滤后)或抽适量的池塘水到孵化箱里,让先开口的鱼苗及时摄食,及让其他鱼苗适应觅食味道。

③投喂适口、足量的配合开口饵料,如螺旋藻粉与虾片等200~300克/亩·米+大泡王1亩/瓶+多维200克/亩+双价酵母200克/亩+水适量混合浸泡2~3小时后泼洒,2次/天,连喂3天;第一天用250目的筛绢网过滤后投喂,后两天用20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喂;目的是诱食强化水体营养,增强仔鱼食欲。

第二道难关,发翅关

在孵化后12~15天左右,是在后期仔鱼阶段,这时鱼已经长出长的背棘和腹棘,内部器官进一步发育,外部形态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仔鱼有集群的习性,如果鱼苗的活力不好,那鱼苗的“翅膀”容易纠缠一起,导致发生死鱼现象;此外,过度密集也容易造成局部亚缺氧,导致鱼苗活力不好。

采取以下措施有明显的好处:夜间育苗池塘边不开灯,保持水质清爽,防止因发粘造成肥沉底导致青苔滋生,及时清除池底和池边的丝状藻类,减少鱼苗与青苔纠缠死亡。此阶段最好每隔两天使用高稳C+速安(1+1用1.5)亩增氧去粘、增强鱼苗体质提高鱼苗活力,减少因亚缺氧中毒等造成鱼苗活力不好。

第三道难关,收翅关

在孵化后16~25天左右,收翅期鱼苗容易死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水体恶变,水中氨氮、有机物含量过高,因此应适当用水毒净2亩/包泼洒解毒。

其次是因鱼苗生长发育情况造成鱼苗大小不一,加上石斑鱼苗有自残的习性,此阶段的石斑苗已经出现相互攻击和残杀,石斑鱼苗互相残食现象相当严重。

七、珍珠石斑鱼室内育苗技术?

一、亲鱼选育

(一) 亲鱼的来源

人工繁殖用石斑鱼亲鱼主要有两个来源:① 催产前从人工养殖的网箱中筛选亲鱼;② 从自然海区捕捞运回网箱或室内大水泥池中暂养的亲鱼。从深水钓捕的亲鱼,容易产生鳔胀气,因为海底的压力大于空气中的压力,海水深度每增10 m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当鱼被钓出水面的过程中,鱼鳔因压力减小而不断膨胀,如果不迅速放掉鱼鳔内的气体,石斑鱼会马上胀死,胃被吐出口外,故钓鱼时收线的速度不宜太快,出水后尽快施行人工放气手术。放气时,左手握鱼,右手拿12号针头从肛门的斜上方、侧线下方、约在肛门与侧线间2/3的位置,斜向方向进针,只要听到“扑哧”响声,说明放气成功。然后用右手按住针孔位置轻轻将针拔出。将放气成功后的鱼放入水池中,则立即游入水底;若鱼腹向上,表明放气不尽;若鱼栽入水底无力而卧倒,表明刺伤了内脏,后两种情况的鱼均会死亡。

目前进行石斑鱼的人工繁殖,难点在于获取雄性亲鱼。由于石斑鱼是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一般6龄才转化为雄鱼,又因过度捕捞,在自然海区的生殖群体中存在雌多雄少的性比失调现象,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培育高龄大个体雄性亲鱼时间长、费用高,所以人工繁殖所用的性腺成熟的雄鱼不易获得。因此,采用人工方法促使雌鱼向雄鱼的转变是石斑鱼人工繁殖的关键。如对2~4龄(以2龄为主)赤点石斑鱼投喂50天(46次)外源性激素药饵(将17α-甲基睾丸酮药片研成粉末均匀拌入鱼糜中投喂),每次剂量约为5 mg/kg鱼体重,累积量为241.3 mg/kg鱼体重,可使性腺转变的雄性亲鱼排精率达93.5%,受精率81.1%,胚胎发育正常。试验表明,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雌性高龄鱼的“性转变”时间比低龄鱼短,且较易获得排精的变性雄鱼,因此,在人工繁殖前应尽量选择较高龄的、个体较大的雌鱼做变性处理,效果较好。

(二) 亲鱼的选择

应选择个体健壮、活泼、体表无损伤的石斑鱼为亲鱼。石斑鱼属雌雄同体,外形很难分出雌雄鱼,但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选择亲鱼。

1. 个体大小与年龄

因石斑鱼是属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鱼类,一般雄鱼个体较大(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体重在1.5 kg以上),雌鱼较小(体重为0.5~1 kg)。雌鱼3~4龄、雄鱼5~7龄。

2. 腹部形态

繁殖期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突出、微红;而雄鱼轻压腹部能流出精液。

3. 婚姻色

雄鱼先出现明显的婚姻色,鱼体雄壮美丽

八、石斑鱼育苗前的水质处理?

水质处理和准备工作:

1.清塘 人工清除育苗池池底污泥和浒苔等,暴晒7~10天,然后进水10~20厘米,用漂白粉30~5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浸泡一天,在确认池塘中的鱼类、甲壳类全部死亡后,则可排掉池塘水,再爆晒3~5天即可进水。

2.进水祛毒 先用20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1.2~1.5米,然后用鱼虾卫安300克/亩·米泼洒,目的是氧化降解因水源恶化产生的藻毒、菌毒等毒素。

3.激活优化 水体经过祛毒灭菌后,水中微生物大都被杀灭,或被迫转变为微生物孢子休眠了。此时的水体已变为一池死水,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微生物残骸)、亚硝酸盐、氨氮等物质降解转化途径已经被切断,物质循环传递不畅通,因此有必要先构建物质能量循环通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