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颡鱼岀血性水肿病的成因,治疗和预防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18 16:31   点击:53  编辑:admin   手机版

黄颡鱼岀血性水肿病的成因,治疗和预防

黄颡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很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目前,该鱼类正成为各地调整水产养殖业结构的热门品种。随着各地养殖面积的扩大,各种疾病的产生正制约着它的推广。2002年6月,我局在市甲鱼繁养中心开展了黄颡鱼人工养殖,8、9月份期间,该养殖场发生了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大,但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最后均已痊愈。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主要症状

1.病鱼特征发病初期,鱼体发黑、消瘦,生长迟缓,但抢食活动却很强烈。主要特征表现为眼球突出、肿胀,眼眶充血,眼睛单目或双目呈水泡状。游泳时腹部朝上并发生阵发性狂游,上窜下跳,跃出水面,片刻间衰竭无力,漂浮于水面死去。

2.死鱼症状外部特征表现躯体清瘦,尾柄细长,体表布满星条状粘液。胸鳍硬棘僵硬呈“八”字型。背鳍基部以及脂鳍均呈现充血浮肿,鳃盖或脑颅骨充血,口角及颌须充血或须个别脱落。

3.解剖检验肛门红肿呈脱肛状,腹腔积水,皮下肌肉组织充血发炎。肝、胆、肾均肿大。肠内无食物或残存少许食物,脾脏呈明显酱紫色,颅腔中有血块淤积。

二、流行情况

2002年8至9月份我们发现黄颡鱼患有出血性水肿病,并且感染极快,死亡率高。

1.发病季节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8至9月份,尤其在立秋前后更为强烈。每天晚上6:00前后,鱼种在摄食期间死亡特别严重。

2.危害群体感染此病的鱼,以规格4—6厘米的鱼种为甚,并且致死率也很高。

3.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高的可达70%,死亡率在30—60%,严重时可达90%以上。

4.病因分析经过探讨我们发现引起鱼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刚放鱼苗时,培育池引用该场5塘内的鱼鸭混养水体,由于来不及消毒,水体中存在寄生虫如红线虫等,而引起鱼苗继发性感染。

(2)由于培育池在换水期间,水流过快,造成鱼体挤压冲撞,相互摩擦致使鱼体受伤引起鱼体感染。

(3)饵料单一、营养成份不全,造成机体营养不良,体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4)使用工具没有及时消毒,造成各就近池鱼交叉感染。

三、治疗方法

针对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我们采取了体外消毒与药物内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效果显著。

1.水体消毒发病初期全池泼洒1次杀菌剂如15—20克/米3的生石灰,或泼洒1—2克/米3的漂白粉均有疗效。

2.药浴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应进行彻底清池并捕出鱼群集中药浴,如用3×10-6的亚甲基蓝,药浴10—15分钟,效果特别显著。

3.内服药饵水体消毒后第二至第六天可连续投喂药饵。投药饵时,投喂量可以比平时减半,目的是确保鱼群完全摄食以及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拌饵时每千克饲料拌0.5克的盐酸吗啉胍加0.5克盐酸黄连素或者每千克饲料拌0.25克的土霉素加0.5克的磺胺嘧啶饲之,对患该病鱼疗效明显。

4.常规水质管理投药饵后的2至5天内,可以对全池遍撒0.2克/米3的漂粉精,或者泼洒0.3克/米3的三氯异氰脲酸。7至8天后全池再泼洒25克/米3的生石灰浆,对水体的pH值进行控制。

四、预防措施

①定期对鱼池进行冲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②使用的鱼具要及时消毒,以防交叉感染。③经常对水体消毒,预防病原体的蔓延。④死鱼要及时处理,不要随意丢放。

黄角鱼好养吗?

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条件。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池塘主养。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2500--5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水质。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工作饲料。驯食方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3、混养。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以利用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必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规格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商品黄颡鱼。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4、水质管理。黄颡鱼耐低氧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5、鱼病防治。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需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